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军休身份、地位和贡献

 军休强军路 2014-08-14
身份、地位和贡献
发布日期:2014-07-07字号:[ ]

身份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人总得有个身份。身份证的出现表明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中,要其他人相信你是什么人!身份证可以证明一个人最起码的身份,除了身份证上记载的资料以外,不能证明你别的什么。从身份证来讲是再“公平”不过的“证明文件”,最多只能证明你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和住址,证明你是一个国家的居民,全国的人都一样,别的什么也证明不了。例如你说你是什么“长”,从身份证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只凭身份证是证明不了你是多大的“官”。
但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三、五、九等是分得清清楚楚的。例如军人、公安干警等从其制服和肩章上就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战争的需要,工作的需要。身份和地位紧紧联系在一起,也与职责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里,“职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一级管一级。我们如果有机会到机关里去走一趟,看一看,就会发现,身份与地位确实紧密相联,但与职责就不一定了。在政府机关的一些办公室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人在抽烟、喝茶、看报,“悠然自得”;但也有一些人则“忙得不亦乐呼”。细细一查,原来抽烟、喝茶和看报的大小也是个“领导”,或者至少也是个“有点资历的公务员”,而忙忙碌碌的那些人,都为“一般干部”,有的还是雇来的属于“编外”的“临时工”。
我的一个战友的小孩已经四十出头,由于没有碰上好的机遇,当不了公务员只好受雇于某市政府机关的一个单位,成为一个“编外”人员,其工作从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直至为领导起草各类讲话、报告,常常从上班忙到下班。虽然其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工作成绩等普遍受到好评,但由于没有“公务员”的“身份”,不在编内,尽管贡献不小,待遇甚低,每个月的收入还不到在编的甚少出车的司机的一半。我的这位战友大叫:不公!不公!
由于我们的分配制度的缺陷,难以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基本上实行的是“按资分配”。这里的“资”有两重含义:一是按“资本”的多寡进行分配,二是按“资历”高低进行分配。官大的“薪资”肯定比官小的要多,不论“官”的贡献的大小。似乎官大“肯定”比官小的贡献要大,因此,大官比小官拿得多是“理所当然”的事。至于编内编外的区别更是“天经地义”,因为如何分配是由编内掌权的人“决定”的,编外的人贡献再大也不可能获得比同一单位编内的人更高的薪资。
现实生活中,身份与地位与贡献相称的人很多,但身份与地位与贡献不相称的人也很多,因此如何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把身份、地位和贡献的大小如何很好结合起来,由此来确立新的分配模式:贡献越大得到的报酬越多,反之亦然。只有这样才能把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使那些身份虽然“高贵”,地位虽然“显赫”,但贡献平平者得不到只与身份、地位相当的薪资,只能得到与其贡献大小相当的酬劳。至于平庸者应该进入被“淘汰”之列。这样,不再会有“考取公务员,终身有保障”的“铁饭碗”了,从而也不会再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为争一个公务员“席位”而“呕心沥血”“挤破脑袋”了。
为公务员“叫苦”的人,都是为自己在“叫苦”,看看我们政府公务员那庞大队伍、人浮于事的现状,有什么苦可以叫的?!
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定会因为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而受到抵制,但改革又必须深化,使分配制度更加公平、公正和合理,不能只使少数人得大利,大多数人得小利,甚至不得利,果真如此,最终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的激化,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对阻碍改革正常进程的既得利益集团绝对不能姑息迁就,必须为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重。
                              建邺所 张如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