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 | 鉴藏讲座 | 中华博物

 南山五彦 2014-08-16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

【】 2004.10.22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华中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华博,俗华物称“鎏金铜佛中博像”。这华中中物博中像是供宫廷、寺庙博物、使用;它的出现博中始于两汉博物,盛行于隋唐,延华物续至明清。到民国博中,乃至现代的港台华中地区,鎏金铜佛像中华仍在使用。鎏金铜博中佛像的种类有若干物华,常见的中华中博释迦牟尼、观中博音、文殊华博、普贤、博物中博王、母度等。目前物博博中在兰中博州、西安等地中华的古董摊物博上常中华网球些好华博似很下的鎏铜佛像,令华中收藏中物者真假难辨。
 中物 鎏金铜佛像博华的断代和中博鉴定是件比较博华难的事,中博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分析物华博中是会识别出真中华假的华博。下面介博物绍几方法: 物博
物博 华中        华博  看造像特征以华博断代
 中物 各时代的佛博中像有博物各时代的造像特征中华。这是我们断物博代的主要依据博华
  华中汉和十六国时期,中博佛像方脸,面目平中华和,博华头发平直,为坐式。这博物一时期的佛多博物为单的,物华尺幅物华较小。例华物19华博89年1月,四川中华博物阳何家山博中东汉晚期崖墓出土一株铜质摇钱物中树,树干物博上铸有佛像5尊,每尊中华高6.5厘米,头中物后有横椭圆形光,头顶有肉博中髻,双眼微睁,两耳较华物大,上唇有髭,穿博物通肩华博袈裟,右华博手施无畏物博物华相,左手拳执,结跏跌座佛衣下垂呈中博“U”形华博,绕于手腕,垂于华博足前,这是我国发华物现的时代最早物中的铜佛像物华了。1972中博年,华博物中肃泾川县玉都有乡出土一尊带华盖鎏金青铜佛像,中博19厘米中物博物包括伞盖、底华物座),重0.华博5公斤,由可拆卸中博的四部分组成华物:华盖、背光和头光、华中置于狮子莲花座上物博的佛身、四足华博底座。小巧玲珑,工艺精湛。笔华中者考证,物中物博物华铸造和流中博博物到泾川的时代华物在公元四世纪物华末到物华五世纪初的十六国华博时期,造中华型上继承绵阳摇钱树上华博博华佛像华博特征。
博华 物博 北朝(物中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物中,闭华博凝神,面目清癯,华博中博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华中的结跏跌物中坐,有的华中盘腿坐,掌心物中朝上。佛华博座或为点博华腰较矮的须弥华物物中为4足方博华座。有的头攮华中中博中华中物有的身后有背光,物中皆尖,周围作火焰纹。北魏造像还有一显华中著特点是主佛两旁博物常为华中1至2菩中物物博,多为立姿。中物
博中  隋唐时期铜铸造像物博,头扎莲花冠中华脸庞发圆物中腮发胖,高额髻,中物身着华中博物支,外披袈裟物中,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中物层4足高床或中博单层4足,项或背博物光为中华较粗的尖楣形博华
  宋代铜佛物中像以菩萨像居物中多,有的物博高发物华髻,脸上胖下尖,博物身段高长。有中物的腿为一拱一掉,中物左手臂放中华博华拱腿上,中博右手博物中物垂搭,平华中于座中华上。衣裙稍有褶,博华掉于腿后,左手盘博中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中华戴缨络,身坐物华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中华宋代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物中坐于长方形四物华华博座上或像背、狮背物博、狲背上。河中博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像。通高22米余,共有4中博2臂,中物华物博华体型博中中物细颀博中长,比例博物匀称博物华中衣纹流畅,富于宋代艺物华博中风格中博
  中博中博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物中物中的刺头顶上有华物华博瘤,大耳,下颏有中博一道肉褶,脖博中有一至四道肉褶,博物肉褶越多华物,年代越物华近。胸前有的铸有华中“ㄊ”字,披袈裟物华、袒胸、盘坐,掌中博心一般皆朝上。莲中华形或山形中博对前代高华物华中底座中博中博锉痕中物。铭文或华物于座腿前。坐姿多样,腿或物华一盘博物一掉,或一拱一掉中物。宋喀巴皆戴博中”形物博帽。色重显红物博物华金水博物发黄厚。
  藏佛与汉佛也不中物一样,藏物华胸高博中中物大,博华汉佛博中胸平乳小。嵌松石中华者多为藏佛,华物刺头者皆华物为汉佛。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博物件1华博1面观音,就是典型的明、清藏物华传佛教鎏金铜造像中物中华
       物中    中物采用化学方法物中鉴别真假物中
  博物古代鎏金铜佛像,大都局部有锈,在实验室里物中作硫酸或盐酸对锈进行溶解后根据能博中否分解出华博铜离物华中物或杂质离中华子,可以断定做锈博中还是自然锈,这项中华工作一般实验室里博中都能做。物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