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八年级语文C(1)
2014-08-17 | 阅:  转:  |  分享 
  
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八年级语文C(1)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积累和运用(25分)

(一)积累(1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生字注音:(4分)

暂离喧嚣,到那绿色的郊外去——徜()徉在田间的小路,沐浴和煦的阳光;伫()立在开花的山坡,放飞引吭高歌的快乐;凝眸于天穹的繁星,感受乡村夜晚的岑寂。没有chuān()流不息的车马,没有络yì()不绝的游客,有的,只是身体的舒展和心灵的憩息。

2、默写诗句:(6分)

①,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③枝间新绿一重重,。

④,好去到人间。

⑤,山山黄叶飞。

⑥若待上林花似锦,。

3、名著题(3分)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8分)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1)第处词语赘余,应删去(2)第处搭配不当,将改为(3)第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4)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4分)

为积极推进“三进”校园(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请你拟一条宣传规范汉字书写重要性的标语。?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6—7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比较下列文段,完成7—12题(13分)



【甲】口技清?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清?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7、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



8、选出下列加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1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以为且噬己也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10、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1、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1分)

??????????????????????????????????????1



12、【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3-16题。(10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不着门。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出了场,即便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吴敬梓《范进中举》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段选文的主要内容。(1分)



1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加点词句,分析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4分)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没有盘费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月台

①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是欢聚也是离散,是出发也是归宿。

②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汇集如许人的流动量,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拥有如许悲欢离合。从清晨到白昼,从黄昏到晚上,从黑夜到黎明,数不清的脚印,带着来自各地的泥土。重重叠叠,密密麻麻踩上去;有红色的土来自山间,有褐色的土来自田野,有黑色的土来自城市,有白色的土来自海滨。聚拢又散失,堆积又泻落,没有一粒种子能在土里长根,如同没有一双脚步会在这里驻留;缘因——这只是流动的浮土,这仅是过往的月台。

③月台展延在任何一个城与城交接的动点,守望在任何一个城镇的边缘,它只是默默地伫立,默默地守候。骚扰不停的是人们,为生活、为名利、为野心、为梦想……来来去去,忙忙碌碌,这是个制造离散的时代,列车频频靠站又开走,卸下一批乘客在月台,又从月台上载走了另一批。来的脚步掩盖了去的脚印,去的脚步也覆盖了来的脚印,(1)脚步播散着欢聚的愉悦,沉重的脚步载负着如许离愁,从容的脚步踱向预定的目标,(2)脚步显示心情的迫切,(3)脚步缠绕于厌倦,悠闲的脚步只为一次探访……也有犹疑不稳的脚步,属于那迷失了自己的旅客。

④多少次,我也曾被卸在月台;多少次,我也曾从月台离去,我不知道自己的脚步又显出什么?近年来,别离总多于团聚,失望总多于获得。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常是我密切的旅伴。离去不是离去,心仍萦留于亲情;归来不是归来,浮土又焉能扎根?

⑤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别长期滞留,沉滞不是宁静,将使灵魂腐蚀;别长期停顿,停顿不是安定,将使生命萎靡。

⑥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

⑦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

⑧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

⑨是离散,欢聚当可期待。

⑩携着轻便的行李——装满信心和小小的愿望,我随时准备踏上人生的月台,只等待时间的列车来到,出发再出发!



17、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分别填入第②小节的空白处(填序号)。(2分)

A、匆忙的B、轻快的C、迟缓的

(1)处填(2)处填(3)处填



18、细读②③两小节,说说“现实生活中的月台”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2分)



19、针对“人生的月台”这个话题,作者向人们提出了怎样的劝告?(2分)



20、说说你对第⑩小节的理解。(4分)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是欢聚也是离散,是出发也是归宿”,文中这类反义词构成句子,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关系上的对立,引人深思,给人以哲理的思考。

B、“月台展延在任何一个城与城交接的动点,守望在任何一个城镇的边缘,它只是默默地伫立,默默地守候。”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台的独特意义。

C、“离去不是离去,心仍萦留于亲情;归来不是归来,浮土又焉能扎根?”这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情相融合的句子,抒写了浓烈的乡情亲情。

D、作者对人们司空见惯的月台做了深入观察体验,从中开掘出新的主题,平中见奇,陈中见新。



三、作文:(40分)

22、题目:目光因你而停留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6









献花(0)
+1
(本文系月亮乡村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