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作品点评

 深沉凝望 2014-08-19


 

       一、《雨后烟云》立轴,纸本水墨,141×40cm,题:“雨后烟云,寄萍堂老人造”。钤“老白”(文)印。无年款。

       从笔墨风格看,约作于30年代初。1931年,齐白石为四川王治园画的《山水十二屏》(见《齐白石全集》第3卷),有一幅“雨后云山”,结构与此图不同,但画法与题字颇有相近处,应属于同一时期之作。以臥笔横点的方法云山,在画史上称作“米氏云山”或“米点山水”,是宋代画家米元章、米友仁父子开创的。所见齐白石最早的“米点山水”,作于20年代前期,至30年代屡有所作。这一幅《雨后烟云》,场景由近而远、由低而高次第展开,即近景树木、平地、屋舍、再平地、再树木、山岭,直至云层,结构单纯,意象鲜明。在画法上,大片泼墨与墨笔勾点交错使用,墨色浓重而不凝滞,水份充足但能看到笔势,还笼罩着明亮的光感。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把大写意花鸟的笔墨用于山水画,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大写意山水,此图即典型之一。

       二、《清供图》立轴,纸本设色,134×33cm,题:“荣轩仁兄雅正,时壬戌同居京师,此画前七月为君制,今冬方题名也,白石赠。钤“白石翁”(白)“老齐”(朱文)印。作于1922年(壬戌,60岁)。

       此图画一壶,一杯,一小瓶,瓶里插的不是梅花,而是鸡毛掸子和痒痒挠。古近人画茶壶酒杯者多矣,画鸡毛掸子和痒痒挠却未曾见过,而把它们作为清供的对象,更是白石老人的独创。我在《齐白石》一书中说过,齐白石作品的最特点之一是描绘和表现他的“经验世界”、他看到、经历过的一切,以及他所熟悉的生活对象。我把它们分为九大类,其中“工具什物类”计有30余种,还没把鸡毛掸子和痒痒挠算进来。白石老人是一个罕见的天才,也是一个极普通的人。能把鸡毛掸子和痒痒挠这类普通生活用具作为大写意绘画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他的平民特质,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厚感情,其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由此而来。此幅主要用没骨法,茶壶与杯子用赭石与朱红,瓶用花青,掸子用赭墨,且都是以色当墨,笔笔写出,笔意简洁而浑厚。痒痒挠和掸子杆用白描勾画,恰与没骨法形成笔线与墨(色)晕的对比。整个作品造意别致,骨肉匀停,有笔墨有色彩,堪称杰构。

       三、《东篱佳色》立轴,131.5×33cm,纸本设色,题“己巳秋八月中,画于旧京中海之西,三百石印富翁。”钤“白石翁”(白文)印。作于1929年(己巳,67岁)。

       齐白石一生画菊花很多,除了陶渊明和历代文人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菊花与他的早年记忆有很多关联,而他也喜欢菊花所象征的秋天和“独耐人间冷”的品格。其诗曰:“少年乐事怕追寻,一刻秋光值万金。记得那人同看菊,一双蟋蟀出花阴。”----这是回忆美好的少年记忆,“同看菊”的“那人”是谁呢?“黄花正色未为工,不入时人众眼中。草木也知通世法,舍身学得牡丹红。”----这是借着菊花的颜色说世事,以讽喻那些不懂高雅、只知随人俯仰的“时人众眼”。

       这幅《东篱佳色》作于白石67岁时,构图和画法都很独特:在狭长条幅中,只画两株红菊,加上“一柱香”式的题字,全画都成上行的纵势。在一般情况下,白石画红菊都洋红勾花瓣,笔线苍劲有力,但此花勾后迅速注水,使花瓣模糊,画菊叶亦大略用此法,这样就赋予作品以柔和清润的性格,别具一番风情。作此画的1929年,齐白石已经完成“衰年变法”,但他的金石大写意风格仍在进一步形成之中。此画有灵动轻快的小写意味道,正可看出画家进一步探索的过程。


       四、《仕女四屏》条屏,每条131×31cm,纸本淡设色,题:“汉亭仁兄大人雅属即正,濒生弟齐璜。”,钤“齐伯子”(朱文)“臣璜之印”(白文)。约作于1997至1902年间。

       齐白石在湘潭作画工时(约1889—1901年,27—39岁间),主要画肖像(当地称作“写照”和“描容”),但也就应顾主之求画神像、仕女和山水花鸟。其中画仕女尤多。他在《自传》中说:“仕女,三天两朝有人要我画的,我常给他们画些西施、洛神之类。也有人点景要细致的,像文姬归汉、木兰从军等等。他们都说我画得很美,开玩笑似的叫我‘齐美人’。老实说,我那时画得美人,论笔法,并不高明,不过乡里人光知道表面好看,家乡又没有比我画得好的人,我就算独步一时了。”从现存早年作品看,除了他列举的题材,还有林黛玉、红线、西王母、采药女等等,画法有工有写,有粗有细,人物形象多瘦,削肩,柳叶眉,可以看出晚清画家改琦、费晓楼一派的影响,但笔法相对强悍,显示出齐白石的艺术个性。

       这套《仕女四屏》是首次得见,画上所题“汉亭”是白石的同乡,我曾看到白石送他的其它作品。下款“濒生齐璜”表明,此图作于27岁以后,因为白石27岁拜师胡沁园后才有了“齐璜”和“濒生”的名号。但作品精致而熟练,人物神态生动微妙,也更加程式化,款题书法所学何绍基体行书,精熟自然,不是最初学何字时的状态,而40岁后,就极少再写何体,因此,把此画定在作于1898—1902年间比较恰当。(来源:匡时国际2006年春拍,作者:郎绍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