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薄薄几张档案 背后有多少民生隐痛

 励耕馆 2014-08-13
【原创】薄薄几张档案 背后有多少民生隐痛

  给自己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个“家”,需要花多少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面向庞大群体收取的这笔档案费,着实是个“天文”数字:北京每年收取的档案费超1亿元,广州华南人才市场每年收费也有数亿元。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

  人生在世不仅要为一个遮风挡雨的家辛勤奔波,还要给自己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个“家”,那么给档案租个房子要花多少钱?北京2013年1月起由240元下调至120元,即便收费下降,每年产生的存档费仍逾亿元。

  几页纸收费上百元,这无疑赶得上“豪宅别墅”了,而一旦在豪宅安了家,你就没有再说“不”的权利。因为“弃档”“自揣档案”是违法违规的,如果你敢无视它的存在,那么在你退休时你要全部一次性补齐,否则你的社保和退休金会受到影响。况且没有它一旦成为“死档”,报考公务员、购买住房、子女上学等,都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脖子被卡死了,甭管多少钱,你缴也得缴,不缴也得缴,没得商量。

  一二百元虽不是大数目,但它背后却隐藏几多民生隐痛。一是档案保管应该是公共服务,本应由公共服务部门提供公益服务,理应由政府买单,为何还要收取费用?合理吗?

  二是既然交了费,却享受不到良好的服务,需要开具证明通常要等很久,人员不少但效率不高,一件事得跑好几趟。打电话提前咨询基本无人理睬,还会互相推脱,这是很多人的遭遇。

  三是这么多钱到底去了哪儿?存档人有必要知道。收费标准是各地发改委下发,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统一上缴市财政,所需档案管理经费由财政局每年下拨,而记者查询发现,全国尚无哪个省市公开过档案保管费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也就是说这是一笔糊涂账。

  几页薄薄档案,成了很多人的心头之痛,其根源在于百姓没有话语权,民生在政府的天平上没有起码的砝码,政府想咋收就咋收。一个城市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份纸质档案,不仅丢失、损毁时有发生,而且管理人员数量有限,面对百姓不满和诉求, 档案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档案系统无疑是消弭民生之痛的良方。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07 于 2014-8-13 08:46 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