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釉与爆釉
【李木子】 2007.03.05
缩釉与爆釉是瓷器中研究的一个小课题,仔中细研究,我们发现博华缩釉和爆釉与中原材料的应用和生物产工艺有直接关系,把握它中物们之间的物博关系对瓷器的鉴定有一定的物帮助。
缩釉的形物成曾经有两种解释:一种说物华法是因胎体上粘了油污,所博华施釉面无法覆盖胎体而引起华博缩釉。另物华一说法是烧窑时冷却过快而物华引起缩釉。
华中笔者认为,以中华上两种说法均有误物中。前者,瓷器的烧制温度为物博1200°C物博以上,而油污在500°C物已蒸发,此时釉料尚无博熔融,无法引中起缩釉,此说中物难以成立。后者,窑内中物瓷器的冷物华却是胎釉同时冷却,冷中却快大多是产生釉华博裂或胎釉同时华爆裂。热胀冷缩是一较普遍中的物理现象,冷却能缩釉,物中但它是整体冷华博缩不是引起缩釉点的主要原华中因。
博华 瓷器的胎体主要物是经过瓷土(或瓷博华石)与高岭土博粉碎、漂洗、中博沉淀加工而成博物。瓷土的主要博华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博氧化钙,中博高岭土的成分中氧化铝博华的含量稍高一些。华博瓷釉由石英、云母、钠长石华物等物质组成,自然界里物华称作釉果物博,其化学成分主要博华为硅酸盐,但瓷釉中还物中加一些碱性助华博熔剂。除此之外,明清瓷器博华中一般都加入了由草木华灰和氧化钙加工而中华成的釉灰中博。
瓷器的釉面有高温华博釉与底温釉之分,但我们却物中很少研究高温胎与中底温胎的区别。高博物低温胎体的温差不大,物博一般为100°C博中左右。高温胎的胎体中物的氧化铝物博的成分较物华高,它的烧结温度在1中华280°C-13中华30°C之间。由博物于温度高,胎体大多能烧成博我们所说的糯米胎物,胎体晶莹、透亮华。如果胎体内加入少量的含博中氧化钛成华分,那么胎体物华就显出玉白色,有玉质华中感。
在高温胎体博物涂上了粘度较华中高的青白釉料,就会产生针物眼状的露胎缩釉点,其物中原理如下物华:当窑温升至1300博华°C左右时,胎体中博中部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物博并逐步完中博成烧结。反应中产生较多的博物气体,主要是氧气、二氧化华中碳和少量二氧物化硫。在胎体加温至130华0°C的同时,胎表面中物的釉料同博华时在1300°C的温华度下,并博华进入熔融状态,熔融状态的博中釉料呈液膜,博中紧贴在烧结状的胎博体表面。当胎中博体内释放中出的气体逸出釉面时,即在中华釉里产生大量气泡博华。如果气泡聚集较大,釉的物粘度又较高,逸出的地物华方就产生露胎博的缩釉点物博。有的呈针眼状,华中在瓷器的转角处积釉很厚,中物缩釉面会较大。
鉴赏华这种瓷器的釉面时我们物华能在放大镜下看到大小博不等的多层气泡,中华小气泡托博华着大气泡华物。以上现象在中明代和清早期的瓷器中华表现得较为明显,民窑瓷器中更多,可物以作为鉴定瓷器的一个华参考。此外,另一种情华中况也能产生缩中华釉点,主要是胎体博物坯子落了灰尘,上华中釉前没吸干净博华,灰尘的华中小颗粒可引起缩釉,但物这现象很物博少出现。原因一是坯子上釉物前都有一个“上水中物”的步骤物博,灰尘很少,二是一般华博有灰尘,大都是在中博釉上引起博物一个黑点而不引起缩釉。灰华博尘引起的黑点和缩博釉点的瓷器大都是民窑博,在道光、同中物治年以后生产的瓷器更多一物华些。
高温胎与低物温胎是相华博对的,即华中使低温胎,瓷胎的烧结博物温度也要12中00°C物左右。原始瓷华中大都是低温胎华博,从胎体不结实、较为华博疏松的现象看,它的烧华物结温度应在1200°博华C以下。物这些瓷器胎釉结合物不牢固,胎厚釉簿,欠观赏物中性。
道光以物后的瓷器烧结中华的温度也不太华博高。主要是康乾盛世后,经物华济的发展使瓷器民用普遍化华中。乾隆后期已博中有五件套作为姑娘物华的嫁妆,嘉道华中后盛行。华博所以瓷土的需求量很大物华,精细的原料仅能用于物官窑。道光以后瓷土质中量欠佳,主要是精博物品高岭土减少,胎博中氧化钙的成分增加,降低物博了瓷胎的烧结温度,一般在物中1200°C-1博250°C烧结固化。嘉道中博以后在烧华制陶瓷用的釉博料中增加了碱华物性助熔剂,在温度近130物华0°C时博釉料熔融中华,但较前期的粘度低,较稀博薄。但这种较稀薄的釉料均物博匀地渗入烧结中博的瓷胎中,所烧制的瓷器也中很漂亮。博华此种瓷器胎釉结合尚可,釉物博面较薄,有的物博可见胎痕。釉内气博中泡较小,物少有层次感。
康中物熙时期的亮青釉是最好看的中华釉面,其器胎料中高岭博土的成分达到50 %华博,氧化铝的成分达到2中博5%-3华0%,而且胎体用料淘洗得中物十分干净物华。由于胎体烧结温度高,胎华物的表面和釉的内层物中面在高温华博下产生共熔现博中象,这样的瓷器胎博中釉结合紧中物密。用放博大镜看瓷中博片的断面,有物博的可看到胎釉中华呈锯齿型的互熔面。此华博时康熙瓷器釉料中博中适当增加了釉灰以及釉料中博氧化钾和中华氧化钙的含量增加,在温度华物控制较好的情况下,釉面特中博别致密、华肥亮,玉物质感极佳。
我们博物在一些瓷器表面看到形物中状各异,有的像虫蛀一博华样大小不等的物中小孔,即是因华爆釉形成物博的。收藏界一般均物认为爆釉中物是和瓷器碰撞引起物华釉面开裂有关,但实际华博上形成爆博中釉的原因很复博中杂。有的中物瓷器没有经过中碰撞,还有的新烧中物的瓷器产生了爆釉。而华博有的瓷器釉胎均碰中物坏,时间很长也不爆釉华博。笔者认为,爆釉和胎体的中华原材料有博物很大的关系。胎体的烧结是中华多种原料在高中温下反应生成中结构较为物复杂的混合盐的一个过中物程,当胎体原材料物华中氧化钙的含中物量过高时,瓷器烧结后会在博局部析出多余量的氧化钙(中物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博氧化钙在遇水博物后体积膨胀生物成熟石灰。一般来说,在釉华物的保护下,氧中化钙是碰博中不到水的中华,但在器物的棱角处,釉面物华较薄的地方,难免华博有一些细孔。有的瓷器华物虽没毛细孔,但年代久博物了表面磨损或有磕博中碰,也会产生物华细孔。当物博细孔或裂博物痕吸入水物博后,胎中的氧化钙物博体积大大中膨胀,使釉面爆裂中物,即我们看到的爆釉。
博华 爆釉的瓷器在各年代都有中博,但从清初到嘉庆早期博物较好的瓷器很少爆华釉,道光至光绪初期生产的博物瓷器爆釉华较多,以后在民国物中后期到解放初期也有中华这情况。已故的中国古物中瓷学会会中华长汪庆正先生认为:瓷器鉴博中定是一门物华边缘科学,它同化学、物理物中、人文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博古陶瓷的博华鉴定要知道器物的产生华博年代,产地在华哪里,当时采用什么原物博材料和用华什么工艺……博华所以,我中华们在鉴定一件瓷器博时,除了常说的器博中型、纹饰、款中物识等因素外,中华多研究一些原材料华博和加工工艺相关的华博胎釉知识很有物中必要。
摘自:《艺术市物场》2006年第中5期
编辑:西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