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育智乔杰 2014-08-14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雷锋精神对一代代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雷锋的怀念,表达对雷锋的崇敬之情。
2.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一个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二、过程与方法
1.
从指导朗读入手,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雷锋的精神,表达出对雷锋的崇敬之情。
2.
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最后,通过把我们身边的很多小雷锋来讲一讲,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三、知识与技能
1.
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的崇敬之情。会背全文。引导学生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学校远程教室;
3)学生收集的有关雷锋的资料。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播放歌曲,激起学生兴趣,出示雷锋英雄形象图片,让学生认识真实的雷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老师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学生倾听。
   2
.设置疑问,引发思考:这首歌大家熟悉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主人公是谁吗?你们认识雷锋吗?
   3.
出示雷锋英雄形象图,让学生欣赏,认识雷锋。
   4.
学生交流资料(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你知道哪些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去了解雷锋、介绍雷锋,老师相机引导、补充
   5
.引入并板书课题:雷锋已经离开我们了,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活动2[识记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一个重点。]
二、初读课文,在课文中识字。
   1
.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圈出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或同学交流,把它们搞定。
    3
.出示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课件,指名认读,后检查纠正。
课文中需掌握的生字、新词
   4
.让学生把还没认识的字找出来,师生共同学习。
   5
.齐读生字。
   6
.认为把课文读流利的同学可以读给其他同学或老师听。
   7.
指名读课文。
教学活动3
三、识记生字,词组,指导写字。
  
再齐读生字。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带生字的词语。
 
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
 
指名纠正。
 
指导学生识记生字,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训记汉字方法,识记生字。
重点提示:
锋:右边上部不能掉一撇,下部是三横。
冒:上部是“日”,扁写;下部是目。
滴:右部不是商,框内是古。
学生练写生字。
8.
在识字的基础上,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4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对雷锋的精神缺乏抽象的理解,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体会雷锋对一代代人的影响和人们对雷锋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谈一谈通过熟读课文之后,你对雷锋叔叔的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
.把你对雷锋叔叔的感情渗入到课文朗读中,用读体现出来。
2
.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补充朗读。
3
.师:我们要找雷锋叔叔,到哪里去找啊?雷锋叔叔留下了什么足迹?找到雷锋没有?雷锋在哪里?学生循着问题思路自读课文。
4
.你能寻找一个合作伙伴,用问答的方式来完成这道题的回答吗?
问的话如何问?答的话如何答?同桌互换角色采取问答式自由朗读。
5.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倾听体会。
6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7
.分组读,比一比哪一组问得好,哪一组答得好。
8
.通过朗读和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诗人感情。]
9.
能够背诵的同学试着合上书背诵课文。

教学活动5[这部分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日常身边的好人好事也是雷锋的故事的延续,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巩固。]
  三、组织讨论,延伸拓展
1
.(1)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2)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2
.说一说身边的好人好事。
想一想:你以后要怎么做?
组织学生形成互助小组、帮助班级中有困难的孩子和学校中有困难的同学。
四、作业练习,巩固新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