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9 单向街书店 没有去上海?那就看看这些书吧。 1. 《大河湾》 作者: [英] V.S.奈保尔 《纽约时报》称《大河湾》是“最后一部现代主义的伟大史诗”,奈保尔以敏锐的视角阐释了属于时代的黑暗。“大家都在等死,我知道,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知道。我们在被人谋杀。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所以每个人都变得这么疯狂。大家都想捞一把就走。但是往哪里走呢?” 2. 《线》作者: [英]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线》在时间跨度、人物关系上都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新高度,故事的主线是两位老人的一生,作者在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轴里同时融入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变迁,“线”是脉络。每个人、每个城市、每个国家,当所有的线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呈现出的便是一幅精妙绝伦的历史图景。 3.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作者: 张新颖 《沈从文的后半生》梳理了沈从文先生从 46 岁到 86 岁的历史。作者引用了大量书信,呈现出时代洪流中坎坷的个人命运和细密、复杂的精神活动。沈从文先生的大半生都忍受着屈辱和艰难,却在这一过程中对杂文物研究做出了超常努力,如张新颖所说,“这个重新凝聚的自我能够在新的复杂现实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进而重新确立安身立命的事业”。 4. 《做衣服》作者: [日] 山本耀司 作为时装界的大师,山本耀司始终声称自己是“反时尚”的,他设计的服装不断挑战着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完美是丑陋的。在人类制造的事物中,我希望看到缺憾、失败、混乱、扭曲。”在《做衣服》一书中,作者详细地阐释了自己关于做衣服的理念,同时也带着细腻的笔触回忆了童年时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更贴近生活的山本耀司。 5. 《亚当的苹果园》作者: [美]罗伯特·哈斯 《亚当的苹果园》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哈斯的首部简体中文版诗集。他的诗作中展现了美国独特的自然风光,也包含了艺术、暴力、语言等多种题材。对于这样一部诗集,《纽约时报》评论称,“读他的诗或散文,或听他说话,给人几乎是发自肺腑的快乐”。 6. 《中国艺术史》作者: [英] 迈克尔·苏立文 牛津大学荣誉院士苏立文自 1940 年代起接触中国艺术,是最早将中国艺术介绍到西方的学者之一。本书梳理了纵贯中国几千年,从上古时代、先秦一直到明清、20 世纪的艺术脉络,囊括了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在内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这本《中国艺术史》也是牛津、耶鲁、普林斯顿等高校沿用 40 年的中国艺术史读本。 7. 《族长的秋天》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族长的秋天》并没有《百年孤独》那样的名气,但马尔克斯曾表示,“有一天,当没有人记得《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是一个人还是一条街的时候,《族长的秋天》将使我免于被遗忘”。本书讲述了无所不能的族长落寞、孤独的一生,这部马尔克斯倾注了最多感情的独白,也是他自己内心孤独的写照。 8.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作者: 田家青 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称的王世襄先生,对古典家具、漆器、竹刻、工艺美术等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田家青作为老先生的入室弟子,在书中记录了“不冤不乐”的师门生活,展示了竹刻、古琴、养蛐蛐儿、种葫芦、熬鹰等已经渐趋消失的“玩意儿”,文中也浸透着王世襄先生雍容达观的处世态度,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使得本书成为关于日常美学的百科全书。 9. 《空巢》作者: 薛忆沩 《空巢》以一段真实的电信诈骗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位老人在受骗二十四小时之内的细腻心理变化。小说融合了当下中国敏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空巢”作为标题,诗意再现了知识女性的心路历程。 10.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作者: 格非 格非的这部作品分为经济与法律、思想与道德以及修辞例话三个部分。前两卷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的明朝大背景中,从经济政治、社会风俗、宗教法律等多个方面构筑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境况。第三卷则重点对《金瓶梅》展开了文本细读。作为一部研究《金瓶梅》的专著,《雪隐鹭鸶》同样为读者重构了关于明朝的鲜活历史。 11. 《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作者: [日] 盐野七生 继《罗马人的故事》之后,这是作者盐野七生关于罗马帝国的又一部作品。作者表示自己并不想写历史小说,因为“读历史应该时刻牢记和自己现在的时代所区分”。书中展现了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地中海世界 1000 年里惊心动魄的历史,包括了贸易、法律、宗教的不断冲撞。从地中海的心脏位置看两岸,才能更好地理解欧洲乃至整个世界。 12. 《奇山飘香》作者: [美] 罗伯特·奥伦·巴特勒 《奇山飘香》于 1992 年在美国出版,同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作者罗伯特·奥伦·巴勒特也参加了此次上海书展的特别活动。这部收录了十七个故事的短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越南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个体代表的文化不断冲撞,在此背景下,也融合了越南民间传说、美国流行文化等多种不同的文化因素。 13. 《盲眼钟表匠》作者: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的《盲眼钟表匠》是关于生物演化的入门书籍。作者在书中指出“钟表”是世界运行的隐喻,而物种的演化并没有特殊的目的,因此大自然如果是钟表匠,也只能是一位盲眼钟表匠。《洛杉矶时报》将其称为“最好的科普读物”,译者王道还也表示,“要是你一辈子只想读一本有关进化的书,就读这一本”。 14. 《孤独者的秋天》作者: [奥] 特拉克尔 等 “巴别塔诗典”是集合了特拉克尔、荷尔德林、奈瓦尔和耶麦四位诗歌大师的经典诗作。其中《孤独者的秋天》收录了奥地利表现主义诗人特拉克尔的诗作,从中能够窥探到这位因一战精神失常、最终服用过量可卡因自杀的诗人的内心世界。 15. 《庆祝无意义》作者: [法] 米兰·昆德拉 今年四月,已经是 85 岁高龄的米兰·昆德拉出版了自己的新书,一个月后,《庆祝无意义》的销量已经超过 10 万册。小说延续了作者关于形而上学的思考,在卢森堡公园的舞台上,几位主角轮番登场。这是一场狂欢,是关于生与死、现实与虚幻、严肃与荒诞的思考。在米兰·昆德拉的世界里,狂欢的终点就是世间的无意义。 16. 《提堂》作者: [英] 希拉里·曼特尔 这部在《纽约时报》书评版评出的“2012 年度十大好书”小说类中排名第一的作品,以廷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视角深入亨利八世的宫廷内部,以家族命运的斗争为基础,延展至 16 世纪上半叶欧洲政治、经济、宗教的全景画面。《狼厅》之后,作者希拉里·曼特尔也凭借本书再次摘得布克奖。 17. 《他人的脸》作者: [日] 安部公房 《他人的脸》同《砂女》、《燃烧的地图》一起构成了“安部公房都市失踪三部曲”。其中《他人的脸》讲述了在意外事故中丧失了脸的男主人公的故事,他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他在身份认同的迷途中试图找回真实的自我。小说表面描写的是一位不幸的主人公,但也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激烈冲突。
★★★ 单向街招募实习生,感兴趣者请回复 实习 查看详情。 转载及合作推广,请联系 宋小青 songxiaoqing@wezeit.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