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大运河申遗成功背后故事: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工地上(全文)

 my兴趣书斋 2014-08-17

揭大运河申遗成功背后故事: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工地上(全文)

2014-08-08 17:06:08 来源: 齐鲁网(济南) 有0人参与
分享到

齐鲁网8月8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新杏坛》报道,近日,新杏坛联合山东省文物局推出大运河申遗特别节目,山东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与长篇历史小说《大运河》的作者杨义堂走进《新杏坛》,共同揭秘大运河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

      一条贯通南北大动脉 八年艰辛曲折申遗路

  大运河山东段全长643公里,流经了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县区。在此次申遗工程中,山东段共8段河段、15处遗产点入选申遗名单,数量在运河沿线的八省市中位居前列。在历史上,大运河山东段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工程技术最复杂的河段,今天依然是申遗工作中环境治理最严峻、工程量最大的河段。为了让先民的智慧得以再次绽放,山东段文物工作者们付出了长达8年的辛勤劳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被正式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为申遗默默付出的山东段文物工作者们也是激动不已,伴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增加至47个,稳居世界第二。大运河申遗成功,令人兴奋激动。但是大运河之所以能够申遗成功,它的背后也有着特别多曲折复杂的故事。

     QQ截图20140808152159

莉玛·胡贾与申遗工作人员在德州考察(视频截图)

QQ截图20140808151949

莉玛·胡贾与申遗工作人员在台儿庄合影(视频截图)

QQ截图20140808151748

山东的保护标志石碑(视频截图)

  专家考察阶段突发事件接踵而来

  想要成功跻身世界遗产的行列,中国大运河要经历世界遗址古迹理事会专家的实地考察。在申遗期间有一位印度专家莉玛·胡贾专门过来,由局长全程陪同进行大运河山东段的考察。但是突发事件却接踵而来。

  首先第一个事件就发生在第一站德州,因为天津的一个司机把考察路线走错,导致时间晚点,使得衔接上出现了问题。到达德州是天色已晚,莉玛·胡贾女士只能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之中去看运河,反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对山东的运河,第一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感到非常满意。第二个事件是在枣庄的台儿庄,在台儿庄古城的船上考察运河准备靠岸时,间换档的档位线突然断了,靠不了岸。当莉玛·胡贾意识到时,由局长诚实真挚的话打动了她,问题迎刃而解。还有一个事件发生在临清的钞关,莉玛·胡贾对山东的保护标志很感兴趣,问保护标志上两个圆洞代表什么?工作人员的回答错误,由局长马上纠正了工作人员的错误回答,得到莉玛·胡贾的风趣回复。虽然伴随很多突发事件,但是莉玛·胡贾在山东一行圆满结束。

     QQ截图20140808152335

治理后的临清河段美丽干净(视频截图)

QQ截图20140808162349

运河沿岸百姓安居乐业(视频截图)

  申遗背后工作人员的艰辛与不易

    印度专家在山东这一行就发生了那么多事,那么在8年申遗时间中有特别多工作人员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首先在临清,运河废弃,两岸聚集了大量的居民。当地的县政府,当地的文物部门顶着巨大压力,每天靠在这个地方,一天十几个小时靠在工地上整理运河最终打造出是今天这个美丽洁净的运河。再就是梁山县在没有拨款的情况下主动请缨要求治理大运河,还有在东阿,东阿文管所的一位李所长为了维修闸刀五个月没有回家吃饭,坚守在工作岗位。还有现场的有一位济宁市的原来的文物局长孙美荣女士,她为了大运河申遗,有两次痛哭等等。申遗路上的工作人员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付出承载着对运河的热爱。

  利民惠民始终是申遗工程的核心内容

  这次申遗解决运河沿岸的民生的问题。在各种工程中搬迁往往是最苦难的问题,但大运河的申遗却做到了文物遗迹与沿岸居民利益都得以保护的双赢局面,原因就在于利民惠民始终是申遗工程的核心内容,造福沿岸的百姓。

QQ截图20140808162933

运河沿岸景点(视频截图)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独特魅力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是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中国大运河作出的最终评价,能赢得这份饱含敬意的赞扬,是因为大运河无论是在中国的水利技术、文化交流还是政治稳定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首先是工程技术。中国的地理环境,所有水系,全部是由高处往低处流,从西部的高原地区流到东部海洋。这几条大河是中国最基本的地理环境。大运河恰恰是把这五个大河从中间串联起来,这个在世界上是没有的。世界上其他的运河大部分都在小区域内,在南北的沟通中,山东段是关键点。通过这一次的大运河申遗,重新把山东的贡献,山东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彰显出来是其一,最主要的魅力是运河的文化交流。

  其次是南北交流。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学创作,曲艺文化都离不开大运河,比如当年徽班进京,就沿着大运河从安徽的几大班子进到北京,形成了京剧。而且在运河两岸,由于很多的商船官吏驻扎在运河的沿岸,很多的商人舟车,都在这里停留,兴起很多的文化圈。促进地方曲艺的形成。这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独特魅力,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促进南北交流。

  申遗并不应该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不仅让当代人能够享受到申报遗产以后的带来的好处,还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好的遗产。所以在申报遗产的过程当中,同时启动了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的编制工作。所谓编制这个规划就是在申报世界遗产之后,如何用好这个遗产,这是未来的一个设想。大运河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说南水北调,希望大运河能够重新焕发他的生机,成为重要的水利交通要道。(视频来源:山东卫视《新杏坛》原标题:2014年08月03日《新杏坛》:大运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