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灵感爆发,如同我们亲历 所以费曼写了这本“拨乱反正”的书,把广大理工科学生从乏味、沉闷、变态、疯狂、阴沉的形象里解放出来。理科生多拙于文辞,费曼的书章节也不长,少了文句上的卖弄,文风却不乏幽默,读下来能让人哈哈大笑,觉得那么大的物理学家怎么会那么逗? 理科生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成功地证明了一个定理,或发现了一个公式中的美感,然而这种事很难和别人讲清楚,和自己人讲,大家也就是双眼放光点头而已,因为那种美是超越言辞的——所以大众眼中的理科才会显得那般呆板。 但是费曼做到了,他讲到了那种艰难过程中的偶然性,讲出了突破障碍后的豁然开朗,讲出了跨越各领域时候的灵感火花喷发,如同我们亲历。 这位有着“物理学界的憨豆先生”之誉的理科生,正是刚刚接触科学的孩子们最好的入门导师。 不安本分的学术大拿 虽然称得上学术大拿,但这个物理学家绝不愿意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定在实验室里。在巴西讲学时,他跑去街头学敲鼓,还获得了佳年华会的冠军乐队,业余时间用来学绘画,还愿意让别人买去挂在妓院的墙上。 正是这种不安本分,给他的好玩之心、好奇之心带来了无尽的养料。 所谓的“天才”,只是比别人多一份好奇 儿时的费曼喜欢修理收音机,每次都从解决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的:换掉坏的电阻电容。然后随着修理次数的增加,不断挑战越来越难的挑战。这个坚持的过程很乏味,但好奇心极强的费曼就是比别人多了一点点不服输的死劲,愿意不断地钻研和总结。 费曼还提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物理学里有大量需要熟记的基础知识,但他从不死记硬背。费曼一直强调从实际的生活中的例子中学习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有深入的理解。说白了,记知识内容本身,不如掌握推导出知识的方法,在练习速算的时候,费曼了解到另一个速算高手可以通过记忆对数表,更快地计算开方和对数等运算。费曼学习了这种思路,很快就提高了自己的心算能力。 这种好奇心陪伴了费曼的一生。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想当然地接受或者拒绝,而不愿意费力亲身实践,但费曼对新鲜的事物却从来保有极高的好奇心,在他看来,亲身实践一方面可以带来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学到东西。 各种奇怪的东西,费曼都不会错过尝试的机会,例如被催眠,感受日式的旅馆之类的。除了物理,他还尝试过生物、绘画、跳舞、打鼓等,一生充满乐趣,丰富多彩。 如果没有兴趣,工作很容易让人厌烦。开始从事教职不久,费曼就确立了自己为乐趣而工作的人生观:为了觉得好玩而做物理,不是因为课题对物理学、对人类发展有重要贡献才去做,而是出于自己的乐趣。如果不是出于乐趣,即使是费曼,也曾经对物理感到厌烦。 谁说理科生不浪漫 当阿莲去世的时候,费曼没有任何悲伤的感觉,觉得这对于她来说是漫长痛苦后的解脱,而他自己已经早已麻木。书中说,很久以后的一天,他偶然在街道上看见商店橱窗里的一套女装,下意识地想到:阿莲穿上该多好看啊。然后,巨大的悲伤突然无可抑制袭来,他终于失声痛哭。 一个理科生原来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故事。 作者简介 曼的思想如天马行空,喜自辟蹊径,且从不固执,求知欲极强。他很爱恶作剧,但往往只为点出世间许多荒谬之处。确如《洛杉矶时报》所说的,“任何读这本书而不大笑出声的人,恐怕心理一定有毛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