分享

时评:“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背后的身份教育困境

 hfmhusain 2014-08-13

  日前,北京大学[微博]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其中北京地区平均起薪也仅为3019元,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

  针对大学生平均起薪低,一个老话题又被提出———“大学生还不如农民工”,继而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大学教育的吸引力———近年来,经常有父母劝阻子女上大学的新闻爆出,其理由就是上了几年大学之后,出来拿的工资还比农民工低,这大学有什么读的价值?在笔者看来,如果用“大学生”身份来看待“大学生起薪问题”,那么,这种追求“身份”的教育,在“身份”变得不值钱之后,就可能会引发读书无用论,而突破“身份教育”,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挑战。

  所谓身份教育,就是指,读书是为了获得身份的转变,随着身份的转变,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转变,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是“身份教育”,考上大学获得一个大学生身份,被社会称之为“改变命运”,这在大学生人数比较少时,还有一定的价值,可随着高等教育走进大众化时代———20 13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3300多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30%———再实行这样的“身份教育”,就会陷入麻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当同龄人大[微博]多是大学生时,凭大学生身份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吗?

  “身份教育”,说到底就是学历社会中的教育,不少人上大学是为了获得一张大学文凭,通过文凭来提高自己的“身价”,但很显然,在现实社会中,文凭虽然还可能是某些单位的敲门砖,但是,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获得的薪酬回报,更取决于他本人的能力和素质。

  如果一名学生把读大学的价值,定位为获得一张大学文凭,获得一个大学生的身份,那么,他在大学毕业时,只能找到一份比较差的工作,拿的薪酬比没有读大学的同龄人还要低,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只是白白地荒废了大学四年时间,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遗憾的是,我国一些大学现在干的正是只回报给学生一纸文凭的事,没有给学生多少货真价实的教育,而我国不少大学生,一进大学之后就混日子,这样的大学生活并无多大意义。这样的大学生,空有大学生身份。

  反之,如果一名学生把读大学的价值,定位为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在乎文凭,而在乎自己学到的知识、提高的技能,培养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等,那么,读大学是富有价值的,这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会获得长远的事业发展,即便最初的起薪低,却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

  抱着这种想法的学生,不会被一张文凭蒙住双眼,而会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同时对学校教育提出自己的要求。他们在选择大学时,就会更关注自己能获得什么真本事,而不是图虚名,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会盲目去选普通教育;不像现在,为了获得一张所谓的名校文凭,学生们根本不考虑自己的个性、兴趣,似乎只要进了名校,就获得了所有的一切。等待这些学生的,只会是梦想破碎。

  另外,当不受身份的约束和局限时,读完大学的学生,求职面也变得更加宽广,在很多人的传统意识中,大学生要干适合自己身份的工作,认为大学生去开出租车,去做装修工,是对自己和对教育的双重浪费,可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越来越高之后,周围的人都是大学生,如果大学生只干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谁来干不符合身份的事?再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价值在于,让各行各业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由此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其实,在今天的大学生就业中,已有一些大学生选择做以前农民工做的活,比如在建筑工地当工人,帮他人做房屋装修的水电工、木工,他们的收入远比选择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高,而且,他们的介入,也提高了传统行业的服务水平。对于这些大学生,是将他们的收入统计为农民工收入,还是统计为大学生收入?

  在未来社会,评价一个人,必定会打破传统的学历标准,而转向用能力标准评价人,这要求学校教育不要只回报给学生文凭,而应该是能力、素质的真实提高,也要求所有受教育者,是以提高能力为追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如此,大学教育才会有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读书无用论,假如学校只聚焦学历教育,读书只追求文凭、身份,我国的大学教育将严重贬值,大学身份很可能一钱不值,在这种情况下,读大学无用,会演变为读高中无用,读初中亦无用。这是身份教育的严重后果,整个社会和教育部门、学校,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熊丙奇[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