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家族医药学

 johnney908 2014-08-16
  土家族医药学,集各民族医药之大成的祖国传统医学,是由各民族或民间医药蒸溜升华的精髓,为世人所瞩目。由于土家族民间医药,经历了千百年的反复试验,至今仍在土家族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越来越为医学界所重视。  

土家族民族概况


土家族
土家族
  土家族,是居住在中国中南和西南接壤之地,湘、鄂、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于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武陵山区。古代武陵是古楚、巴子和夜郎国境地。土家族以“毕兹卡”为族称(本地人的意思),系氏羌族群。全国有土家族5725049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民族特征是“敬土王,信土老师,说土语,过土家族节日,跳土家族舞,织土花布,以及基于前‘六土’的客观存在而形成的民族自觉意识--土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土家族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土家族,约30余万,这些说土家族语言的土家族人,主要聚居在酉水流域的湖北来凤县四川秀山县湖南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县和沉水之畔的沪溪县境内。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是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大部分土家族兼通汉语,习用汉字记载自己的思想语言,承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和当今社会调查资料表明,最早居住在武陵山脉的土著先民,武陵蛮奴襄夷蛮等诸蛮可谓土家族的正源;春秋之后来自巴子国的巴民是其北源;楚国时战败的三苗集团的后裔,隋代从长江中下游迁徙而来的“三苗集团”和晋福年间进入五溪的江西彭氏为其东源;唐、五代及北宋时来自贵州的夜郎人后裔为其南源。在土家族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次社会大动乱和古代先民迁徙,“苗蛮”后裔、巴人、贵州夜郎人、江西彭氏及其随从人员,他们进入湘鄂川黔边境时虽然不是土家族,但在与本地土家人共同生活的岁月中,长期接触,互相影响,密切相处,互相渗透,为了共同的利益,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产生了一种越过民族界限的凝聚力,冲破了以血缘维系的氏族组织,代之而起的是以地域为联系,逐渐出现了血统上的融合,促进了心理状态的统一,形成了有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共同语言为特点的土家族。

土家族医药简史


相关书籍
相关书籍
  由于土家族仅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文字,自然也就没有土家族文字记载的医药知识古籍。从汉字记载的土家族史籍中发现明清年间的地方志中零星记载的民间医药内容。“民间草医,起之何年,溯源难明,搜集资料极为有限,故所载欲言不达,后人颇稽考”。对土家族医药研究缺乏直接史料,这就是正面临的现实。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没有文字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主要靠口耳相传,代代承袭。当我们祖先没有发明记载思想语言工具之前,都是把传说看成重要史料。……过去学者们把古代的传说言论和书本记载并重,不是没有原因的。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医药,这些极为丰富的医药资料,虽无文字记载,但经千百年“口口相授”和“代代丰富”的创作过程,以口碑文献的特殊形式传承不衰。通过对“口碑文献”和民间医药抄本的搜集整理,发现这些源于民间的医药和乡土疗法,经历代药匠(土家族对医生的称呼)在实践中探索和经验总结,使之成为形式特殊。内容广博、民族气息浓厚的土家族医药。中医在本地区的传播与应用,文献记载始见于1391年(明洪武年间)浙江人氏金彬随朝廷官军入湘西北大庸行医,始将汉医传入湘西土家族地区。西方医学只是本世纪20年代传入本民族地区。在汉医西医未传入土家族地区以前,只有民族医药为土家族人民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土家族医药发展过程中,按原始社会、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划分也许并不适宜。从土家族医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可分为秦汉时期及五代以来两个阶段。在秦汉前后的漫长岁月中,土着先民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尝草识药,治验疾病,经历了本能经验积累、初期医疗活动及巫医影响的过程;五代以来,由于外来民族迁徙定居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民间医疗活动较为活跃。五代时期到“改土归流”前几百年间,基本还是实践知识的累积阶段,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医药体系。清雍正年间对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土人中的有识之士,在前人识药治病,实践知识累积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实践的反复验证,使土家族医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期土家族民间出现了许多有关医药抄本,如湘西有《七十二症》《三十六疾》《四惊症》《草医药案》《急救良方》《老祖传秘方》《草药十三反》《七十二七》等。鄂西州有:清末名医汪古珊《医学萃精》一套,共16卷,40余万字,此书是集传统中医学与土家族医药于一体,突出地方特色的医药专著。据《鄂西报》1985年5月报道:“鄂西州咸丰县失传50余年的医药专著《秦氏玲珑医鉴》,最近在来凤县大河区一农家发现其原始抄本,共5册26万字。”据当地人士介绍,该书收载许多当地民族医药内容。还有《蛮剪书》《血医专书》《草药汇编》《外科秘书》《医学秘授目录》《医方精选》《陈为素记》《临床验证回忆录》《人畜医方录》《医学指南》《眼医诊艾》《草药三十六反》《民族药性歌诀》等。以上收集的医籍(或抄本),有的书清代以前就流传在民间,有的药物考证,可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有的书中有理、法、方、药的记载。经初步分析,这些医籍和抄本同收集整理的“活资料”(口碑文献)一样,有其悠久的历史;是土家族人民防病治病的经验总结,包括诊疗、疾病、药物、保健等;从整体上来看,既不同于中医,也不同南方其他民族医药,如苗医侗医瑶医等,是土家族的道地医学。

土家族医药学特点

有独具特色的医学基础

  土家医认为,人体主要由肢节、筋脉、十窍、四器(神器、育器、殖器、尿器)和三元(心、肺居于为上元,肚、肠居中为地称中元,腰子居下为水称下元)等脏器组成。气、血、精是人类赖以生命活动的物质,这些物质均由三元中的内脏所产生,人体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中的内脏所支配。人体的精微物质--气、血、精经三元脏器往复灌注于肌体,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在病因病机上,有土家族自己的特色。在病因上注重外因,多由外邪中的风、寒、湿、火等“毒气”致病。在内因上注重饮食、情志、顺应气候等因素。在病理上以气血变化为基础,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致病机理。

  在诊断与治疗方法,既有相似中医的诊疗方法,更有独到的诊法和传统外治法。诊法主要是看、问、听、纳、摸、闻、算等方法。在脉诊上,脉种脉象繁多,据统计,遍布全身有30多种脉象,是遍诊脉的遗迹所在。常用脉主要是骨脉、命脉、天脉、地支脉等。在治疗方法上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是药物治疗,二是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有汗法、泻法、赶法(赶火、赶风、赶毒等),止法,补法,温法、消法等治法。外治法是土家族传统疗法的重要治法,更具民族特色,如火功疗法,封刀接骨术,刮痧法,扑灰碗法,提风法、药浴法、推抹疗法,蛋滚法等二十多种。

土家族药物分类独特

大血藤
大血藤
  用药方法繁多,炮制方法特殊。在分类上按药物性分类:土家族将常用药物大体上分为三类,即冷性药(寒药)、热性药(温药)和平性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如五虎进滚山珠见血飞八里麻等一类药物为热性药(温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如地苦胆、水黄莲、九牛造等一类药物为寒性药;介于寒性与热性之间的药物,其作用平和称之为平性药,平性药的功能为补养一类药物,如土人参土沙参等。

  按药物的作用分类:分为败毒药、表药、赶气药、赶风药、赶火药、赶食药、消水药、下药、止咯药、喜药、隔喜药、打伤药、打虫药、火疤药、蛇药等二十多类。在土家族民间药匠们还将作用大致相同的药物按序数分成若干大类,如将具有赶火败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除风湿等功能药物称之为“七十二七”;把具有通筋舒脉、消肿祛瘀、活血止血、赶火败毒、祛风祛湿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还阳”;把具有补气、润肺、健肝和中、强心补肾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参”;把具有赶风祛寒、活血散瘀、赶火败毒、赶气止痛、利湿通淋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二莲”;把具有赶风除湿、活血止痛、赶火败毒、止咯化痰等功能的药物称为“七十风”;把具有消肿散瘀、舒筋通脉、活血止痛等功能的药物称之为“三十六蜈蚣”;把具有止血止痛、活血散瘀、消肿等功能的一类药物称为“三十六血”。此外,还有称为“七十二藤”等类的药物。

  药匠们讲究配伍、禁忌、用量和方法。在民间流传有《草药十四反》、《草药十三反》、《草药三十六反》,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药物的反畏现象。在治疗期间还讲究忌口,如各种痨病,伤病患者,对具有发性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雄磨芋豆腐、鱼虾、羊肉、牛肉等。不吃生冷、腥臭或有刺激的食物。在用量上,药匠们一般不大严格,有经验的老药匠对单味药常以一把、一根、一节、一蔸、一块为计算单位。目前中青年药匠必用克制来计算药量。在用药方法上是多样的,有煎服、冲服、包吞、炖蒸、酒泡、磨汁、碾粉、糖儿、口嚼、挤汁、外擦、外洗、外敷、蒸者、点眼、塞鼻、佩挂、调擦、浴法等十几种。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磨捣法、切制法、煨制法、泡制法、炒制法、漂制法、炙制法、发芽法、露制法、埋制法、阴干法、炖制法、油炸法等二十多种。

症疾的命名和分类独特

  症疾的命名和分类上,突出土家医特色,多采用形象生动的性状分类和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病症的命名上,多以发病部位命名,如疮长在阴门旁的叫衙门疮;以致病原因命名,如由火邪致病菌称火流、火疔;以临床表现命名,如妇女血来如潮的叫血崩山;以动物形象命名的较多,在临床上有几百种之多,如兔子痧、飞鹅扑惊、羊癫风等;以发病季节命名的有桃花症、秋燥症等;另外还按疾病性质来命名。在疾病的分类上,有按门类、疾病的性质、致病原因、发病部位、临床体征进行分类,但最为通行的还是按性质计数分类。如36惊(经)、72疾(症)、108症、360大症、但一般以36及72为基数增减计算分类。在72这个分类序数中,民间有72流、72疽、72霉、72箭、72疡、72风、72惊、72痧、72痒、72劳等等。其他类型疾症有:惊症、疾症、尿积症、火症、寒症、虚症、闭症、腌 病、窍病、瘤症、尿积、癫痫病类、水病、气病、风症、劳病、流痰、疡子、疱疮和霉病类、跌打损伤、刀枪伤、虫兽伤。关于36惊(经)、72症病名,在土家族民间流传较广,各地对病名述说不一。上述三十六症或惊,是急性惊疾之病,七十二症(疾)是以杂病、慢性症疾为主。药匠在辨病立症创立了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临床病证,它既有民间传统特色,又是古朴的、科学的经验总结,先人们把民间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形象生动的予以描述,给后人诊治疾、经、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强调“服侍”思想及“服侍”技术

  在医护一家的基础上,强调“服侍”思想及“服侍”技术。讲究情志、饮食,地候(气候)、疾病用药等方面的服侍。在气候服侍上,注意季节与时象、气候与服侍的特点等,形成了自己的服侍特点。

土家族医药与外来文化的联带关系

  土家族医药与外来文化的联带关系,既对土家族医药的影响。外来文化主要是楚巫文化傩文化对土家族医药的渗透、影响等关系。土家族医药植根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地区,主要是武陵山区内,还居住着苗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以承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一个区域内不同民族,其文化、医药、经济都在不断的交流,有的还在不同程度上的融合。如土家族医与苗医的36惊疾症状就有其异同点,其同点为都用三十六经症,七十二疾症来描述症候,但病名几乎无相同点,临床表现也各异。所以说,有人担心湘西苗医、土家医没有质的区别,这是多余的。因为苗医的三十六经属“英症”,即五脏六腑的内科急症,而七十二疾则是“养症”,以外科、皮科等为主要疾病,这是用苗医“英养”观点来解释的。土家医则是按急慢性病来分类的,三十六惊为急病,七十二疾多为慢性病等。

土家族医药的整体观


  整体观是土家族医学的特点之一,土家族医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整体观基础上的医学体系。土家医药在基础、诊断与治疗、临床服侍及养生保健多个方面都体现了整体观。

土家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

  1、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土家族药匠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天与地是一个整体,天、地、人共同构成大自然。土家族药匠用古朴的自然哲学理论认识自然、认识人体。药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也是由物质组成的。在古代,人们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基本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因素。自然界由天地人三种元素共同组成,天人相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与大自然是统一与协调的关系。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 被动的, 而是积极、主动的。人类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更能主动地改造自然和自然作斗争,从而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

  2、三元学说的整体观

  土家族医学是以“三元学说”为基础理论。土家药匠在“三生万物”认识的学术思想基础上,用“三元学说”阐释土家族医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医学体系。用“天、地、人”或“天、地、水”的自然认识观,认识人体结构和生理现象。“三元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整体观。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土家药匠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上元为天,由脑、心、肺组成,统摄人体气血神志,为三元之首;中元为地,由肝、脾( 胃)、肠组成,为人水谷出入之地,为人体营养之土地也;下元为水、由肾及尿脬、养儿肠(宫)、精脬( 睾丸) 等脏器组成,共居下元,有排泄余水之功,为人体孕精生成处,是人的生命发生之根。人类的生命物质-气、血、精都是由三元中的脏器所产生,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内脏所支配。人体的气、血、精经上元之天,中元之地,下元之水而循环往复,灌注全身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许多种联系,不仅脏与脏、脏与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脏腑与机体各种组织、脏腑与机体各个器官之问也有着简单的或复杂的、单一或多种的程度不同的关系。人体通过气、血、精与三元体现出脏器相生相依的整体性,相生相克共同完成体内新陈代谢

  土家药匠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比较复杂,致病因素较多,如毒气、饮食、劳伤、情志等。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由各种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气血失调、冷热失衡及气血精演变逆乱,三种原因而引起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气血失调是疾病最基本的病理原因,冷热失衡是疾病发生的又一基本病理变化过程,气血精生化与供给逆乱是造成疾病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人体这个统一整体中,任何一个局部的变化,都不是孤立的,或迟或早,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其他局部,乃至整体。

土家医诊断与治疗的整体观

  土家医诊断疾病是通过土家医“五诊法” (看、问、听、脉、摸五种诊法),详细了解病情, 全面收集有关疾病发生的相关依据,为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的性的相关依据,为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的性质和疾病的程度提供依据。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不但注意到身体局部的病理变化,而且还要将人体的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的病理反应结合起来,并考虑到各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不但要考虑到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病理变化关系, 还要考虑精神、季节、地区等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土家医根据“三元”理论为指导,认为人体的整体观是指人体的形体结构是统一的整体。其脏腑、肢体乃至五官九窍间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是指人体健康和疾病与天文、地理、季节、气候及人类社会( 心理)环境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人体是宇宙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于人体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在诊治疾病时非常重视不同的病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药、不同剂量、不同的疗程,运用因时、因地、因人、因量的四因治疗方法。在治疗手段上,以药物内服为主,兼用传统外治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土家医匠特别注意对病人的心理康复治疗,以达到“神药两解”,即在药物治疗或施治手法之时,再借助“神灵 ”之手, 施以“法术”解除病人精神上的顾虑。使病人得到精神安慰,心理平衡,增强抗病能力。使人的身心、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统一而得到康复。

土家族服侍的整体观

  土家医服侍是土家医匠的治疗方法的延伸,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临床服侍、心理服侍、饮食服侍、药物服侍、气候服侍。根据不同疾病、不同时间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生理特点, 采用不同的药食方法,辅助临床治疗、传统外治、心理等各服侍手法的系统化整体服待的土家医特色服侍技术,指导病人正确用药,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服侍。总之,是要充分考虑人与大自然和社会这一整体。

养生保健中的整体观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疗经验,同时也找到养生保健的方法,即健康与长寿之道。药匠们总结出顺应自然、调食养神、起居有常、卫固三元、避瘟祛邪、健体强身、保养长寿的养生观,以度期颐之年。把顺应自然作为保健防病的重要原则,强调人的精神意志必须顺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客观规律,趋利避害,强身健体,做到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顺乎自然,适应自然。以使机体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相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土家医的生理歌诀


土家医
土家医
  土家族在历史虽然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在医学上没有传世的经典著作,但其深藏于民间的医药文化却丰富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用歌诀的形式来记述医药内容在传统医药中并不鲜见,中医有之,其它民族医亦有之,但多见于概括药性和方剂,土家医在人体生理方面也采用歌诀的形式来表达,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传播,且丰富和系统,这在中国民族医学中实属仅见,是土家族医学的一大特点。

  大脑:神器象地球,有山川河流,往来不间断,灵感注心头。

  心:心像一拳头,握动血就流,血流全身润,往返无尽头。

  肺:是两扇门,挡贼在门前,门开清气入,门关养元神。

  脾胃:脾胃消五谷、肠分清化浊、精气血都造,废物通排出。

  肝胆:肝胆连一体,藏血藏微器,毒经此脏解,血精此调出。

  肾:肾阳化元精、元精代代生,阳足体魄壮,阳弱体虚轻。

  眼:眼睛是神灵,尘污不进门,若有五毒犯,赶火乌云散。

  耳:两耳半边圆,脑健五音全,肾强耳不聋,肾弱耳则鸣。

  鼻:鼻高面中央,两孔闻臭香,若有五毒犯,两孔就呼唤

  口舌:嘴巴两园皮,吃喝无尽其,齿舌共同动,嘴巴才有用。又曰:舌为味之觉,舌助声之园,唇舌查病根,舌苔看就明。

  皮肤:歌曰:人皮是外层,毛孔最精灵,寒来孔就关,热来孔开屏。

  肛门:肛门紧又圆,肠胃的大门,肚子饿就收,肚皮胀放行。

  男女生殖器:(男):玉茎感最灵,大小随心情,喜交大且硬,平时小低沉。歌曰(女):喜道喜盈盈,月月开红门,痨伤五毒侵,污浊不堪言。

  尿道:男女尿道口,尿胀就解手,若是肾中用,排尿无热痛。

  气、血、精:气:“气是血所生,精血气之源,人靠一身气,气是人精神”;血:“血是精所生,精在血中行,精血化力气,气推血运行”;精:“精是先天授,精乃气血源,要想人康寿,保精保阳元”;“气血精,生命圈。筋肉骨,生命曲。人是一口气,精气血滋养。体是一炉香,火灭生命亡”。

  筋脉:“筋脉连全身,血随筋脉行,若是筋脉阻,不死命难全”。

  肌肉:肌肉保体骨,骨力才护着,力由肌发生,气由肺发出。

  骨:骨是体架构,骨力精源出,若是骨不坚,体力难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