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病论治:月经病

 杏林脉香 2014-08-17

专病论治:月经病

月经病

月经为性成熟妇女的主要生理特征。历代医家对调经甚为重视,将其列为妇科病之首,并作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内容。班秀文教授积60年临床经验,对辨治月经病有独到之处。在病因方面,外邪注重寒、热、湿邪,内因强调体质因素、精神所伤、饮食不节、多产房劳、手术、药毒等。病机归纳为虚、郁、瘀三个方面。诊断上认为月经情况要与具体症状体征相结合,问月经应了解期、量、色、质的变化,着重在辨经色与经质;望诊则侧重在望体型、腹诊与带下等。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经要治血,以血为本;治血要治气,因气能助血行;治血不忘祛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为患;注重补益肝肾,主张五脏并重,以肝肾为宗;治疗月经病要顾及带下情况等。把月经病分为血热、血寒、血虚、气虚、气滞(气郁)、血瘀、痰滞、脾虚、肾虚等型论治。常用四物汤、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六味地黄汤、温经汤治疗月经病。用药上强调三因制宜。根据妇人体质特点,选药多用甘淡平和之品,擅长用花类药治疗月经病。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倡在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月经病的发生。

一、月经病的治则

()治经先治血.治血不忘瘀

班老认为,妇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经为血化,故月经病与血分病变有关,治经即治血。妇人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然冲为血海,任主诸阴,阴血足则冲任盛,满而能溢;阴血亏则任脉虚,太冲脉衰少,血海匮乏,无血可下。故月经之盛衰、盈亏、通闭与血分的虚实息息相关。月经病的病因虽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房事所伤诸多原因,究其病机,不外邪盛正衰、阴阳失调、脏腑失常、血气不和而已,其机转不离“血”字。如血热则迫血妄行,可致月经先期、量多甚至崩漏不止;血寒则冲任凝滞,气血不通,可致痛经、月经后期、闭经;血虚则冲任不盛,经源衰竭,可致月经量少、色淡、闭经、经后腹痛;血瘀则痛经、闭经、漏下甚者成癥瘕诸疾。且出血的病变,不论其寒热虚实,均为离经之血,若处理不当,则易留瘀为患。故班老提出“治经先治血,理血不忘瘀”的观点。主张治月经病不论是温补、清润、凉开、攻伐均考虑到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阴血难成而易亏,易虚易瘀的特点,遣方用药处处顾护血本,不忘以血为宗。临证常用四物汤作基础,根据证情之寒热虚实,病位之上下内外而调之。盖方中熟地甘温入肾,滋阴养血,白芍酸寒,入肝和营敛阴,二者为血中阴药;当归甘温辛润,入冲补血行血,川芎辛香行,上及头目,下行血二者为血中阳药。全方辛甘酸温,能生血养营,补血化瘀,为养血调经之良方,临证若加减得法,则治疗月经不调疗效可期。如血热所致月经先期、量、经期延长、崩漏者,遵“热者寒之”之旨,去归、芎,易鸡血藤、丹参,则既有归芎补血化瘀之功,又无、芎动血行血之弊。实热者加丹皮、山栀子、黄柏、荷叶清心肝之火,虚热则增液汤或二至丸、二地汤养肝肾之阴,酌选苎麻根、小蓟、白茅根、大黄炭、蒲黄炭等凉血化瘀止血;因于血寒而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者,则减白芍之酸敛,加肉桂、艾时、吴茱萸、小茴香等温肾暖肝,助阳散寒;因于血虚之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成闭经者,则在原方基础上重用党参、黄芪或合异功散加茺蔚子、柴胡等振奋脾阳,益气生血;因子血瘀之痛经、闭经、漏证,则重用川芎,加桃仁、红花、丹参、苏木、泽兰、山楂等化瘀养血,扶正祛邪。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及脏腑阴阳的盛衰,灵活施治,既着重调理脏腑机能.又时刻顾护气血之盈亏。如经后既用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异功散之类温肾补脾,以资经源,又佐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补而不滞;经前既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调肝理气,又选鸡血藤、丹参和血行瘀,使气血调和,经候如期。经行则常用四物汤加鸡血藤、丹参、川续断、益母草和血化瘀,因势利导.使经血畅行而无留瘀为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