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性耳聋耳鸣的防治

 农夫书馆888 2014-08-21

请参考文章:耳鸣的发生与防治: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fancheng_128841.htm

一、何谓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是指老年人出现的听力减退,是由于听觉器官的老化(退行性变化)而非由其他原因所致的耳聋。临床上以老年人双耳先后或同时发生耳聋,并呈缓慢进行听力下降,或伴耳鸣为主要特点。由于人口老龄化与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生率的升高,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其发病情况,城市高于农村,工业人口高于农业人口,心血管疾病患者高于一般居民,男性听力减退比女性为显著,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听力减退也越明显。因其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属于中医“久聋”范畴。

二、老年性耳聋是如何产生的

1、听觉器官老化:人体的听觉器官与其他器官一样,均随着年龄的老化而出现老化现象。比如人的皮肤,年龄越轻,皮肤弹性越好,越光滑,年龄越大,皮肤越粗糙、皱折,或者有黑褐色斑块(细胞的沉积积物代谢障碍,形成脂褐素沉积)沉积于皮肤之中;眼睛中的晶状体在老年人会变得弹性差,不能象年轻人的晶状体那样容易舒展与收缩,于是出现老花眼。听觉器官也一样,老化后的听觉细胞中亦可出现脂褐素沉积,影响听觉器官的功能,导致听力渐差。

2、遗传体质:生命与遗传基因有关,人的衰老亦与遗传基因有关。有些老年人虽然年龄大,但思维敏捷,行动利索,听觉与视觉都好;有些人虽然年龄并不很老,也没有特殊性疾病,却老态龙钟,耳不聪,目不明,行动不利,反应迟钝,甚至产生痴呆症;长寿的人可以出现家庭聚焦现象,即代代人都长寿。所有这些,都与遗传基因有关,是否容易出现老年性聋,亦与遗传基因有关。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化血,精能化气;肾精充沛者,气血充沛,虽至年老,仍然具有一定的青春活力,耳聪目明,尤其是男性,甚至还可以具有一定生育能力。

3、疾病影响:很多疾病可以影响到老年性耳聋发生时间的早晚与进程。其中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陈旧性中耳炎(即曾经有过中耳炎,但目前并无中耳炎),可以促进老年性耳聋的提前到来或病情发展速度。

4、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对老年性耳聋的影响,一是噪声(包括爆震)对人体具有多系统损害作用,二是各种化学物质(生活与工作中接触)或药物(疾病治疗用药),可以对听觉系统产生损害,拐进老年性耳聋的提前与发展速度的增快;此外,生活习性(劳作、运动、睡眠、娱乐、心情等)与长期食谱(烟、酒、菜肴、主食、副食、保健品等),有可能影响到听觉器官的损害、修复、保养,从而对对听觉器官的老化现象起到促进或减缓的作用。

三、老年性耳聋的病理主要有哪些

老年性耳聋的病理变化最主要的是与中耳、内耳(耳蜗)、听觉中枢神经系统(大脑)。

1、中耳退行变化:由于中耳组织结构的弹性纤维减少、钙质沉着(鼓膜)、肌肉萎缩等变化,主要影响到鼓膜与听骨链的活动度减退,产生以性耳聋为主的听力减退。

2、内耳(耳蜗)退行性变:由于内耳组织的退行性变,使耳蜗内的支持组织增厚、弹性减退,毛细胞萎缩消失,血管代谢障碍,末梢神经纤维减少,从而以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主的听力减退。

3、听觉中枢神经系统(大脑)退行性变:由于听觉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退行性变,出现组织萎缩、细胞数量减少,从而产生以中枢神经性耳聋为主的听力减退。

四、老年性耳聋如何诊断

主要根据年龄、无特殊原因的双侧耳聋或伴耳鸣,以及电测听检查等即可确诊。

1、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少数人可能在40岁以后即可能出现老年性聋。

2、症状特点:主要是耳聋与耳鸣,无引起耳鸣耳聋的特殊原因。

(1)耳聋:双耳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听力下降,缓进行性加重。在早期耳聋可一侧偏重,一侧偏轻,后期则双耳耳聋程度基本一致,严重者可致全聋。耳聋一般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对音响频较高的声音听觉极差,如电话铃声、门铃声等。常有重振现象,即所谓“低声听不到,大声嫌人吵”,在嘈杂环境中听力障碍更大,对噪声敏感性强,语言辨别率低(即能够听到声音,但听不清楚是什么内容)。

(2)耳鸣:可伴有耳鸣,早期较轻(可以只在安静时出现耳鸣,多为尖细的高音调,如虫鸣),渐进行性加重,严重者耳鸣日夜持续不歇,或呈搏动性耳鸣(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关)。

3、检查:

(1)中耳检查一般无特殊性变化,可能出现鼓膜混浊、增厚、钙斑等异常。

(2)电测听:多为神经性聋听力图,亦可为神经性聋为主的混合性聋听力图。

(3)语言辨别检查:多呈语言辨别下降。

(4)其他听力检测。

五、老年性耳聋如何治疗

1、本病属于难治之症,一般宜中西药结合治疗,对于多数人亦难达到满意疗效。

2、可以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可能对于改善耳鸣、听力,或减缓其发展有一些效果。

3、如何病情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佩戴助听器。

4、本病病程较长,属于“久聋”、“久鸣”范畴。由于见于老年人,且属久病,中医认为“老年多虚”,“久聋多虚”,故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年老精衰,肾元亏乏,以致耳窍失养,发为久病耳鸣耳聋。临床上主要是气、血、阴、阳不亏虚,多种虚证混杂,并由此产生肝阳上亢、瘀血阻滞,甚至虚实夹杂,更加增加了病机的复杂性与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再加上病非一日所成,故治难数日显功。因此,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治疗,如果有效的话,都应当坚持治疗至少三个月以上才可能见到效果。治疗其他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也一样。

六、西医对老年性耳聋耳鸣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同神经性耳鸣耳聋。请参考文章: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中西医治疗: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fancheng_113732.htm

2、在病情合适的情况下,可以佩带助听器。请参考文章:

助听器: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fancheng_113733.htm

七、中医对老年性耳聋耳鸣如何治疗

1、以辨证论治为主,对于改善听力、耳鸣,预防其发展,减缓其发展速度,可能有一定效果。

2、针灸疗法。

3、单方验方(活血返聪汤):骨碎补10g  磁石20g  生地15g  百合15g  菊花10g  荷叶10g  黄精10g  女贞子10g  红花6g  路路通10g  石菖蒲6g  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4、经验方:复聪片(谭敬书、李凡成、徐绍勤经验方):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fancheng_113782.htm

八、老年性耳鸣耳聋的辨证论治

1.肾虚证

主证:耳鸣耳聋,房劳益甚,伴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记忆力减退,或有头晕眼花。偏于肾阴虚者,或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偏于肾阳虚证者,伴肢冷畏冷,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偏淡,脉沉迟,尺脉弱。

治法:

肾阴虚证,治宜补肾益精,开窍聪耳,用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五味子、磁石、石菖蒲。

加减:伴高血压,酌加牡蛎、石决明潜阳,或丹参、郁金、钩藤之类活血平肝;如伴血脂升高者多属痰浊,可酌加山楂、生大黄以助降血脂化痰浊。

肾阳虚证,治宜温肾壮阳,开窍聪耳,用补骨脂丸加减:磁石、熟地黄、当归、川芎、肉桂、菟丝子、川椒、白芷、刺蒺藜、胡芦巴、杜仲、石菖蒲、补骨脂。

3、气虚证

主证:耳鸣耳聋,劳后益甚,或有头晕,伴倦怠乏力,面色不华,纳差,或有大便不调,舌质偏淡胖,脉缓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清利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加石菖蒲、五味子。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石菖蒲、五味子。

3、血虚证

主证:耳鸣耳聋,劳后益甚,每于蹲位起立时出现头晕眼花,倦怠乏力,懒动少言,四肢不温,面色不华,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法:气血双补,开窍聪耳。

方药:归脾丸加减: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龙眼肉、酸枣仁、木香、人参、当归、远志、熟地黄、川芎、黄精、何首乌、石菖蒲。

4、阴阳两虚证

主证:耳鸣耳聋,房劳益甚,伴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记忆力减,头晕眼花,失眠,夜寐不宁,五心烦热,腰膝以下畏寒,夜尿次数增多,舌干有细裂纹,脉细尺弱,或寸浮尺弱。

治法:阴阳双补,开窍聪耳。

方药:十补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附子、肉桂、鹿茸、五味子、淮牛膝、白芍。

5、血瘀证

主证:久病耳鸣耳聋,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复聪。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大枣、麝香。

加减:酌加丹参、归尾、柴胡之类助活血化瘀通窍。临床上常须根据所兼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证酌加益气、养血、温阳、滋阴之品。

老年性耳鸣耳聋多属久病,久病者多瘀,故治老年性聋的各种证候,都宜于主方中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归尾、郁金、水蛭(用法参见久聋之说明)、鸡血藤、桃仁、红花之类。

七、老年性聋的预防

1、老年人如何预防耳鸣耳聋:http://lifancheng.haodf.com/wenzhang/136158.html

2、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fancheng_136117.htm

3、神经性耳鸣耳聋的饮食疗法: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fancheng_64067613.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