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心中的东山——读《历代名人咏东山》

 新虞舜客 2014-08-14
 
 

李白心中的东山

——读《历代名人咏东山》

 竺岳兵

 

由徐景荣先生主编、上虞东山文化研究中心编著的《历代名人咏东山》,选录了自东晋以来至清末的135篇诗文,其中收李白诗15篇,占了这本书的诗篇总数的11%。据我所知,李白现存诗中说到东山、谢安的,还有很多,约占他称颂鲁仲连、诸葛武侯等历史人物总和的一半,李白曾三入越中(见拙著《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每次都登临东山,充分说明他对东山的仰慕之情。

是什么力量吸引李白如此钟情东山呢?从《历代名人咏东山》中大致可以找到答案。根据《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中的 “早晚向天台”诗句,似是诗人第一次入越前写的诗。而“偏宜谢客才”等诗句,则反映了李白这时心中的东山,是敬崇谢灵运的才气和生平遭际。《题元丹丘山居》、《送梁四归东平》、《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等诗,作为笫二次上东山前后写的诗则是欣慕谢安寓居东山,不顾朝廷屡次召辟他出山而日与友人游山玩水,咏诗饮酒,过着风流文雅、非常惬意的优悠生活。

李白笫三次上东山前后,被《历代名人咏东山》收录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书情题蔡舍人雄》、《忆东山二首》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等诗。在这几首诗中,最能反映出李白心中的东山,是对谢安“心念国家,伸屈自如”的人生态度的仰慕和追缅。其中,最可道者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和《书情题蔡舍人雄》。

 李白一生怀有济苍生、立功业的理想,但却始终不得实现,直到天宝元年42岁时,才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书情题蔡舍人雄》作于天宝十二年(753).也就是在“安史之乱”前一年多时作的诗。上年(752)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的他,为了解安禄山反情而北上幽燕。在目睹安禄山反情后南回梁苑、宣城,《书情题蔡舍人雄》就是在这次南回途中所作。这首五言古诗凡48240字,依照传统的分法,前26句为第一部分,后22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奉诏入京到遭谗被逐后的经历与心迹。这一部分先以6个诗句从东晋名臣谢安的事迹引入,接写谢安不久即为了百姓起而从政,并在“谈笑”之间使百姓得到安宁。“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梦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这6个诗句全由开篇的“尝高”二字统起,一个“高”字,即推崇敬佩,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对谢安能隐能仕的敬崇之情。以下“吾亦爱此人”一句与篇首“尝高”二字呼应,结住了对谢安的称颂,引出以下自己奉诏入京、忠心报国反被逐出京的经历。再以下,诗人写出了以“猛犬”喻把持朝政的权臣等一连串8个更具象喻意味的诗句。心知安禄山必反而不得向朝廷进言,更无条件遏制天下糟糕的情势,唯有空持谢安报国之心,于是对谢安倍加敬崇和缅怀,我们似乎可以窥见诗人赤诚的却又是在滴血的心。

诗歌进入第二部分,写对友人的赞颂、自己的心愿和称颂蔡雄是辅佐帝王的英才,仍是李白对现实抗争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形式,其思想情感的内蕴确实是相当丰富而深厚的。

总而言之,谢安的报国精神始终统率着全诗。就是说,谢灵运的人生遭际、谢安的“心念国家,伸屈自如,风流文雅,镇定自若”,在李白心中构筑起了一座高大的东山。谢安文化的特质就是东山文化的特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