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理垃圾围城,别总想着收费

 惊涛拍岸849 2014-08-20
垃圾围城,是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共同面临的窘境。近日在杭州,因计划修建垃圾焚烧厂引发了一场风波。在垃圾处理这个问题上,广州自然也无法超脱,如何处理好垃圾,也是政府头痛、社会关注的大问题。最近,广州市城管委又在酝酿新动作,据报道,广州垃圾费征收的征求意见方案或将于六七月份出炉,关于垃圾分类计量收费,目前正考虑随水费征收。

  事实上,此前媒体对此已经有过报道。垃圾收费,随水费征收,据说是国际惯例。其依据是,一个家庭制造的垃圾量跟用水量成正比,并且相关度非常高。按用水量征收垃圾费,大体上可以实现谁家垃圾多谁家就该出钱多。听起来,这倒也是一个合理的安排。

  但任何一个公共政策的出台,都应该有缜密的论证。广州市相关部门对垃圾按用水量收费这个方案,是不是有过严格科学的论证呢?诚然,国外有成功的经验,但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国外的经验在广州灵不灵呢?我想相关部门应该做一下调查研究。比如,至少可以做个抽样调查,看看在广州,用水量和垃圾排放量是不是呈正相关。亦或有关部门已经做了这方面调查论证,那也应该公之于众,增强说服力。如果调查的工作或解释的工作都没有做,便出台政策,恐怕政策的公信度会很低,执行的难度也会增加。

  这还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垃圾处理目前已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各方形成的共识是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焚烧处理。但这个方案,最为困难的环节在于垃圾分类。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在其他城市,垃圾分类的工作都进展迟缓。因此关于垃圾处理的所有的公共政策,应该围绕着如何攻克这个难点来进行。

  但就目前而言,各地关于垃圾处理的政策,对垃圾收费或建造焚烧厂都比较积极,对于如何将垃圾分类做好,似乎积极性不高。其结果,可能会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可以在表面上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但事实上,没有经过分类回收,一焚了之的结果,会使得固体的垃圾变成了气体污染,这跟公共政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由此看来,关于垃圾处理的收费,关键在于能不能以收费为杠杆,推动垃圾分类。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收费的合理性就应该受到怀疑。我一直认为,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初期,恐怕不是收费的问题,而是补贴的问题。通过补贴,等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了,再考虑收费,这才是合适的时机。至于是不是按用水量征收,到那时候再讨论不迟。

 

本文发表于2014年5月13日《信息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