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施爱,让孩子健康成长

 长青耶耶525 2014-08-18

柳河县长青小学   付丽春

现在的家庭多半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满足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使孩子生活得幸福而毫无负担。可是父母的苦心付出却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以下两方面:

1. 因为爱孩子,很多父母都不会对孩子说出自己的艰辛,即使是再苦再累,甚至是情绪非常低落时,他们在孩子面前也总是表现的轻松而愉快。

2. 有些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自己能不能办到,只要孩子提出,他们总会想尽办法去满足。

长此下去的结果就是:孩子根本无法体会父母为他们付出了什么,他们会觉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当这些孩子连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感恩时,又怎么能够感恩社会呢?为人父母者到底应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要爱的理智。

作为父母,应该理智施爱,要爱而不娇,要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去施爱。千万不要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应该让孩子懂得:除了“我”,还有其他和我有相同需要的人。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否定,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父母不要预先为孩子承诺太多,一手包办孩子的成长,面面俱到,不要总想着孩子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一切东西都来得太容易,也不懂得珍惜。把全部的爱都献给孩子的父母,将度过最缺乏爱的后半生。理智的爱,应该藏起一半,这并不是自私的行为,而是给孩子以更深沉、更理性、更科学的爱。

二、要爱的科学。

1.走出爱的误区。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误区。比如在爱孩子的问题上,许多家长多是出于本能的爱,却不重视爱的表达方式,不会施爱,因而使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反映大学生冷漠,不懂得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爱的体验,父母的做法,在他们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只有学会施爱,让孩子体会到爱,并学会去爱别人的父母,才能成为智慧型的父母,你的投入才能有理想的产出。我们的很多家长,在生活中极端宠爱孩子,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因此不体谅父母难处、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就并不鲜见了。 
2.正确看待孩子。
首先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人,一个与你一样的大写的人。是个人,就要尊重他的人格。 可是我们有些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沟通方法,往往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主体,一个有思想的人。比如有些家长打孩子,训斥孩子,对孩子冷言恶语。如果真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与你同样的人,上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能与孩子平等地交谈,你的眼神、语调、用词都会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其次是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待。孩子既是与我们一样的大写的人,又是与我们不一样的,他是发展中的人,还不完善,不成熟,他(她)们有很大的可塑性,具有潜在的发展性。他们更需要关心、关注和爱护,但并不是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成长,孩子伴随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成长。而且有时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长或学校。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和处理孩子的问题,要善于引导、指导和严格要求。

3.不要过于刻薄。

有些生活艰难的父母视孩子为负担,孩子稍不遂意,对其非打即骂;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管教过于严厉,致使孩子感受不到生活乐趣……这些也均不利于引导孩子对父母抱以感恩之心。父母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不要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要适中,要符合命孩子的自身实际。要尊重孩子,不要对孩子的行为处处设卡,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剥夺孩子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不要过多的干涉。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不要用引发孩子对抗情绪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如使用棍棒、斥责、殴打、禁闭、逐出家门等。要循循善诱,不要将自己的爱好、兴趣、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孩子。

4.满足合理要求。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的答应,不合理的不要迁就。如果父母不管有什么好东西,自已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要留给孩子,这样就很容易养成孩子的独占意识,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自私心理。

一对年轻夫妇生活十分节俭,但对其4岁的儿子却有求必应。有一天,年轻的母亲带儿子外出玩耍,并为他买了一瓶近十元钱的饮料。儿子喝了几口不愿再喝了,口干舌燥的母亲刚拿起饮料送到嘴边,儿子就气冲冲地过来夺过瓶子摔到地上,并高声尖叫:“这是我的,不准你喝。”看着饮料汩汩而出,年轻的母亲背过身去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个场面让人心酸。但之所以出现今天的结果,那位母亲难道不该反思一下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不知道以同样的爱心去对待别人,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蛇蝎心肠的恶人,一个感情上的“白痴”。在他心中,既没有对长辈的孝敬,也没有对晚辈的慈爱,更别想让他爱别人、关心别人了。

普天下的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爱不是服从,不是庇护,而是让孩子成为健康、快乐的人。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长远的,既不能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吝啬施爱,应该把握好爱的尺度,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才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为他今后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