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太空探索方面,中国应该飞得更远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4-08-17

在太空探索方面,中国应该飞得更远


在23日开幕的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月球探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透露,中国目前已经制定深空探测方案,计划到2030年对太阳系天体展开系统探测。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计划的三期工程,计划于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备受关注。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五号将主要由着陆器、返回舱、飞船三部分构成。“一次携带多种设备,这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还有新的发射地点。”欧阳自远说,大推力火箭“长征5号”今年已经在天津研发成功,可以携带所有设备进入月球。在海南文昌建设的新发射场有望于2016年开始工作,将来将承接我国的大载重发射任务。

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将是嫦娥五号的主要目标。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五号将装备自动取样器,同时装备岩芯钻探机,在月表取样打孔,钻取岩芯。“预计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样本在几公斤至十公斤。只有实现自动取样返回后,才有能力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月球。”欧阳自远说。

按照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无人月球探测分为绕、落、回三部分。在实现自动取样返回后,开始载人登月。欧阳自远说,2017年后,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月球基地。

但中国太空探索的目标不会止步于月球。欧阳自远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太阳系探测计划,主要探测目标包括太阳、火星、小行星与彗星、金星以及木星系统。欧阳自远说,火星探测将采取火星车与轨道器结合的方式,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在太阳探测方面,通过将多个太空望远镜发射至拉格朗日L1点,探索太阳活动对近地空间环境的灾害性影响。此外,在太阳南北极进行磁场观测,并利用卫星阵列进行大尺度射电监测。小行星探测方面,将首先对三颗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进行飞越、采样返回等探测,然后将对小行星带进行探测。

欧阳自远表示,探测太阳系目的在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探寻地外生命信息,了解太阳和小天体活动对地球的灾难性影响。同时通过地外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以支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再造一个地球的可能。

“我们计划到2030年对太阳系天体展开系统探测,”欧阳自远说,“在太空探索方面,中国应该飞得更远。”

据了解,国际天文馆学会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与会的天文馆行业专家和天文科普教育工作者将通过平行会议、主题演讲、展商展示等方式进行经验交流,今年是首次在中国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说道,本次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不仅展示中国天文馆行业的发展水平,也为提升天文科普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推力,对推动中国天文科普事业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为期5天,由北京天文馆主办。大会以“天文教育与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天文馆行业专家、天文教育专家与会。国际天文馆学会主席托马斯·克鲁普在发言中表示,北京天文馆是展现来自全球创意理念、解决方案和技术的最佳选择地。对于国际天文馆学会来说,此次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期间,大家可以参观并讨论媒介工具对天文科普的影响。他介绍说,本次大会特别会前节目——“澳门国际天文馆学会国际球幕节”的优秀作品,也将在学会大会期间在北京天文馆进行集中展映,这些作品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世界最尖端球幕作品水平

欧阳自远透露:我即将开展深空探测


原标题:“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我国即将开展深空探测

今天上午,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在京开幕,出席会议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在开幕式上透露,我国未来将进行深空探测,探测太阳系、火星、小行星等,探寻地外生命信息。

据欧阳自远介绍,目前关于太阳系探测的所有方案已经研制出来,未来将准备逐步完成太阳系探测计划。探测目标之一是探寻太阳系中地球以外的生命信息,虽然不一定会存在智慧生命,但是探测计划旨在探寻地外是否存在更为低等的生命形式;计划还将进行类地行星的比较,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形成与演化。此外,目前,针对地球面临的两大主要威胁——太阳的爆发和小行星可能的撞击,探测计划未来也将对这两类天体进行观测,研究太阳的爆发和小星星可能的撞击。计划还将更多地了解地外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利用前景,探索再造一个地球的可能性。

火星探测

2020年着陆2030年采样

针对火星的探测任务,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动信息,包括火星过去、目前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条件和环境以及对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测。

针对火星本体的科学研究,将包括对火星磁层、电离层和大气层的探测与环境科学,包括火星的地形、地貌特征与分区,火星表面物质组成与分布,地质特征与构造区划;对于火星内部结构、成分,火星的起源与演化也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欧阳自远表示,在以“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的总目标下,将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可能性。

目前的计划显示,火星的探测将实行轨道器加火星车的联合探测方式,计划将在2020年实现火星的着陆巡视,在2030年实现火星的采样返回。

太阳探测

三步走追踪太阳活动

据欧阳自远介绍,未来将对太阳进行3次探测,其中第一次将集中探测太阳的活动,第二次将探测经过太阳的南北极,以此探索太阳活动的机制;最后一次的探测,将组成卫星阵对太阳进行监视。

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段的观测,可以认识太阳磁场的基本结构和演化特征,揭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中能量存储和释放的机理,以此探索太阳活动对近地空间环境的灾害性影响;通过深空探测器阵列对太阳进行大尺度射电干涉成像观测,结合多波段进行太阳和空间环境探测,追踪太阳风暴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和演变,以此探索太阳风暴对近地空间环境的影响。

小行星探测

首次探测

瞄准潜在威胁

此外,深空的探测还将围绕小行星等展开,首次的小行星深空探测任务将依次对三颗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进行探测。

今天开幕的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汇集了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天文馆行业专家,是天文学界的盛会。该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为首次在中国举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