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郭亮景区
线路:(早上)郭亮村→炮楼→天梯→(上午)喊泉→老潭→白龙洞【自费10元】→天池→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绝壁长廊→崖上人家→红岩绝壁大峡谷。(下午)红石桥→汉柳—乳泉门→郭亮村古民居
郭亮村原本是一个非常封闭落后的小山村,由于其独特的南太行风光,1990年谢晋导演在此拍摄了“清凉寺钟声”电影之后,这里拍过六十多部片子,于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著名的影视基地。现有八十多户人家,共三百多人,山民淳朴热情,治安优良。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村子旅店众多,商业气氛的浓郁,部分丧失了附近乡村那种古旧的氛围。
旅游图:

一、早上看日出
郭亮村北的山整体叫“莲花山”,主峰叫“华山”,海拔1557米。莲花山上有一处“观日点”,是早上观看日出的最好地方,从村中“汉代柳树”处上山(有石阶)大约1小时就可上去。不过,那要4点多起床了。另一处观日出的地方是村东的“天梯”处,距郭亮村东大约2000米。

沙河驴友百年好合拍摄

霞光

西梯坡村霞光
1、郭亮村→炮楼
从郭亮村向东到炮楼,有1700米,都是柏油马路,沿途可欣赏到右侧的绝壁大峡谷。矗立在崖边的3层“禁火瞭望炮楼“,新修的,是拍摄电影《举起手来》的外景地,同时也是一个地标,当年的郭亮的“悬羊擂鼓”,就在今日的炮楼所在地的东边。登上炮楼欣赏太行山独特的沉积岩绝壁是个很好的地方。炮楼下方有一个观景台,是俯瞰水磨村的最佳点。

红岩绝壁大峡谷

影视基地——炮楼

雄伟太行

山下的水磨村依稀可见

莲花山·绝壁大峡谷
2、天梯
从炮楼前走300米就到了天梯。天梯是沿陡峭的岩壁凿出“之”字形的石阶路,距郭亮村东约2000米,高130余米,有720级台阶,宽处1.2米,窄处只有0.4米,有几步需弯腰侧身才能通过。相传为北宋名将牛皋在太行驻兵时修建,后来经多次扩修,成为要道。天梯是山村郭亮的历史见证,过去曾是郭亮与外面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自从郭亮洞开通之后,天梯才变成了一个景点。沿着天梯下去是西梯坡村,过去村子就是万仙山景区大门,据说这里有村民可以带路逃票。





天梯看似很凶险
二、上午游喊泉、白龙洞
郭亮村西风光美丽,有许多瀑布深潭,天然洞穴也很多,已开发的有白龙洞、黑龙洞、红龙洞等。

路牌
3、喊泉
喊泉是一种悬挂泉,也称空山泉,泉眼距地面20多米,属季节性出露的泉水。泉水沿距今约5亿年的泥质隔水层的上层而溢出,由于隔水层上层面构成傲凹的盘形储水构造,上水层岩节理和裂隙中的滞水补给充盈时,盘中水从盘沿溢流较快,泉水稍大,尔后,盘水水面惯性调平,溢流水减弱,泉水稍小,形成泉水时大时小的奇特景观。当游客面对空山呼喊时,出现与大流量偶合的现象,好像是人们的喊声大水量就大,喊声小水量就小。其实瀑布本身就是时大时小。泉下有一块凸立的石头,四周长着青苔,称为“仙女浴台”。游人纷纷在此齐声呼喊,喊声震荡在山涧,好不热闹。


喊泉


仙女浴台
4、老潭
从喊泉返回到路口,向左继续前行300米就到了老潭,是一处面积不大、不深的水潭。有趣的是,老潭上方的岩石很像一张大佛的脸,当地人叫它“老佛”。


老潭


老佛
5、白龙洞
从老潭继续前行,过好汉梯后一直沿山崖左转,很快就来到白龙洞。自费项目(票价25元)。位于郭亮村西2300米处的半山腰间,为当地村民开发在一个山崖上开发的天然岩洞。洞口高5米,宽4米,入洞后有多处分叉。八十年代初,解放军某部4个侦察员带仪器进洞探底,要里面钻了两昼夜,行至5000米处仍不见底,因为洞深处钟乳石连结,不便行走。目前,照明线架线设300余米。白龙洞四壁钟乳石形各异,金鸡报晓、百佛朝祖、麻姑献寿、金刚怒目等造型。我没有进洞,没有拍照。

像河北的嶂石岩的丹霞地貌(三栈)


这一张唐僧拜佛更清楚

V型山谷

攀上白龙洞比较困难,下山可以从白龙洞对面村民承包的人工滑道滑下

中华第一大佛
6、天池→郭亮洞(绝壁长廊)
从白龙洞返回郭亮村,可以到村东的天池看看,然后游览郭亮村人工开凿的郭亮洞,又叫绝壁长廊。
天池所在地原来是一条峡谷,长326米,最宽处31米,最深处62米,峡谷底红石岩层清晰,多级瀑布,水潭连接,水击石壁,声如雷鸣龙吟,被称为“龙吟峡”。1975年,郭亮人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攀爬天梯,在峡谷中筑坝修成的一个水库,因其在山崖的顶端一潭碧绿的湖水,左依山路,右、后依着石壁,后被称为“天池”,坝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所形成的天池瀑布像一条宽幅的白色银链飘在悬崖边上,非常壮观。

观景台


天池瀑布

天池东侧的红色砂岩的绝壁成为攀岩人的乐园

攀岩
为了改变全村只能通过天梯与外界接连的封闭状况,1972年在村支书申明信的带领下,13位村民组成突击队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条件下,历时五年,用土办法在120多米高的丹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一说高4米、宽6米),全长1250米的石洞通道。修路没有钱,全村卖牛羊,卖药材,卖山果筹资。突击队员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角4分钱,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萝卜。开出石方26000产方米,打秃钢钎12吨,打烂铁锤4000把。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轮流上工地,清理石碴,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这条绝壁长廊,被赞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看点:郭亮隧道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

绝壁长廊




隧道天窗
7、崖上人家→红岩绝壁大峡谷
绝壁长廊的北面是郭亮村西的建在海拔1297米的悬崖边上的村落,又叫另山村。明清时,就有人家在此筑屋。现存四个院落、十二座房屋,均为木石建造,门外绝壁高100多米,石块垒砌的院墙,古香古色的门脸,别有特色。有民谣:“千仞绝壁立太行,高阔雄险在郭亮。崖上耕织农家乐,清风白云拂石房。”
站在“崖上人家”的峡谷边,可遥望对面绝壁长廊的35个天窗、郭亮洞横穿绝壁的雄姿和红色绝壁大峡谷。峡谷宽5-500米,两旁绝壁深130多米,长40公里,如刀劈斧剁,岩石色泽赤红,被称为“红色绝壁大峡谷”。

崖上人家

外国朋友录制节目


大峡谷里的绝壁长廊

大峡谷里的绝壁长廊
下午逛古村
1、汉代柳树
古柳故事。西汉末年,王莽纂政,带兵追杀刘秀,刘秀沿太行山而逃,来到郭亮饥渴难忍,追兵逼近,紧急中落鞍下马,爬上位于村东的这一棵柳树藏身,采柳絮充饥,躲过动难。刘秀当上皇帝后,感谢这棵柳树的功德,敕封为“奉公柳”。岁月荏苒,汉柳渐枯,1978年被大风拦腰折断,都以为汉柳要枯死,谁知道一年后,树干又长出新芽、老百姓说是太平盛世让古柳焕发新生。

古柳
2、红石桥
郭亮村东有一座红石桥,建于民国初年。最早是个木头桥,两根木头并排连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往来行走不便,和当地群众从河边采红石垒成石拱桥。近年,红石桥在许多影视剧中显露身姿。


红石桥
3、乳泉门
谢晋拍电影留下的“乳泉”石桥横跨在小河之上。沿着石坡上行,左手边就是郭亮村的老房子。乳泉门有谢晋所题写的“太行明珠”等石碑。附近有各地在此竖立的美术、书法写生和影视基地纪念碑。


谢晋题写的“太行明珠”碑
4、老民居
郭亮村的民居依山就势,建筑年代在清末,约有一、二百年时间。古巷皆石板路,民居多为两层以上小阁楼,与河北太行山区的民居不同的是屋顶基本上是灰瓦。




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