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常贵富”宋仿汉“江南猫王”妙笔来

 红豆居士 2014-08-16
 

    □记者王惟一文图

    上周六,大河鉴宝活动正逢一场秋雨蒙蒙。淅沥沥的雨驱走一夏的暑气,天凉好个秋!藏友们如约而来,一天看下来,本期的亮点宝贝就像秋天的累累硕果,还是相当地有分量。

    “江南猫王”陈莲涛的《猫咪图》

    ●鉴定: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于建华

    点评:当持宝人打开画轴,一眼望去“江南猫王”陈莲涛的《猫咪图》,两件事儿立即映入脑际。一是上海街巷里弄,很是不少“雷允上”的百年老药店,而“雷允上”招牌字即陈莲涛挥题。陈莲涛民国年间海上画动物走兽和山水画名家,不以书名,但知名品牌“雷允上”选用他的题跋,证明他绘画上的名声甚噪。二是改革开放初期,陈莲涛创作了一幅《白猫黑猫图》,由此被誉为“江南猫王”。

    实则陈莲涛画猫早享名声,民国间江南即有张善孖“虎王”、熊松泉“狮王”、陈莲涛“猫王”之称,陈莲涛还自号“猫癫”。但有些辞书比如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之《民国书画家汇传》则称誉陈莲涛“而以画虎名于时”。此言不虚,民国间是这样的,但当时有画虎名声更大的张善孖,陈莲涛输于名声,所以改为专攻画猫了,并最终与善孖并享名誉。

    陈莲涛此轴《猫咪图》58cm×37cm的尺幅,设色纸本。图中一只小白猫咪坐在以淡花青和淡赭石润染碎点的草地上,侧着头面向我们聚精会神看着什么。猫咪通身雪白,身上着极淡的水墨勾写出绒毛以现身形。眼睛蓝底黑珠,且有种沉思的眼神,没有表现小猫咪的活泼。三角形的红鼻红嘴,在雪白的脸上很是耀眼。猫咪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与猫咪相伴的是一枝玉簪花,白色花朵,洋红的点芯,色调与猫咪很是协调。枝叶则水墨勾写点染,为画面添上了些许“重量”,使画面沉稳平和。陈莲涛因为也是山水人物高手,布景花卉对他来说小儿科也,所以玉簪花画得颇为入古能化,姿逸质雅。画面在上署上款“春应同志正之”,落款“八十七叟陈莲涛作”,钤印“海石翁”白文。“海石翁”是陈莲涛的号。

    陈莲涛生于晚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得享高寿活至1995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1918年移居上海拜高禅舫为师学画,曾与郑慕康、江寒汀、张大壮、张中原、许昭等共办“大观雅集”画会,切磋画艺。1940~1942年间,先后在上海、汉口、北京、宁波、长沙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民国后入上海文史馆为馆员。

    市场参考:陈莲涛民国即享有“猫王”之誉,所以市场一直看好。此幅单猫图每平尺应在六七千元,此幅两平尺,市场参考价在1.2万至1.5万之间。

    宋仿汉“家常贵富”镜(宋代)

    ●鉴定:大河鉴宝钱币与青铜器鉴定专家于倩

    点评:上周六鉴宝现场,一女士携一面铜镜前来。经鉴定,这是一面宋仿汉的青铜镜。半圆钮,连珠纹钮座。内区为内向十六连弧纹,外区铭有“家常贵富”四字,每字之间置乳钉并配以连珠纹。边为内向十六连弧纹。直径15.3厘米,厚0.47厘米。

    汉代青铜镜的质量主要体现在镜面镜背的磨光加工工艺上。镜背纹饰、文字只具工艺性的欣赏价值,镜面则具有至关重要的实用价值。汉代镜的正、背面一般都加工得极为精致,有些保存完好的,至今仍光可鉴人。至宋以后,青铜镜很少有白亮光面存在了,这时的青铜镜断面呈现青黄色,纹饰的清晰度远不如汉镜,这是宋以后铜镜铸造技术衰退的表现。

    宋代朝野皆有尚古之风,比较重视仿古器物的制作,尤以宣和年间更甚。铜镜的仿古就是从宋代开始兴盛的,许多仿镜的图案纹饰都以汉镜为原理,或者完全照搬,即利用汉镜翻模铸造,或者稍加变化。

    综合来看,宋仿汉镜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纹饰线条较模糊,铭文笔画粗糙,没有汉镜那种规矩挺劲、流畅清晰之感。二、镜型与汉镜也有一些差别,汉镜大多为半球钮,宋仿汉镜多数钮较小,并且钮顶部稍平。三、从铜锈看,锈层浅薄,质地较软,宋镜(包括仿镜)用的是一般的青铜,含铅锡的比例较大,因此有些韧性;而汉镜多使用精炼铜,金属成分比例适当,品质脆坚,所以容易破碎。

    宋仿汉镜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首先是铸造方法与宋镜无异,是宋镜系列中的一个特色,作为宋镜一个重要种类,收藏不能缺少。其次,与汉代铜镜相比,宋仿汉镜数量不多,但价格要便宜得多,具有市场成长空间。再者,收集宋仿汉镜,掌握并了解其特点和鉴别方法,可以为进一步收藏和研究打下基础。

    市场参考:这面宋仿汉镜制作上好,且文字及图案甚吉祥,能收藏到此镜也并非易事。市场参考价约1万元。

    挂蓝的三彩花浇(唐代)

    ●鉴定:大河鉴宝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

    点评:郑州藏友王先生拿来一件三彩器,胎藕红色,开片极碎;没有把,有流,形似罐,不知是什么器物,想请专家解答。经鉴定,这件器物高6.5cm,底径5.6cm,颜色有黄、绿、白,并伴有珍贵的蓝色,是唐代三彩花浇,即浇花时的用具,在唐代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会使用。

    唐三彩是世界瑰宝,在高古瓷器中为上上品,它的出产地在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大黄冶村和小黄冶村,多为唐代陵墓中的陪葬品。胎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色,很像石膏,但比石膏硬;一种是藕红色,胎体较软一些。收藏圈里有“三彩挂蓝,特别值钱”的说法,据说是因为唐代蓝色钴料需要从波斯进口,属于名贵原料,所以挂蓝的三彩器比较少见。

    三彩由低温烧成,人们又称它为釉陶。在民国时期发现的三彩器较多,基本都被外国人收走,因为当时中国人没有意识到它的名贵;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量发掘和研究,中国陶瓷界才认识到它的珍贵。

    市场参考:这件唐三彩花浇,造型优美,经过1000多年仍品相完整,实属难得,估价6万元。

    苍龙教子牙牌(明代)

    ●鉴定:大河鉴宝玉器及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

    点评:这件牙牌为长方委角造型,长3.8厘米,宽0.8厘米,高5.8厘米。顶端居中开象鼻穿孔,以供系绳佩戴。牌以亚洲象牙雕琢而成,质地细腻温润,无翘无裂,品相完好,足见材质之精良。因久经岁月的氧化和人的佩戴把玩,牙牌表面生成的包浆厚重润亮,呈现出古雅悦目的深黄色泽。制作牙牌的巧匠综合运用浮雕、线刻、铲地及开丝等工艺雕琢纹饰,双面雕工,纹饰相同,均为一大一小两条龙。牙牌上方是一条游弋云海的巨型苍龙,苍龙狮首狮身,独角长尾,尾分叉双卷。脑后龙发犹如一束跳动的火苗向上腾飞,颇具气势,体现出明代苍龙的形象特征。苍龙双眼俯视,阔嘴微合,似对小龙施以谆谆教诲;祥云下方的小龙则回首仰视,似在倾心聆听苍龙关怀的话语,二者在形貌与神韵上形成顾盼和呼应之势,是谓“苍龙教子”。因此,这枚牙牌是长辈送给晚辈以资勉励的贵重佩饰,寄寓的是长辈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

    市场参考:此牙牌构图巧妙,布局合理,刀法细腻圆润,风格浑朴简古,形象以传神取胜,是一件颇具收藏价值的古代艺术精品。其市场参考价2万元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