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老龄社会如何破解养老难 尝试社区养老
2014-08-20 | 阅:  转:  |  分享 
  
老龄社会如何破解养老难尝试社区养老

2011-09-2909:10:27???作者:??来源:大众日报?我要评论

关键词:社区养老,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提要]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济南市二七新村街道陈庄社区托老所负责人刘磊认为:\社区养老不是居家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也不是机构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

核心提示

济南已经不再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记者从济南市民政局了解到,全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00万,占总人口数的16.4%,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然而,目前社会所能提供的养老体系仍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正在"老去"的城市该如何善待老人?怎样才能避免皓首苍颜者老无所依?

独守空巢的寂寞

9月24日,70多岁的罗大爷早早起了床,骑上那辆陪伴了他几十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来到了济南市英雄山赤霞广场。他听说,今天这里将举办济南市老年公寓宣传咨询活动,他想为自己找一家合适的老年公寓安度晚年。

让罗大爷产生这个念头的原因,是几天前发生的一次意外。"上厕所时不小心摔倒了,虽然没大碍,但当时边儿上一个人也没有,要是真摔得爬不起来了咋办?"

罗大爷的老伴已去世多年,虽然一双儿女都在同城工作,但老人并不想搬过去一起住,"生活习惯不一样,住在一块儿不舒坦。就算住在一起,儿女也天天上班,就跟没住在一起一样。"老人这样告诉记者。

年轻人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老人也慢慢多出了忧虑,开始寻找自我救助的道路:"一个人在家闷得慌,找到合适的老年公寓我就搬进去,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

养老机构遇身份尴尬

在巨大的社会养老压力下,过去"进养老院说明儿女不孝顺"的观念已经被抛弃,机构养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令人尴尬的一个现象是,公办养老机构往往"一床难求",民营养老机构却大量床位闲置。

记者从济南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济南市有老年公寓67家,其中政府出资的4家,集体所有的10家,个人兴办的53家,床位总数7221张。经过简单计算,记者发现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床位数与老年人口总人数之比为0.72:100,也就是说,每一百个老人还分不到1张床位,济南市养老服务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突出矛盾。

公办老年公寓,因具有"政府背景"而被认为"配套设施齐全、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床位供不应求。而民营老年公寓,则常被想象成为"只为赚钱"的盈利机构,难以获得老年人的信任。

在几十家养老公寓摊位上兜兜转转,罗大爷手里收获了一叠红红绿绿的宣传单。他在马路边找个石凳坐下,戴上老花镜,开始认真翻阅。罗大爷最终相中了离家不远的济南市市中区老年公寓,"毕竟是公办的,吃着卫生,住着放心"。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家由市中区政府投资兴建的养老机构,10多年来床位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现如今早已有不少人排队预约等待入住,他的这个愿望恐怕很难实现。

社区养老的全新尝试

居家养老的风险与机构养老的尴尬,让人们开始探索城市养老的第三条道路。近几年来,社区养老成为一种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优势于一体的新尝试。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简单说来,它提供了这样一种养老模式:老人与孩子住在一起,儿女白天上班的时候,可要求社区服务机构上门提供有偿日间照料,或者直接将老人托付给社区日托养老站,下班后再接老人回家。

济南市二七新村街道陈庄社区托老所负责人刘磊认为:"社区养老不是居家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也不是机构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社区养老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还可以享受由社区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的上门服务或日间照料。这是一种"在传统和现实之间寻求突围"的全新养老模式。

据济南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李云山介绍,截至目前,济南城区已建成19处社区日间托老站,可提供695张床位。济南市正在探索建立"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但社区养老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阶段,先行者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刘磊告诉记者,目前社区托老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经费不足和场地限制,同时,一些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肖芳牛远飞)

献花(0)
+1
(本文系苦夏20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