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译团]华丽至死——皮特

 相约归渡头 2014-08-19
华丽至死——皮特-马拉维奇  由 mmmi 发表在虎扑篮球·篮球场 http://bbs.hupu.com/nba




华丽至死

 

来源:Spox.com  NBA  Deutschland

作者:Max Marbeiter

 

皮特-马拉维奇被誉为篮球史上首屈一指的技巧大师。他的父亲希望将他培养成完美的球员,在他的大学时代,他为后世树立了永恒的记录标杆。尽管缺乏冠军头衔在手,但“手枪皮特”依旧不愧为历史上最好的球员之一——他与病魔华丽地对抗多年,直到他的不幸逝世为止。

 

二十世纪中叶的篮球,可不是今天我们口中所描述的这种游戏。他的运动能力不够出众,他的速度不是很快,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引人注目。在那个年代,只有身高因素才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身高是无法教出来的”,当时的观点和现在是一样的。既然身高是你自己无法决定的前提条件,那么你至少应该在其它方面开发自己的能力,比如老老实实地坐在黑白电视机的荧幕前,好好地用心灵去感受一下那些“球场艺术家”们的技术动作。

这也是普莱斯-马拉维奇(Press Maravich)所思考的东西。自打他在1929年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橙色的皮球时,这个塞尔维亚移民的儿子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项运动。他喜欢篮球,但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不成功。就在他的儿子——皮特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的小镇阿里奎帕(Aliquippa)后没多久,普莱斯就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篮球大师之梦

正如现在一些人的所谓“传承”的想法。老马拉维奇并不打算就此搁置他的梦想。他还想继续将自己的“大师梦”做下去。目前看来,只能通过他的儿子来实现了。在他看来,小皮特理应该在最终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成为篮球大师。

老马拉维奇在小皮特7岁的时候,就开始对他进行专业的训练,每天610个小时,一共40个专项练习。他必须一边运球,一边在一辆开动的汽车后面追着跑。甚至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他都总是要被安排坐在过道边上的位置,以便随时可以摸球,培养手感。

“我甚至在睡觉的时候都摸着球”,马拉维奇有一次曾说道。 “直到有那么一天,我的母亲为我盖上被子,还对我说她爱我,我也只说了三个词来回应她:‘压腕、回旋、球进’。我真的是彻底迷上了篮球。”

 

他的时代提前到来

而正是这种痴迷,让皮特总能秀出一些特别的动作,将他的比赛变得很吸引人。在球场上,他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超前,又太华丽,在当时为所未闻。他能够娴熟地背后运球,时不时来一记不看人传球,或者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一次又一次地投篮得分。

马拉维奇几乎能在球场上任何位置得分。高中时期的马拉维奇凭借其特殊的投篮技巧,就已经能够吸引众多记者去学校观看他的比赛了。其中一名记者在报道中形容马拉维奇的投篮像手枪一样,能够随时随地拔枪扫射。无意之中,皮特就多了一个新的外号,“手枪皮特”的名号在江湖中不胫而走。

来看这名“带着一双哀伤的眼睛的瘦高男孩”的比赛,越来越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热潮。这一事实一直持续到马拉维奇进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就读,都无人能破——或者是“想破”。按照当时的大学篮球规则,身为大一新生的他,不能代表学校的一队上场比赛,因此马拉维奇不得不先代表“老虎队”下属的新生队打球。

有人说,看着皮特-马拉维奇在篮球场上奔跑,就像盯着一个水晶球看。“实际上在他之前,别人就已经能够做出背后运球或者胯下运球了”,他从前的对手约翰-蒙戈尔特(John Mengelt1说道。“但他能将这些动作做得如此流畅且好看,即使是作为他的对手,你有时候也会在场上看醉了。”

1:约翰-蒙戈尔特(John Mengelt),1971年第二轮第4顺位被辛辛那提皇家队选中。


 

记录恒久远,“手枪”永流传

马拉维奇默默地在其大学生涯刷出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数据,这一座座“丰碑”是后来的学生球员可望不可即的,足以让人惊讶得张大了嘴。当然,“他的父亲普莱斯就是LSU的教练之一”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他给了皮特无限的自由发挥空间,当时路易斯安那老虎队的进套路几乎是完全围绕着马拉维奇而设计的。

无论有着怎样的前提,首先你自身要有足够的实力去刷,因此这数据至今仍然难以有人能够企及——它就这么一直被保持下来了。马拉维奇在他三年的老虎队生涯中,场均能砍下44.2分!作为参照,举例相比:奥斯丁-卡尔(Austin Carr2是同时代第二好的大学得分手,但是其大学生涯场均得分要比马拉维奇低了将近10分(场均34.6分)。

2:奥斯丁-卡尔(Austin Carr),1971年首轮第一顺位被骑士队选中。

 

考虑到19671970年的时候,篮球场上还并未设立三分线,因此马拉维奇的数据在当时的震撼度并不亚于“小虫”博格斯(Muggsy Bogues3参加扣篮大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马拉维奇的数据都是那么的闪闪发光,异于常人。

3:博格斯全名Tyrone Curtis Bogues,又称Muggsy Bogues,绰号“小虫”,身高1.60米,是NBA历史上身材最矮的球员。也是速度最快的球员之一。

 

NBA的困扰

在大学里,他成为了事实上篮球天王,这是他父亲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是如此的引人注目,以至于NBA都将他视作选秀大会上的救世主,迫不及待想要让他加入其中。在此之前,哈林篮球队也为马拉维奇提供了一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一个白皮肤的卷发小子,搭配条纹高筒袜?画面不要太美。

皮特-马拉维奇在成为职业球员之前,便名满全美。他的名声已经达到了如雷贯耳的地步,老鹰队在1970年为他呈上一纸190万美元的新秀合同。悄然之间,这名苗条的后卫成为了联盟当中薪水最高的球员。

但问题在于:在马拉维奇来到亚特兰大之前,队中就已经有了一个领袖——卢-哈德森(Lou Hudson),此人在上个赛季率队拿下48场胜利,而马拉维奇的大额合同,也打破了这支老牌强队的队内薪金平衡。尤其是他当时只是一名新秀。

 

“为球迷服务!”

除了薪水问题,马拉维奇的高速比赛的风格也让他的队友们很不爽,他与球队的磨合并不顺利。他的队友们对他的表演风格评价不高。“我只为我的球迷们打球,这毫无疑问”,马拉维奇回忆道。“通常来说,我的队友们并不喜欢我的那些花哨的传球,他们经常会摆出一副臭脸给我看。但首先,我还是会为了球队的胜利而战。”

但是,眼前这些令人无法将目光移开的小细节,从来就没有真正让球队获益过。经过在亚特兰大的四个并不成功的赛季,马拉维奇最终在1974年被交易到了当年进入NBA的“新军”新奥尔良爵士队。在那里,他那耀眼的个人表现和团队成功之间的“距离”也持续保持着。

马拉维奇注定是为场边的欢呼声和篮球在木地板上的拍击声而存在,他并不是胜利和总冠军戒指的好朋友。“手枪”皮特职业生涯五度入选全明星阵容,两次入选NBA年度第一阵容,1977年,以场均31.1分的平均得分拿下得分王的称号——但这些东西说得再多,也无法掩盖他不是一名“季后赛球员”的事实。


 

个人问题

下了球场,马拉维奇的私生活也保持了足够的话题性。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定义”中迷惘着。马拉维奇信仰不同的宗教,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为了让不明飞行物注意到自己,他甚至在自家房顶上写着大大的“带我走吧(Take Me)”——最终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即使是面对重要的比赛,他也会在赛前无所顾忌,一醉方休。

这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逐渐让伤病找上门来,马拉维奇渐渐地被膝盖的反复受伤所困扰,而爵士队从新奥尔良搬迁到盐湖城之后,他的因伤缺阵便越来越频繁。

 

在错误的时刻退役?

再怎么对成绩无所谓的球员,也会多少心怀一颗争夺冠军的心。马拉维奇几乎就要在他的职业生涯末期一圆冠军之梦了。1980年,在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他以一个板凳球员的身份,随队参加了分区决赛决赛。但那一年76人队的朱利叶斯-欧文(Julius Erving)简直是超神的存在。波士顿人最终被淘汰了,??马拉维奇也随即宣布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结果,凯尔特人在次年便卷土重来,勇夺总冠军,但“手枪”皮特永远地错过了这个机会。

几乎找不到一个词,能够完美、贴切地描述马拉维奇的职业生涯。曾经,他凭借自己糟糕的防守,让尼克斯队的后卫沃尔特-弗雷泽(Walt Frazier)在自己身上砍下了不可思议的68分,仅仅是因为赶紧逃离比赛,便草草地肆意犯规,以求6犯离场。他在大学时期那骇人的“单场69分之夜”背后,是自己率领的老虎队以104:106两分惜败给阿拉巴马州。这种种例子都一再表明了,纵使马拉维奇能打出绚烂的个人表演,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但是他的球队往往要接受输球的命运。

然而,这并不妨碍NBA官方将皮特-马拉维奇视作历史上最好的球员之一。他入选了联盟50大巨星阵容,并于1987年被引入了篮球名人堂。

 

Showtime”之前的“Showtime

很少有人能够将篮球耍得像马拉维奇那样好看。他的控球水平很少有人能企及,他的表演风格简直超出了那个时代的灵感。“手枪对我的影响很大”,伊塞亚-托马斯(Isiah Thomas)就是一个例子。“我常常会试图模仿他的动作,他在场上做出来的某些动作,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出来。”

魔术师约翰逊,是湖人“表演时刻”时代的领袖。他曾经评价马拉维奇的比赛才是“真正的Showtime”。试想,要不是“三分线”在马拉维奇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才被引进NBA,他还会创下怎么样的得分纪录。

他以前一直认为,远距离投篮才是“马拉维奇式”的进攻风格,但直到其职业生涯末期,才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快感。在1979/80赛季,马拉维奇一共出手了15记三分球,命中了10个,因此“手枪”皮特职业生涯的三分命中率高达67%。当然,在他的那个年代,对三分球的防守也并不如今天般严密。

 

华丽至死

马拉维奇的人生就像一个钟摆,每时每刻都在两个方向之间摇摆。风格的绚丽多彩在一边,而人生之不如意又在另一边。即使是他那令人惋惜的逝世也遵从这一规律。

19881月,“手枪”皮特经过多年的漂泊,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他参加了一些街球比赛,并乐在其中。“我感觉好极了”,他在休息时对一同打野球的朋友说道,但没一会儿,高大的身影便轰然倒地,这句话成了他在人世间的遗言。

医生对他的死亡原因诊断为心脏缺陷。马拉维奇的心脏只有一根冠状动脉,而正常人有两根。这样的患者一般来说寿命很难超过20岁,“手枪”皮特居然以极大的运动量坚持了整整两倍的岁月。

皮特-马拉维奇是如此的特别。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都与众不同。近乎完美的篮球运动员,却附着在谜一般脆弱的生命体上。但他却用自己的力量,为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沉闷的、黑白色的篮球世界,注入了无比绚丽的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