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名胜之栖霞蚕山:一峰孤秀,卓尔不群

 胶东故事会 2020-10-22
蚕山,胶东名山,栖霞六大名山(分别为牙山、艾山、崮山、唐山、方山、蚕山)之一。栖霞山峦绵亘、丘陵起伏,素有“胶东屋脊”之称。六大名山乃栖霞境内2500多座大小山头中的精华,而蚕山又是其中唯一没有经过开发的。它奇峰突起,峻险挺拔,好似擎天巨柱,鬼斧神工,气势恢宏。由于蚕山地质特殊,大多数攀山者只能望峰兴叹。关于蚕山的名称由来和历史典故,下面就听听张国安先生的讲述。

▶蚕山得名有讲究
蚕山位于栖霞市西北部的苏家店镇境内,海拔493 米,面积5平方公里。它西眺招远,北望龙口,东距艾山20公里,东北相距蓬莱亦不远。清光绪版《栖霞县志》载:“在县西北五十里一峰孤秀,形如蚕簇”。蚕山故而得名。
蚕山的得名与栖霞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分不开。蚕簇亦作蚕蔟,俗称蚕山,系供蚕吐丝作茧的用具,多用竹、木、草等做成上尖下宽略似山形。胶东半岛在古代很早就有柞蚕放养、织造柞丝绸的传统。而栖霞山多,满山的柞树林,正适宜养殖柞蚕。据县志载:“康熙三十年,诸城人教植柞树,饲山蚕成茧。”后来,栖霞方山蚕场已是全国著名的蚕种生产企业。
蚕山是一座孤山。在方圆几十里内,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它没有连绵的山脉作依傍,不像别的山那样,脉脉相连。在群山的环绕里,显得是那么标新立异、卓尔不群。圆锥型的山体,底部山坡较为平缓,愈向上愈陡险,快到山顶部时突兀地戴上了一顶巨大的帽子,耸起一座东西长约200 米、南北宽约30 米、上下高约50米的陡石硼。远看似乳,又像一朵蘑菇云;近看似古船倒扣;而从南北两侧遥望,又犹如一只昂首挺立的巨蚕,这也是它如今被人们称为蚕山的主要原因。

▶历史文化与传说
蚕山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古时,这里曾是莱国的疆域,蚕山西麓是流经黄县(今龙口)全境的黄水河的发源地之一。抗战时期,蚕山南麓的曲家沟村是八路军北海区蚕山地区后方医院所在地。
蚕山西麓,“弓没弦岭”、“伏将口”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传说当年唐二主征东时,薛仁贵部下有一年轻小将途经蚕山西麓时迷路,傲慢无礼地鞭指驼背如弯弓的砍柴老人说:“弓没弦!方山大寨怎么走?”弓背老人没有搭话,用手朝山上一指。小将顺着那方向攀援而上,过了几个时辰,怒气冲冲地返回,鞭指老人怒斥道:“你这个弓没弦骗我走到围子误我行程!”弓背老人说:“我弓没弦射你围子上,如果有弦的话射你蚕山峰顶上!”小将自知理亏只好顺着来路悻悻前行,穿过密林深涧,前方一处险峻的隘口,小将环顾四周,发现路旁有一碑碣上书三个大字“伏将口”,顿感很不吉利,急忙勒马回返,恰在此时一阵梆子响,箭矢如飞蝗,小将中箭落马。从此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蚕山西,伏将口,小将无理路难走。”
蚕山的神话传说故事主要讲的是蚕山与艾山之间的恩怨。相传早年艾山与蚕山是并肩而立的两座姐妹山。姐姐艾山忠厚老实,妹妹蚕山生来心胸狭窄,秉性多疑,因与姐姐比高时姐姐说了一句“蚕山高,蚕山高,蚕山达不到艾山腰”,一气之下便把姐姐的一只“耳朵”咬掉了。艾山忍无可忍,一脚把蚕山蹬出了40里,路上荆棘满地,把蚕山的头发都扯掉了。如今从正面端详艾山,主峰以西似缺少一只“耳朵”,即只有东耳峰。
传说蚕山顶上的裸露岩石是蚕妹与姐姐比高时长出来的。如今蚕妹没有头发,羞于见人,遂拣起一顶破草帽戴在头上,暗暗哭泣。民谣曰“蚕山戴帽,大雨来到”,当地人以蚕山孤峰上是否笼罩云雾来测阴晴。无独有偶,在龙口也流传着类似的民谣:“蚕山高,蚕山高,蚕山达不到莱山腰”、“莱山戴帽,大雨来到”。莱山位于蚕山西北方面数十里的龙口境内。莱山只有西边一个“耳朵”,叫油青石。传说莱山与蚕山曾是哥俩,哥俩吵架,蚕山咬掉了莱山的东耳,就被莱山一脚蹬到栖霞去了。再有,昆嵛山一带也同样流传着“苍山高,苍山高,苍山达不到泰礡顶(昆嵛山主峰)的腰”的民谣。

▶蚕山是座死火山
从地质学角度来讲,蚕山是一座火山遗迹保持完整的死火山。胶东火山遗迹甚多,如方山、唐山等。我们通常看到的国内火山(大多为死火山)因为大多已遭受风化侵蚀、人为破坏,火山遗迹残缺不全,只能看到零星散布的太古期间火山喷发时集落的巨细石块。蚕山顶部的大石硼是当年玄武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堆积而成,是一种完美的火山锥。而在火山喷发时大量的岩浆向四周喷发,因此形成了山体周围分散着的大量火山岩石及岩屑,这与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的石海有些相似。
由于蚕山火山喷发的形式属于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的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因而形成了蚕山四周坡度匀称,呈圆台状,圆台之上,又生出一石峰,其石峰突兀,陡峭如削,直插云霄的独特风貌。此外,蚕山无明显的火山口,这与火山爆发时集中力量不够充足和喷发时间不足使岩浆过早冷凝等原因有关。所谓火山口,是位于锥顶喷出口上方的盆状凹陷。如长白山顶部的天池。这是因为在火山爆发的过程中力量特别大,喷出的岩浆由火山口流向四面八方。后来喷发的力量逐渐变小了,火山口处的熔岩慢慢凝固起来,形成一个凹地。

▶秘密通道可登顶
蚕山顶部人迹罕至,除了险要,更因一般人找不到登顶的突破口,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笔者曾先后两次结伴攀登蚕山。站在石硼根部,抬头仰望,只见壁立千仞,一丛丛不知名的灌木,在石缝间顽强地从容生长。头顶巨大的玄武石岩色泽黑亮,仿佛摇摇欲坠,令人心惊胆颤,望而却步。
第一次登蚕山,正赶上“蚕山戴帽”的天气。雨雾锁奇峰。我们选择一道道石缝进行试探性攀登,折腾一阵后,却被陡峭的岩壁拦住去路。为安全起见,最终不得不放弃。直到有一年冬天前往,巧遇小羊倌王燕亮引路才圆登顶梦。
原来登顶的秘密“机关”就在石硼东南角一条高达数米、直上直下的石缝。只要有勇气和胆量攀上那道石缝,沿“蚕背”在巨石间穿越,便能达到蚕山最高点。小羊倌告诉我们,早年在蚕山曾发生过多起险情,现今,即使自小在蚕山脚下长大的人,也没多少人敢问津山顶了,这条险峻的唯一能登顶的线路也渐渐成为一条秘密通道。

蚕山顶堆砌的火山岩体依然保持着原始姿态,仿佛岩浆喷发后刚凝固不久。偶然游人的到来,会惊起危岩峭壁中数不清的鸟类,它们当空回旋,不久便趋于安静,停落在四周,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在一处光滑的岩壁上,镌刻着涂有红油漆的“爱永恒”等字样。这些山盟海誓给人迹罕至的冰冷岩石增添了几分浪漫。
人类登山的目的不只是勇敢和无畏的证明,不是为了征服大山,征服自然,而是亲近大山,回归自然。记得首位登顶珠峰的新西兰著名登山家和探险家埃德蒙·希拉里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并没有征服高山,我们只是征服了我们自身。”敬畏大山就是敬畏生命。感谢大山用她仁慈宽厚的手掌一次又一次地将我高高托起。伫立蚕山之巅,面对着蚕山和环绕四周的我曾登顶过的艾山、崮山、莱山、罗山、方山、唐山……我虔诚地跪下,深深地向她们顶礼膜拜!
人类登山的目的不只是勇敢和无畏的证明,不是为了征服大山,征服自然,而是亲近大山,回归自然。记得首位登顶珠峰的新西兰著名登山家和探险家埃德蒙·希拉里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并没有征服高山,我们只是征服了我们自身。”敬畏大山就是敬畏生命。感谢大山用她仁慈宽厚的手掌一次又一次地将我高高托起。伫立蚕山之巅,面对着蚕山和环绕四周的我曾登顶过的艾山、崮山、莱山、罗山、方山、唐山……我虔诚地跪下,深深地向她们顶礼膜拜!(作者:张国安。栖霞市民政局 崔保华 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