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北宋初 类别:字画 规格:12行,行106字。 现状:台湾故宫博物院 作者: 李建中,北宋书法家。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等职。被人称“李西台”。擅草、隶、篆、籀、八分等书体,多构新体,师法颜真卿及魏晋书风。 简介: 此帖结构严谨,笔画遒媚,存风骨于肥厚之内。黄庭坚颇称赞,以为“出群拨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由于尺牍内提及“新安门”,地近洛阳,所以推测为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阳时所写。 释文: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历头,贤郎未检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示及咨。孙号西行少车,今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却也。 作品赏析 编辑 北宋初期的书法,承袭唐人的传统,以丰肥为美。李建中是北宋初期的书法名家,他的书法骨肉停匀,神气清秀,对宋代书家有很深的影响。除了黄庭坚曾以“肥而不剩肉”的世间美女赞誉他的字之外,《宋史》本传中,也称赞他“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 这幅作品又名“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土母帖排第十。《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此外,由于尺牍内提及“新安门”,地近洛阳,所以推测这是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阳时所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