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欧亚分界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从城中穿过,将这座古城一分为二,伊斯坦布尔也就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海峡不仅横跨分隔了亚欧两大洲,同时也联通了黑海和地中海的水上航道。历史上,由于其独特敏感的地理位置,使得博斯普鲁斯海峡成了兵家必争的扼守海峡、咽喉之地。
公元五世纪,中国的商品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运送到伊斯坦布尔的亚洲一侧,再用船运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到达这个城市的欧洲一侧,随后再运到欧洲其他国度。西方的货物则也是通过这条通道运输到中国,它是联系欧亚贸易的重要枢纽。为了解决博斯普鲁斯海峡横断欧亚交通的问题,自1970年起,土耳其政府决定耗巨资在海峡上建起串连欧亚两大洲的桥梁,随着博斯普鲁斯大桥和征服者大桥相继建成,原先被海峡分割的城市终于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古迹相映成辉,这条承载着东西文化、见证了兴衰荣辱的海峡已成为土耳其必游景点之一。
关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传说:
传说一:海峡风光无限,博斯普鲁斯在希腊语中是“牛渡”之意。传说古希腊万神之王宙斯,曾变成一头雄壮的神牛,驮着一位美丽的人间公主,从这条波涛汹涌的海峡游到对岸,海峡因此而得名。
传说二:“博斯普鲁斯”在希腊语中(海峡最早为希腊人所占据)意为“母牛的渡口”。传说众神之父宙斯生性风流多情,邂逅了人间美丽的公主伊娥后一见倾心,为了不让善妒的王后赫拉发现,就把她变成一头雪白的小母牛藏起来。谁料赫拉将计就计,派出牛蝇疯狂叮咬变成小母牛的伊娥。可怜的小母牛在山谷里负痛飞奔,宙斯见状急忙引来海水以退牛蝇。“水漫金山”之处,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02 加拉塔大桥 Galata
Bridge,连接伊斯坦布尔欧洲区的老城和新城,老城这边是艾米诺努(Eminonu)码头,新城那边称作卡拉柯伊(Karakoy)码头。在160年前这座桥是城市的生命线,它起初是由木头建造,后来由石头再转变为混凝土,它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桥重建过3次,最早是木桥,目前所看到的桥身是1994年重建的,长400米,中间可以打开让船只通过。
03
加拉塔大桥的特点是:1)在1944重建时在上层增加了tram轻轨轨道,使得T1线(下图红色列车就是轻轨)可以通过;2)这座大桥在大型船舰通过的时,可以从中间打开;3)桥分两层,上层是车行道+两侧步行道,下层是纪念品商店和餐馆。
04 下图中央为加拉塔塔Galata
Tower,最初建于1348年,当时是热那亚人堡垒的制高点,之后又经历了多次重修。站在塔顶的360度全景平台上可以一览博斯布鲁斯海峡和金角湾的开阔景致。 05
06 下图有三处耸立宣礼塔的清真寺分别为:左起耶尼清真寺Yeni
Mosoque、苏莱曼清真寺Suleymaniye Mosque和Yavuz Sultan Selim Mosque
07 苏莱曼清真寺
08 圣索菲亚大教堂
09
站在游船的顶层夹板,寒风呼啸,虽已很有先见之明的身着长袖+毛衣+冲锋衣+大围巾,并贴上了暖宝宝。但仍趟不住伊斯坦布尔突然之间的大幅度降温,小伙伴们全然不顾美景都躲到二层有空调的室内船舱中,只有我为了拍美景孤身一人继续在风中凌乱了1个多小时。 瞧,人家欧洲游客也恨不得把头藏进衣服内,实在冻得够呛。 10 白天停靠在港口的欧洲航线大型豪华游轮,夜间开航继续驶向下一个国家。
11
12
13
14
15
16
17 多尔玛巴切清真寺Dolmabahce
Camii,设计者就是多尔玛巴切宫的建筑师Balyan,新皇宫专属的清真寺。以及旁边由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Abdul
Hmit II)于1890-1894年间修建的多尔玛巴赫切钟楼Dolmabahce Clock,奥斯曼新巴洛克风格。
18
19 多尔玛巴赫切宫(Dolmabahce
Sarayi),建于19世纪中叶,因与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珀宫类似,所以被称为新宫,而后者被称为旧宫。新宫坐落在海峡的欧洲沿岸上,宫殿建筑顺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绵延600米,高大宽广,气势恢弘,透露着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富庶。
20
多尔玛巴赫切宫由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下令兴建,1843年开始施工,1856年完成。建筑工程耗费500万奥斯曼金磅,相当于35吨黄金。有14吨黄金用于制成金箔装饰宫殿的天花板。一共有6位苏丹曾经住在该宫殿。
21
短线游轮中途停靠的Ortakoy码头和广场,这里是欧洲新城最热闹的地点之一。
22 与多尔玛巴赫切宫相邻的塞拉宫(Ciragan
Palace),现已改建为伊斯坦布尔塞拉宫凯宾斯基酒店。
也许是宫女打翻了烛台,也许是御厨的炉子走了火,1910年1月的一天,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塞拉宫(Ciragan
Palace)火光冲天,宫内所有物品付之一炬。但大火对塞拉宫那精美绝伦的石头主体毫无影响。塞拉宫废弃了,奥斯曼的苏丹只好搬到了多尔玛巴切新皇宫。直至1987年,曾经是皇家花园的地方盖起了一个新酒店,皇宫的主体建筑也重建起来,变为了酒店最为华丽的一部分。
23
24
25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又名欧亚大桥,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于1973年10月正式通车。大桥全长
1560 米,两座塔桥之间跨越海峡水面部分的桥长 1074 米,桥宽 39 米,高出海面 64
米。桥的两头各有一呈“门”字形的桥塔,水中不设桥墩,整个桥身用两根粗大的钢索牵引,每根钢索由 11300根 5
毫米的钢丝拧成,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桥。

26
桥上可并行6辆汽车,每天通过大桥的车辆达10万辆。大桥正中,醒目地画着一条白线,这便是欧、亚两洲分界的标志。 原先两座亚欧大桥都专设人行道允许行人步行游览,但后来在跳桥自杀的人越来越多,政府无奈禁止了所有行人在桥上行走。所以如今我们只能在车上目睹那条传中说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