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忠普:钢铁物流发展模式创新

 yzltf 2014-08-18

 

伴随经济增速放缓,钢铁市场需求的高消费,低增长,甚至不增长时期已经悄然到来。这就预示着产能过剩的压力将长期制约钢材市场的价格走势。 钢铁、物流企业只有调整发展战略和创新市场经营模式才会赢得经营发展机会。

 

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无疑缓解了国内市场资源压力。但是并不能改变国内产能过剩,高库存的严峻现实。虽然受长期市场价格回落影响,钢材社会库存不断回落,但是钢铁企业的库存仍在增长。6月上旬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452.94万吨,比5月下旬增加67.74万吨,增幅4.89%。

 

不过按上半年粗钢产量41191万吨,平均日产226万吨的水平计算,我国今年粗钢生产将接近8亿吨。目前统计钢铁产能已经超过10亿吨。毕竟产能过剩将伴随钢铁市场的未来演变大趋势。钢铁企业设备利用率接近80%。仍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考虑到近期出口增加趋势和钢材成材率,实际钢材消费已经接近7亿吨。城镇人口人均年度消费强度远远超过800公斤钢材。这就决定了实际钢材高需求、低增长甚至不增长时期已经悄然而至。这不仅决定了钢铁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更重要的是钢铁流通总量不增长甚至将要出现回落压力正推动着钢铁物流模式在改革、创新中发展。

 

严重的问题在于,到2013年底,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升至70%,负债额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每年千亿元的银行利息,在产能过剩,企业微利和亏损条件下,很多企业无法减少自己的债务负担,只能为银行打工。这些不利因素集中体现在钢铁行业中,特别是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将伴随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使钢铁行业短期没有可能走出微利的困境。而破解这些企业共同面临的经营难题出路确实需要从长计议,深化改革、加快企业战略和结构调整,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创新经营发展模式。

 

不过随着铁矿石供给过剩压力的出现,价格已经跌破100美元,而且价格持续在低谷中震荡,钢铁行业终于暂时夯实了成本底线。特别是工信部公布了2014年44家炼铁和30家炼钢企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企业名单。钢铁业共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达4686.1万吨。这无疑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当前钢材市场价格低谷震荡走势也许与上个世纪90年代没有大的区别。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需求不增长,试图依靠传统经营模式扩大规模经营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让十几万钢贸商面临经营模式创新求发展的历史时期。这实际上也是下半年中国钢铁市场的形势演变的重要内容。

 

三大基本动力推动中国钢铁物流改革和钢贸商经营模式创新已经是时代的潮流。

 

一是降低包括钢铁物流在内的中国物流高成本是物流改革的长期动力,也是钢铁电子商务和物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统计2012年我国物流费用总额为9.4万亿,占GDP比重为18%,比世界当年水平还要高6.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差距更大一些。

 

二是与2002年以前的钢材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那时钢贸商还可以借助于社会钢材需求的快速增长来扩大企业经营。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钢铁高消费、低增长,甚至不增长时代到来后,常态化的市场疲软,竞争激烈,迫使钢铁物流企业不创新物流发展模式就难以实现经营发展。钢贸商试图依靠传统经营模式扩大规模经营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让十几万钢贸商面临经营模式创新求发展的历史时期。

 

三是整合市场资源要素是建立现代钢铁产业链服务大物流必须解决的课题。在传统市场经营模式下,钢铁市场资源流动的区域性决定了不仅难以产生具有全国市场影响力的大钢贸商,也制约了市场资源要素的整合,更难以形成钢铁物流产业链优质服务功能。不利于大钢铁物流的建设。

 

这几年一些钢贸企业试图走出去,到外地市场设立销售公司和剪切加工配送服务。但难以同当地钢贸商的传统市场营销渠道、客户联系和影响力竞争。而且投入成本高,重复建设,收效也不大。这也是为什么难以产生对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的全国市场意义上的大钢铁贸易商的市场原因。

 

特别是物流环节多、许多钢贸商单一经营的小渠道密布、剪切加工配送和物流服务市场由于多家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市场产业链的整体服务优势。经营管理运行模式落后、成本高,物流产业集中度太低、物流服务等多方面都存在与发达国家不小的差距。整合市场要素资源,优化要素结构,增强要素整体服务功能,其实就是中国物流改革和钢铁物流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很显然不进行经营模式创新,打破钢贸商局限于区域市场经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又制约钢铁市场资源要素的整合和现代钢铁大物流的建设。

 

目前,网上钢铁电子商务交易量已经超过了市场钢材销售量的10%。而且交易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中。中国钢铁现货网等钢铁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流了传统钢材销售渠道,降低了钢铁物流成本。特别是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采购,可以降低企业库存,降低采购资金成本,一些大的客户企业内部采购、销售的电子商务管理使消费者逐步适应了钢铁电子商务的采购模式

 

钢铁市场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为钢铁物流模式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钢贸企业走出区域市场,以合理库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资本融合,实现同当地仓储、加工企业战略合作或资源要素整合,实现以电子商务模式,低成本、跨区域市场钢材经营。

 

2013年国内钢结构加工产品总量突破4000万吨,其中热轧H型钢使用比率占10—15%。很显然H型钢和钢结构的市场形势是同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形势和布局息息相关。更显示了结构用钢跨区域经营的未来趋势。

 

钢铁电子商务作为钢铁市场交易的重要模式已经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态势。现货市场交易和网上电子现货交易同时存在。任何钢铁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发展只能是把握大趋势中,着眼于整体市场流通深层次关系的不断调整,才能积累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钢贸企业兴衰并不仅仅看企业目前经营规模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看能否在市场经营模式创新中不断创造新的优势。西游记中“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一句主题歌会印证未来成功钢铁贸易商的经历。(中国钢铁现货网 马忠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