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於成化斗彩中的姹紫

 莲花广圆 2014-08-21
  
成化彩色中的“差紫”是独特品种,孙瀛洲先生对‘它有这样的描述:“它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疵,所以称为差紫,可以肯定地说,凡带差紫色的成彩绝为真品。” 孙瀛洲先生对“差紫”的说辞被文物界广泛引用, 甚至被美称为“姹紫”.,沿用至今。


     耿宝昌先生则对其论述是:“至于独具特色的姹紫,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过去有人对此色不甚了解,每清洗便误认为是污垢而刮削,损及彩釉)。作为识别成化斗彩的特殊依据,常凭此色便可定论,所有后仿者均望尘莫及。”

   从孙、耿二位前辈大师对姹紫的不同说法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对姹紫的看法不尽相同,对其成因也都未作更多的说明。 也有人提出了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

    假如这种“差紫”确实是当时烧造时所产生的色疵, 那么在当时就应非常明显, 并且很容易被发现, 不仅在 20 世纪50年代孙瀛洲认为它是色疵, 成化时期在景德镇御器厂的督陶宦官、地方官、监工和制瓷工匠也会这样认为. 这种带有明显瑕疵的斗彩瓷, 一旦在筛选时被发现, 必定会被人为地砸碎, 绝不可能通过严格的检验而贡入宫廷, 奉献给至高无上的成化皇帝. 而砸碎后的带有“差紫”的残瓷片, 也一定会被埋在景德镇明御器厂遗址的成化地层中, 现代的考古挖掘一定会多少有所发现,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为止, 经过了近二十余年的考古发掘, 在景德镇明御器厂遗址出 土的数吨成化瓷片中, 至今从未发现过一片带有“差紫”的瓷片. 显然, “差紫”绝不是当时烧造时的差异色疵……

可是这种个别带有“差紫”的成化斗彩瓷确实来自清宫旧藏。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差紫”成化斗彩“双鸟果树纹”高足杯是英国收藏家 Coldwell 于1943年遗赠的,在该馆东方古器物部(Dept. Oriental Antiquities)藏品入馆的注册原始记录中,明确记录此杯曾被1923年的紫禁城火灾烧过——


   该馆研究实验室(the Research Laboratory of British Museum)的科技人员,利用X荧光衍射(XRF)分析仪对此杯上的“差紫”进行了无损成分分析,发现了火烧痕迹,确认是那场火灾使这件高足杯的釉上彩变成了“差紫”。

   这些带有“差紫”的成化斗彩瓷,一些在1923年8月清宫内务府清理火场时被发现而留在了故宫成为清宫旧藏,另一些被清理人员盗卖出宫,流入当时的古玩市场。被盗卖出宫的带有“差紫”的成化斗彩瓷,有的被英国收藏家收藏,最终成为英国公立博物馆的藏品,还有的被中国收藏家收藏,解放后又重新回到了故宫。

   台北故宫的文物为20世纪30年代故宫文物南迁时挑选的精品,有“差紫”色疵的成化斗彩瓷可能在筛选南迁文物时未被选中,而留在了北京紫禁城,所以在台北故宫的收藏中没有一件带有“差紫”的成化斗彩瓷。

  此件“双鸟果树纹”高足杯和大英博物馆的藏品类似,为台北故宫所藏,无“差紫”——

   这种观点认为,孙赢洲先生的“(差紫)”是烧造时的差异色疵”的观点,现在应更正为“差紫”是 1923 年紫禁城建福宫大火中特殊的高温缺氧环境下造成的釉上“彩色疵”,将“差紫”美称为“姹紫”更是不合适的。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差紫”成化斗彩“双鸟果树纹”高足杯是英国收藏家 Coldwell 于1943年遗赠的,在该馆东方古器物部(Dept. Oriental Antiquities)藏品入馆的注册原始记录中,明确记录此杯曾被1923年的紫禁城火灾烧过—— 台北故宫的文物为20世纪30年代故宫文物南迁时挑选的精品,有“差紫”色疵的成化斗彩瓷可能在筛选南迁文物时未被选中,而留在了北京紫禁城,所以在台北故宫的收藏中没有一件带有“差紫”的成化斗彩瓷。


7a1c04fdgbcc39e34702e&690.jpg

此件“双鸟果树纹”高足杯和大英博物馆的藏品类似,为台北故宫所藏,无“差紫”

对比图


20120519_9e0dfb90fefe55fad39ecX3p0bEcpVXZ_conew3.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