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庆功楼”是伪造的历史 原作者:李淑慧 由于长期以来的贬明思潮作祟,加上民间评书的推波助澜,不少人每每谈起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残酷暴行时,都忘不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那就是朱元璋火烧功臣楼。至于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此事,笔者相信大多数人是没有探讨没有考究过的,只是人与亦云罢了。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历史人物负责的精神,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此事的真伪加以甄别和鉴定。否则人云亦云式的拿来主义对理解事件真相不利,以讹传讹式的不负责任信谣则危害更大。 我们先看看对此事的“主流”看法是怎样的。笔者查找过许多文献书籍,也阅读过大量网络文章,归纳起来,其说法主要有二: 其一,说朱元璋立国后不久,始建功臣楼,为的是在楼下偷埋火药,拟趁摆宴之机,炸死一批功臣宿将,以消除后患。其中,刘基猜测到皇帝用意,早早辞归故里;行前叮嘱徐达小心从事,也免一死。 其二,说朱元璋在功臣楼要炸死诸位大臣,是因他们知道了朱元璋早年的一桩尴尬事,图的是杀人灭口,避免难堪。 之所以罗列两种说法,是为便于我们分析这些说法的真伪。就第一种说法而言,表面看似很有道理,很符实际。就第二种说法看,显然有些荒诞,有些丑化。其实,笔者以为这两种说法都是空穴来风,皆为无稽之谈。理由有三: 第一,火烧功臣楼是后人牵强附会的结果。据宋濂《张中传》记载,朱元璋在起兵的年代里,曾经在南京城建造了一座忠勤楼,他经常与身边的谋士武将在此讨论军国大事。汪广洋、陶安等人的诗文里就曾写到这座楼,汪广洋在明建国后还受封忠勤伯。宋濂在他的文集里记叙过一件意外事故。忠勤楼里确实收藏了火药和火炮,有一天发生了火灾,引起爆炸,声音如雷;偏偏楼又和省政府大楼相连,南京城内一片惊慌。那天朱元璋不在楼上。在这之前,铁冠道人张中曾预言了这场灾难,也许朱元璋做了一点预防,人员死伤不会太大。这次火灾可能就被人们附会成了火烧功臣楼事件。 第二,火烧功臣楼是丑化恶搞朱元璋的产物。据查,这个说法最早见于清朝流传的《英烈传》评书里,而《英烈传》评书是满清当局授意一些无耻文人篡改明朝民众歌颂朱元璋的话本小说《皇明英烈传》而成,评书里加进了许多对朱元璋的污蔑丑化的内容,“炮打庆功楼”就是硬塞进去的内容之一,在明朝原版的《英烈传》里是没有此内容的。再者说,朱元璋共有26个皇子、16位公主,其中大多数是建立明朝之后出生的,倘若真的朱元璋身体有了缺陷,何来的这些孩子?实在是污蔑得不够水平。 第三,火烧功臣楼是被历史事实证明的伪造。我们且不评价朱元璋是否无辜嗜杀功臣,仅以朱元璋有无必要采取火烧功臣楼的方法对付功臣、以及传说中遇害的名单都是怎样死的,就能够得知其中的虚假性欺骗性:首先,笔者以为朱元璋不会以这般手段除去诸位功臣。按传说的时间,当时正值国家刚建立,人心未安,百废等兴,全国尚未完全统一,正是用人之时用将之日,朱元璋再傻再恶,也不可能做此等蠢事,尽杀功臣谁帮他打下天下治理天下?其次,明朝开国功臣大抵是徐达、常遇春、刘伯温、李善长、李文忠、邓愈、朱文正、汤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兴、廖永忠、傅有德、冯国用、冯胜、沐英、蓝玉等人……真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我们知道,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人是朱元璋后来以贪赃枉法等罪名予以法办的,不在功臣楼死亡之列;还有很多被诬陷为死于庆功楼的功臣,其实都得到了善终,比如汤和、邓愈、郭英、沐英等等。刘伯温则是被胡惟庸下毒害死,也和朱元璋没有关系。 我们再看看“火烧庆功楼”中“被遇害”的功臣的真实结局:根据《明史》记载,常遇春因病死于北伐途中;李文忠建国后病死;邓愈建国前病死;朱文正因违法被囚禁,病死于监狱;朱亮祖也是建国后犯法而死;胡大海建国前死于降将的暗算;周德兴以儿子乱法连坐而死;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杀死;傅友德因请赏田被朱元璋赐死;冯国用死于军中;冯胜坐蓝玉案赐死;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人因贪赃枉法而被法办;而汤和、邓愈、郭英、沐英等人得到了善终……以上这些功臣几乎涵盖了明朝初期的主要人物,既然他们没有一位是死于火烧功臣楼,那朱元璋设计此阴谋还有多大意义?可见,谣言不攻自破。 通过分析,我们已能清晰知道,事情真相远远不是传说的那样。看来,民间传说,哪怕是今天还在演出的评书,都未必真实可信。还是多读书多思考才好,免得自己受骗,再贻误后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