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则修订】巴塞尔协议III 流动性监管新规

 我不是大龙 2014-08-17

编者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3年1月推出了新修订的《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体现了国际流动性监管改革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及其修订的背景,对流动性监管新规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

文/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尚航飞(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朱元倩(北京大学&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博士后)

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是巴塞尔协议III系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版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监管规则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于2013年1月推出了新的流动性监管规则,即《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从多个角度对巴塞尔协议III的流动性监管规则进行了修订。本文将在跟踪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监管改革动态的基础上,为我国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一、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监管规则修订的背景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巴塞尔资本协议主要秉承资本充足管理的理念,但危机中流动性风险对国际银行体系的破坏性使得该理念受到了挑战,流动性风险所体现出的强传染性和冲击力使各国监管当局认识到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重要性,如何提升流动性风险监管并避免类似的金融危机再度发生随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既有流动性监管制度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各国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巴塞尔委员会于2008年9月公布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原则》,该文件以稳健的监管为核心理念,提出了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督必须遵守的17项原则。随后,巴塞尔委员会相继在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公布了《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检测的国际框架》的征求意见稿和正式文稿,并基于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机构对新监管指标影响的评估结果作了一些调整,最终于2010年12月出台的《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检测的国际框架》,确立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短期监管指标(LCR,流动性覆盖率)和长期监管指标(NSFR,净稳定融资比例)。

流动性覆盖率是巴塞尔委员会众多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这有助于提高银行业抵御经济和金融环境负面冲击的能力,进而降低风险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的可能。按照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的标准不得低于100%。尽管巴塞尔委员会在2010年12月第一次公布流动性覆盖率标准之前,已经对该标准及其对金融市场、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并努力规避该标准实施后所引发的意外后果。但是银行业界关于流动性监管指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一直讨论不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一方面,2010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中,优质流动性资产的范围过于保守,可能导致银行业流动性资产的缺乏或资产同质化的系统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不愿意持有非优质流动性资产和提供长期融资,借款人将被迫从银行系统以外的其他经济体寻找投资者或放贷人,进而将促使影子银行的发展。这些都将会对市场表现和金融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其次,宏观经济可能受到冲击。2010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迫使银行购买大量盈利性低、流动性高的资产,银行的息差下降,盈利能力也因此被削弱,而且反过来会抑制银行扩张信贷能力。再加上银行持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会受到处罚,从而导致银行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受阻。这都将遏制银行业向实体部门放贷的能力和动力,妨碍全球经济复苏。

再次,银行经营风险增大。2010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鼓励银行累积国内主权债券,而没有考虑特殊时期(如欧债危机使得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券折价严重)主权债券价格的波动可能会使银行承担更高的风险。这也说明监管规则将政府债券划为优质流动性资产的“一刀切”做法不合理。同时,银行体系对国内公共债务的依赖增加还会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不良的影响。

最后,流动性风险可能加剧。2010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促使银行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无担保债券转换为抵押债券,无担保债券市场随之受损,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下降,削弱了市场抵御流动性风险冲击的能力。

此外,2010年以来,接连受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重创的银行纷纷表示难以在2010版流动性监管规则的截止日期即2015年之前增加流动性,甚至有些银行为达标而产生了惜贷行为。同时,欧美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信贷扩张,如果此时加强银行监管,将会对冲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经济复苏。在此背景下,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决策委员会(GHOS)于2013年1月对流动性覆盖率的修订达成一致,随后由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下文称之为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

二、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的内容

相比2010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扩大了分子优质流动性资产的范围,完善了分母计算现金净流出时的流出和流入系数,重申了流动性资产储备在压力时期(包括过渡时期)的可用性,并重新设置了流动性覆盖率的分阶段实施时间表。

(一)扩大分子中优质流动性资产的范围

2013版中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由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构成。一级资产通常包括现金、央行储备金以及由主权实体、央行等其他机构发行或担保的、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这些资产的价值稳定且流动性高,在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中所占比例不受限制,且在计算流动性覆盖率时不需进行扣减调整。这与2010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类似。但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将二级资产分为2A和2B两种级别。其中,2A级资产包括政府证券,至少AA-级的公司债券和担保债券等,对应的扣减比率也比较低;2B级资产则有更高的扣减比率和更低的总额限制,具体来看,2B级资产纳入了A+级至BBB-级的公司债券(扣减比率为50%)、某些无产权负担的股票(扣减比率为50%)和AA级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扣减比率为25%),同时按照扣减比率进行折减后的总额不能超过优质流动性资产总额的15%。当然,二级资产的最高占比仍然要求不得超过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的40%。

(二)完善分母中现金流出和流入系数

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对流动性覆盖率的分母也进行了修订,主要是更新和完善了计算现金净流出时的流出和流入系数,以更好地反映压力情景下的实际情况。对于现金流出系数来说,2013版的流出系数相比2010版总体上有所下降,最大降幅达70%,这将大幅降低金融机构必须持有的流动性资产规模。同时,由于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对二级资产重新进行划分,由其担保的批发存款的流失比例也受到相应调整,比如规定由其他2B级资产担保的批发存款的流失比例为50%。此外,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还对一些现金流出事项作了新的规定,如由优质流动性资产担保或抵押的衍生工具的流失比例为0%,详见表2。

对于流入系数来说,变化主要集中于原版中的“逆回购和融券协议”,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将该现金流入事项扩充为“有担保的贷款交易,包括逆回购和融券协议”,并根据二级资产的划分对其流入系数进行了修订,详见表3。

(三)重置流动性覆盖率的实施期限

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全面实施后,银行在非压力情境下的流动性覆盖率应满足最低标准100%,但在压力期间,银行为应对流动性不足可能会使用自身的流动性资产池,从而使得流动性覆盖率暂时低于最低要求。因此,GHOS认为,流动性覆盖率应像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一样,分阶段实施,从而避免这一标准的实施阻碍银行体系的渐进发展和经济活动所需的持续融资。具体而言,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业流动性覆盖率最终达标期限从原定的2015年推迟至2019年。按照2013版的流动性监管规则,流动性覆盖率将在2015年引入最低标准,但只需达到60%即算合格,此后每年递增10%,到2019年实现完全达标。

(四)其他主要修订

1、重申银行在压力期间可以使用正常时期积累下来的流动性资产,因而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可以被允许低于监管当局设定的最低水平,同时监管当局应就何种情况下才能使用流动性资产池给予额外指导。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旨在帮助那些深陷困境的欧元区国家的银行。2、明确监管当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将央行储备金(以及隔夜和一定期限的存款)纳入或者不纳入优质流动性资产;此外还介绍了一种衡量衍生品头寸价值变动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的标准化方法。3、明确流动性便利的定义,并区分银行同业间和金融体系内的信用和流动性便利。(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