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撒播文化与趣味的种子

 老沈阅览 2014-08-14

撒播文化与趣味的种子

一年一度又逢君:2014上海书展首日见闻

2014年08月14日

无图说

    ■本报记者 李峥
  昨天9时,2014上海书展准时开门迎客,一对名叫赵炜和奚洁的年轻夫妻走进大门。他们是去年书展送走的最后一批读者。他们说,这次专程在开幕第一天赶来,就是为了实践去年与上海书展的约定。
  站在上海书展序馆内,赵炜和奚洁感慨:“这是我们第四年来逛书展了。这么多年来,我们深深感觉,上海书展越办越好,规模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如今我们成为‘终身读者’,虽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永远免费来书展,但我们与书展结下的这份情缘,涵义大于一切形式。”

  创意布展引人入胜

  上海书展举办了十年,不少读者已经对展馆布局、参展书商、来展嘉宾十分熟悉,甚至对饭厅、卫生间、收银处、邮递处、快递处都轻车熟路。但今年的书展,还是有不少新亮点,让书展不再只局限于观看、听讲,更多创意文化推介悄然出现。
  在品牌实体书店区域,概念书店“猫的天空之城”第一次进驻。和其他书店不同,靠墙摆放的书架上,最多只有五分之一用来摆书,剩下的区域则摆放着明信片、花茶以及各式各样的创意文化产品,还有两张小桌子可以付费体验丝网印刷。店内的工作人员指着一旁的红色邮筒介绍,在这里购买明信片,就可以当场寄出,所以卖得非常好。
  更多的,则是书展现场一处又一处的创意展示,引来的读者围观。在乾嘉书屋,中式古典家具布置出古色古香的韵味,案几上文房四宝齐全,有人当场挥毫写就扇面;在朵云轩,外有制作紫砂壶的工艺师现场演示制壶,里有各类线装书整齐码放在中式书架上,吸引不少读者走近“瞻仰”;在“纸韵书香”展览上,不仅有传统年画的展示,还有纸香皂等创意产品的售卖;互动体验区域,有师傅展示古法木版印刷,有艺术家现场展示甲骨文龙凤字写作,还有身着旗袍的女艺术家用红纸剪出一张张脸谱、字画……
  而这一切基于传统文化的展示,并不仅仅是为了促销图书。它们也如一本好书,在悄然之间,向读者心中撒播了文化与趣味的种子。

  年年光顾的林阿婆

  阿婆林宝芝今年70岁,家住虹桥西郊宾馆附近。自从她家所在的程家桥街道图书馆向居民发放书展门票,她就成了上海书展的忠实粉丝。她记不清来过几次书展,但记得自己从娄山关路世贸商城一路追到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
  和很多专程前来买书的读者不同,林宝芝不太爱在书展买书。“我儿子喜欢买书,家里堆得到处都是。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平时我要看书,就去街道图书馆借,非常方便。”林宝芝说,“但是我就是爱逛书展,我喜欢这里的氛围。而且这里新书多,我一般会仔细地翻翻看看,过来看一看听一听,觉得好的再去图书馆看。”
  不仅如此,林宝芝每次书展都会对所有活动做好详细的攻略。昨天上午,她坐在中央大厅连续听了北京出版集团《到坦桑》、梁晓声的《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两部新书发布,连连竖起大拇指:“非常好,尤其是梁晓声,他讲到我们老百姓的心坎里去了。有些作家,我们等了半天最后就签一个名,我很不开心,我希望听听他们写书时候的想法和感悟。”
  如今,林宝芝也成为书展组委会的一位常客,每年都受邀来逛展。有一年,林宝芝在友谊会堂外排队等待一个活动时,遭遇了排队读者与现场保安的不愉快争执,她直接跑到组委会找领导,反映信息发布不详细造成了一些麻烦。今年,上海书展发布的信息之后,都写着详细的取票方式、人员限制,这正是组委会就她的建议进行的改善。对此,书展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欢迎更多像林阿姨这样的热心读者给我们提意见。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书展才能越来越热闹,也会敦促我们不断完善办展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