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唐】怀素《苦笋帖》

 醉吟墨斋 2014-08-16

【欣赏】【唐】怀素《苦笋帖》

2014-08-16 书法

【名称】苦笋帖

【作者】怀素

【年代】草书

【材质】绢本墨迹

【规格】纵25.1厘米,横12厘米

【字数】2行,14字

【收藏】上海博物馆

《苦笋帖》曾刻入《大观帖》、《三希堂续帖》、《诒晋斋帖》等汇帖。

《苦笋帖》墨迹书于绢上,徐邦达考证:“唐人写信用绢,是当时的习俗。卢仝诗云:‘口云谏议送书至,白绢斜封三道印’,可为佐证。”



释文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大意

苦笋和茗茶两种物品异常佳美,那就请直接送来吧。怀素敬上。

注解

“笋”和“径”字在《苦笋帖》中分别作“笋”(繁体)和“迳”。笋,《说文》:竹胎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字作笋。“茗”,说文:茶芽也。即茶树的嫩芽,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后泛指茶。“迳”,同径。《集韵》:直也。“径直、直接”之意。

苦笋是一种蔬菜。古时湘一带多有发展。笋肉色白,一样寻常做法为炒、拌、泡。清喷香微苦,回口爽甜(这种口感与喝茶很相似)。宋代黄庭坚的行楷书墨迹《苦笋赋》,有“余酷嗜苦笋”、“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句。黄庭坚自跋曰,黔中之人“冬掘笋萌于土中,才一寸许,味如蜜蔗,而春则不食”。

关于僧禅与茶笋,苏轼有诗云:“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苦笋帖》“用笔速度较快,挥洒自如,且增加了提按对比,比如‘笋’与‘常’,二字反差鲜明,但无论其速度变化还是轻重变化,都基本上控制在中锋运行的状态上,故其线条细处轻盈而不弱,重处厚实而不拙。其次,字形上也相应增加了外形轮廓大小对比和内部空间疏密对比。整体性观照,则全文上疏下紧、上轻下重、上放下收,形成一种‘两段式’的视觉感受,这种章法形式颇具特色,极显‘个性’”。


怀素《苦笋帖》的书写具有空间节奏特征,即字与字的穿插争让关系已进入到两字之间的字内空间。邱振中在《章法的构成》(1985年)中分析如下:在王羲之的行、草书作品中,“二三字连书已成为常见的现象,非连书的单字,书写时的停顿、起止也随机安排,灵活多变。这种运动节奏的变化,引起两字之间过渡空间(字内空间)性质的改变——它们开始向单字内部空间渗透,如《初月帖》中的‘遣此’、‘遣信’、‘去月’等处。时间节奏的变化就是这样影响到空间节奏的”;“经过唐代张旭、怀素,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渭、王铎等人的发展、开拓,这一构成方式形成与单字轴线连缀系统并峙的又一大潮流。这种构成方式以粉碎字内空间、重新安排空间节奏为特点。它谋求空间与时间节奏在新的基础上的统一。这是与单字轴线连缀系统完全不同的一个基础”。上述构成方式称为“分组线构成”,它的典型状态如怀素《苦笋帖》。

在“分组线构成”系统中,空间节奏完全不受单字制约,能够较好地适应用笔节奏的自由变化。它再也不以单字为空间节奏段落,而以密度相近的一组连续空间为空间节奏段落,作品便由这些不同密度的节奏段落缀续而成。段落在空间上自成一组,这便是“称之为分组线的由来。这种分组不一定与运笔的起止相对应,空间节奏发生显著变化时,笔画仍可能保持持续,这便产生时间节奏与空间节奏的错位。这种错位从来就是保持作品连续性和紧张感的一个因素,只是在分组线系统中,由于空间节奏获得了充分自由,时间节奏和空间节奏可能形成更为复杂的对位关系。”



【转载文章仅供参考,并不代表书法本身观点】

1. 请点击微信右上角按钮,分享本条消息。点击关注“书法”(微信号shufa-china),免费关注本公众号!欢迎大家回复投稿或者告诉我们喜欢的话题!

2. 关注书法微信平台,每天获取书法资讯。

3. 传统文化《天之骄子》QQ群:52324160

4. 全国高校书法联盟(同时欢迎传统文化类社团)《紫竹斋》QQ群:294089393

注:仅限相关负责人进群,敬请谅解

5.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点右上角“...”,再点“查看公众号”,再点“查看历史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