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绞胎器:工艺独特 鉴别有章 | 鉴藏讲座 | 中华博物

 南山五彦 2014-08-16
唐代绞胎器:工艺独特 鉴别有章

【李国强】 2010.02.08

  在我国古代陶瓷烧造史上,唐代是一中博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此时期中物陶瓷烧造技术和工艺都有很中博大的发展,南北方各地窑口物博创烧了许多新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南洛阳及陕西的唐三彩、鲁山窑的花斑釉瓷、巩县窑的绞博物胎器。在短时间内兴旺发展起来的绞胎器则是唐三彩系列独物中创的新品种,一经出世便成为中中华国古陶瓷史上的艺术瑰博中宝。
  
  由来:与唐代中博风行瘿木器和大理石纹有关
  
  绞胎陶瓷创烧于唐代,华物已被许多唐墓出土实物所证实。然而物华具体是在唐代什么时期烧造、什么时期结束,目前仍无华中统一说法。据现有实物中物(包括残片)所知,生产绞胎的窑口有河南巩县窑、修武当阳峪华物窑、焦作西王封窑、恩村窑、宝丰青龙寺中华窑、新安城关窑、山东淄博瓷村窑等华物。唐代时河南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生产绞胎的窑口大都集中物中在河南。其中规模最大、技术华中水平最高的当属河南的巩县窑。巩县窑窑址位于巩县的小黄冶、铁匠炉村,白沙河乡等地,以烧白瓷为主、兼博物烧三彩陶器和绞胎瓷器。后来在此窑又发现了青花瓷器残片,使我国青花瓷器的烧制年代从元提到了唐,可见此窑在唐代已经达到了相当华中高的技术水平。巩县窑博物除烧造白瓷外,还烧造博华三彩和绞胎。根据已故陶瓷大师冯先铭先华博生对巩县窑考证研究,中华其烧造白瓷的年代在初中华唐武德末年(公元626年)至玄宗开元(公元714年)之间,唐三彩博中制作兴盛时代在唐开元至天宝(公元742年)年间,笔者根据巩县窑白瓷、物华绞胎、三彩共同遗存的实物,初步断定绞胎器的烧造在博华白瓷和三彩器兴盛之间,即公元714年物博前后。
  关于绞胎的由来,据唐代物中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人取多花斑的瘿华中木为材制成各种器物,其纹理盘中华旋缠结,图案随意自然。唐代不仅文人雅士非常喜欢瘿木器的高物华雅细致,王公贵族之间也以中华瘿木制品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并有“瘿樽华中、瘿枕、瘿床”等瘿木器流物中传于世。唐人吸取了瘿木如“重山叠嶂、连波迭浪、奔电忽物华云”任意流动的纹理美,又结合犀皮博中漆器特有的“片云、圆花、松鳞物华”诸斑的图案美,研制成陶瓷绞物华胎、绞釉器,一改以往黑、白、三彩为主的陶瓷器装饰华物方法,在其优美浑厚的器型物博上布满了“若蒲陶之蔓延,如兔丝之烦荣,向嘉禾之垂颖,似灵华博芝之吐实”的纹饰图案,可谓美博物不胜收,使绞胎器在唐代成博中为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典范。
  另一种说法是:唐代博物工匠艺人们在制陶收工中物时,无意之中将各种制华中陶时所用的胎、釉的边角剩料搅拌在一起中华时,发现行云流水的瓷泥纹物博理,酷像大理石纹和瘿木纹,将物中其制作成不同形状的瓷坯体华中,对比十分强烈,非常好看。
  还物博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受西方玻璃器的影响,中华但从唐代丝绸之路的各种商物华贸、交流物品之中未见有类似的玻璃器出土或传世,况且西方玻璃中中博双色曲叠的花纹早在公元后就不流行了;物博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受唐代犀中物皮漆器的影响,但唐代犀皮漆器中华纹有“片云、圆花、松鳞”等诸种不规则的大小斑块状图案,没有类似绞物中胎瓷器的丰富自然纹理中华变化。因此,笔者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绞博中胎器的出现与发展应与唐代博华风行瘿木制品和大理石纹有关。由于瘿木和大理石材质有限,成华物本较高,又不易加工成器,其造型特物博征不好掌握,故唐代制博中瓷艺人以当时流行的瘿木制品中的条纹状纹结合漆器中斑块状图案,运用中物原料丰富的瓷泥制作成器,烧造中华而成。绞胎器创始于唐代,衰落于宋物华代,元明两代偶能见到零星器物,但这些器物胎釉造型远不及唐代的精美物博,其造型不多,主要以生活用器为主,随葬品次之。绞胎器器型博华主要有碗、盘、枕、高足杯、小华博罐、手杯、动物俑和骑马射猎俑中博,以长方形的绞胎花枕较为多见。
 中物 
  工艺整体成型、局部贴合博华
  
  绞胎是将深浅不同的两中博种颜色(或多色)胎泥物中相间糅合在一起做坯,按坯成型出现粗细不等的纹丝状花纹博中或再切成薄片贴于器胎的表面。具体做法物华是:将先前准备好的泥料相博中绞而成的夹花泥卷,按需要中物切块切条切片,然后通过模具,以镶中博嵌、拼接、挤压等形式,规范成全绞胎或与先前做好的中物素胚粘合为贴面绞胎,再经过修整,博华入窑烧成。由于绞泥层可任意组合、叠加,绞合方式可随意物华变换,绞合的花纹便会产生出多物博种纹理,如鸡翅纹、木博物理纹、羽毛纹、团花纹、流水行云纹等。华中制作时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华物几种泥的膨胀系数必须保持一致,以保证华中干燥和烧制中不变形、不开裂。
  博华通过考证实物资料,分析绞胎断面及纹胎华物的形成,笔者认为绞胎工艺博物分三种类型:即通体绞胎型、主中博体绞胎型和局部绞胎型。
  通体绞华博胎型 这种作品通体绞博华胎,浑然一体,纹理多呈木纹状,线博华条流畅,变化多端,通常作薄小玲珑之器,如杯、碗、盘贴面绞胎。如唐代黄釉绞胎三博中足盘、长方形绞胎小枕,宋代绞胎小中博罐,绿釉绞胎枕等都是这一类型。
  主体绞胎型 这种绞胎器物华的纹理同通体绞胎器一样,物博应用于器物的主体部分,如碗、钵、盆的博物大面积腹部,而口沿或圈足则是用单一色的灰白胎相接在绞胎主体上华中
  局部绞胎型 中博这种绞胎器采用的是镶嵌工艺,即把绞胎部分揉成花朵、团花、博中菱形等规矩图案的泥条,然后把泥条切成物博若干单元片,镶嵌在所烧制的瓷器表面,形成局部绞胎图案的瓷器。这类绞胎瓷器在上海博物馆博中的“杜家花枕”和圆角长方形花枕、宁波出土绞胎团花青瓷博物枕、河南博物馆“咸平博华元年”绞胎团花舍利匣等都有表现。
博中  绞胎工艺的操作分整体华中绞胎和器表绞胎装饰(华物又称绞胎贴花)两种。整器拉坯成型,这种方法因胎泥花纹难以控制中博,所以很少见到。唐懿中华德太子墓中出土的一件绞胎骑马俑,物华人马全是绞胎。绞胎贴花,将搅胎泥物博切成薄片,贴在已成型的器物外面,或做成云朵、博中花卉状贴在器物的一定部位。器物内博中外壁绞胎由表及里,内外相连,因此,内物中外壁呈现的绞胎纹样相同。绞胎瓷中花枕华博制作方法则比较费工费时,将两物华色对比强烈的瓷泥迭压华物成单朵花状,再将数朵花状组成图案的瓷华物泥制坯后切片组拼成枕体,施釉中华后入窑烧成。绞胎瓷器的纹理自然优中华美,曲线柔和流畅,千变万化。
  华博唐代尽管用以制作绞胎博华器的瓷泥釉料丰富成本中博较低,但由于制作难度大,技术中华要求高,工艺较为复杂,费工、费时,故绞胎、绞釉陶瓷器产量华博很少,保留下来的更少,因此市面上不多见。现在华物每一件完整的唐代绞胎器,都是收藏博华家眼里的精品。
  
 中华 鉴别:一看二摸三闻
  
  由于绞胎器日趋增高的中华价格,刺激了人们购买收藏博华的欲望,故赝品的出现物博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大多数中华造伪者对绞胎真器研究甚少,看到真品的机会更少,以及绞胎器华中真品制作工艺复杂费工中华,故高仿精品相当少见。市物中场上的真品仿品,一般人很华中难验证鉴别。
  胎釉胎是博中骨釉是衣,绞胎器真品胎体造型深厚自然,胎中博壁薄厚均匀自然生动,流动感极物博强。器物一般施黄透明中物釉,釉面厚润,晶莹剔透。绞胎瓷器华物的圈足或钵底往往是露胎不博中施釉。个别器物施釉不到底,致使器物下中华半部分严重露胎。绞胎真品的釉层薄呈淡黄色,胎底处无釉中博,有垂釉现象,开片处有土漫。华博唐代喜好黄金器,故绞胎以施黄釉多博物见,罩绿釉少见,其他釉色不见,这是时尚使然。有的绞胎体还在口没处施一中博圈绿釉。因真品使用高博物岭土做胎,胎质细密洁华博白,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瓷泥中物分别为“棕红或浅褐”与“牙白或浅中博黄”。大多数唐代绞胎瓷真华中品用手叩之,胎体所发音低暗哑,手博华感适中,开片自然略微上翘华博为地下遗存年代久远所致。赝品绞胎造型过于规整,胎壁不是过薄就华博是过厚,不是过轻就是华博过重,无釉露胎处,着色极物中不自然,两色瓷泥分别为“物华棕褐”与“纯白”色,胎质淘炼过于精细博物,用手叩之胎体,发声清脆。为留存年代较短中博所致。
  纹理绞胎陶器真品表面纹理自然生动、变化万千,流动感极强。仿华物品表面纹理生硬死板,无变华中化感,其纹理滞感突出中华,线条不明朗、不流畅,杂乱釉色过于均物博透。
  吸水率用棉签蘸水涂抹胎体物博或胎骨断面,比较器物中博吸水性。真品唐绞胎陶器的胎料因经物华过精心的淘洗,陶土颗粒细,密度大,吸水率不是很高。仿品由于胎华博料受污染或淘洗不够精细,吸水率比真品博华低。有些仿品是用石膏或石膏加华中水泥制作的,这种器物中华由于没有经过火的历练,胎质不密,博物吸水率比真品高。也有高仿中华品用陶土做胎新仿制的绞胎瓷器,但仿品中物因所用陶土淘洗不精,陶土颗粒较真品大华博而精松,致密程度较差,因此吸水率较真品要高。
中博  造型上真品绞胎器的造型舒华中张,线条自然流畅,风格古朴庄华中重。造假者为了追求仿真效物博果,各部位线条只能“依葫芦画瓢”临摹,不能发挥想象,因此器物造型显得生硬呆板,远不及真品线条华物的自然流畅,只见其型博中不见其神,缺乏创造力。
 博中 鉴定绞胎瓷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一看、二摸、三闻。物中也可采用传统的鉴定方法“中博眼学目见法”,通过细心观察、揣摸、类比的手法。
 中物 1、看胎釉和造型。
  华物2、手摸:真品绞胎器经过物中千年地下埋藏的历练、煎熬,器物表中华面受到地下酸、碱、盐等物质的侵蚀,釉面均留有物博自然适度的光滑感,侧光细看釉面开片自然微微上翘动感很强。手摸有一种“博中涩滞”的感觉。仿品则因为生产中物时间不长,釉面新而光亮,博中手摸釉面要么滑手,要么有过于“涩博中滞”的感觉。经过打磨作旧的仿华中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摩擦的痕迹中华。如果在阳光或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华博在器物表面就能看到经过打磨而产生的一道道摩擦痕,用手抚摸器物,有刺手的感觉。
  3、鼻嗅物中:真品绞胎陶瓷器用鼻嗅,能闻到一种老坑的味道。仿品使用陶物华土新制作的,用鼻嗅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用石膏制作的仿品则能嗅到一博物股石膏味。经过处理的仿品华物能闻到刺鼻的化学味道(用博物酸浸泡过),有的则能嗅到腥臭味(在粪中华池中泡过)。
  一般绞胎器真品与仿品大都出自河南地区,据考古资料记载,越窑及耀州窑也有烧物华造,但是极难见到实物华博。此外大家在收藏绞胎器时还应注意博华,绞胎器有两个烧造时博华期:一是唐代巩县窑的唐代绞胎,还华中有一个是北宋时期河南修武中博当阳峪窑的宋代绞胎,博物两者工艺基本相同,但烧造的温度、华物绞胎的纹饰及胎土都有明显的区别。而且现在仿制品很多,所以大家在收藏时一定要慎重。

博中
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