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拿了本书回来问我,说送书的人在扉页上写“请斧正”,这“斧正”是什么意思?
我查了有关资料:“斧正”原是个典故,出自在《庄子·徐无鬼》。说的是战国时期,博学的庄子结交了一个朋友惠子,两人在学问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交谊很深。后来惠子早亡,庄子甚为痛惜。一次,庄子路过惠子的墓前,他对随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楚国郢都有个人,在刷墙时鼻尖上溅了一点白灰,这点白灰薄得就象苍蝇翅膀一样,他找了工匠帮他去掉,这个工匠让他站稳后,抡起斧子照他的鼻尖就是一下,那个人镇静端立,只觉一股疾风拂面而过,鼻尖上的白灰却全然不见了,而鼻子却一点也没受伤。有个国君宋元君听说后,把这个工匠招去,对他说,“听说你运斧成风,请给我表演一下吧。”工匠说:“我确实有过这种技能,可是,和我配合的那个人已经死去好久了。”
故事讲到这里,庄子叹息道:“自从惠子死后,我失去了学业上的挚友,再也没有和我谈得投机的人了。”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在请人修改文章时,便常常用“斧正”二字,以示谦恭,还有的写“斧政”、“削正”、“郢政”的,不过意思都是一样的。
鼓楼军休八所 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