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谜家马啸天先生事略

 向春阁 2014-08-21

谜家马啸天先生事略

 

    1960年春节元宵节期间,白塔山公园都举办有奖灯谜,一台大厅西房的玻璃窗上,贴满花花绿绿的谜条,书法优美,钤有印章,字词典雅。有一条马啸天先生所制“足致愤怒”的灯谜,射病名,我敲开窗户,问:“请问是‘脚气’吗?”一个中年穆斯林探出头来,说:“对者呢。”给了一支铅笔为奖品。后来,与他熟悉了,他多次讲过他的家史。使我感到他在自学,读书,求知方面,很像少年的高尔基一样刻苦,只不过一个是烙酥饼的,一个烤面包的,后来,一个成为全国著名的谜家,一个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

    马啸天(1918年—1993年),原名马兆麟,出生于临夏贫寒农家。父亲种菜一亩,夏秋进城卖菜,冬日则驱骡驮运面粉到青海门源贩卖,维持一家温饱。1928年父亲病故,家境大落。在兰州东城壕交通巷开酥饼铺的大舅,把他接来当学徒,以减轻家庭负担。10岁的小男孩,每天在大舅的指点下,学揉面,学烙酥饼,学卖酥饼,开始了艰难的人生之旅。东城壕是旧货旧书报市场,大舅购来整麻袋的旧书报,当酥饼的包装纸。书报的文字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但是看不懂。正好二舅正在念五族学院(在兰州畅家巷省卫生厅址)师范班。这所学院是国民军刘郁芬创办的,专门招收甘肃(含今甘肃、宁夏、青海)少数民族子弟,施以国家认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学校,以期达到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五族共和的愿景。于是就每天向二舅问几个字的读音与意思,在揉面擀饼间隙,用手指在面粉上勾勾划划,喃喃自语,一一复习生字。春去秋来,识字渐多,约略读懂包装纸上的文字,就从包装纸堆中找出字典、杂书,边查边读,全神贯注,以至怠慢了顾客。大舅气极,一把夺过,撕为碎片。

    1933年,外祖母派人将马啸天接回临夏,送往小学二年级当插班生。十几个铜板购来的国文课本,尽是“人手足刀”之类的简单汉字,每天写仿24个字。课馀不是拾菜就是锄草。几个月后,老师莫名其妙地持戒尺打马啸天,以致手和屁股红肿,不能行走。事后才知因没给老师送礼品。家中吃饭都难,哪有钱送礼?不得已辍学。

    1934年,马啸天重新来到兰州,又在大舅酥饼铺当伙计。每天烙饼,卖饼,购料,打杂,异常繁忙。但他仍然热爱识字读书,忘了疲劳。二舅书箱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聊斋》、《秋水轩尺牍》、《雪鸿轩飞牍》等,都成了他爱不释手的宠物。有时看到入神处,往往烙焦酥饼,招来大舅的责骂。

    二舅爱好灯谜。1935年元宵节绸铺街(今酒泉路北段)张灯挂谜,人头攒动。马啸天随二舅赏灯。只见一爿水烟铺方纱灯下谜条飘拂。一条面为“斗”的被人猜为蔬菜“百合”,奖品为一方水烟丝。马啸天百思不得其解。经二舅讲解后恍然大悟,顿时迷上“回互其辞,使人昏迷”的灯谜艺术,从此一发不可收。茫茫谜海苦撑船,终成全国著名谜家。这与武昌涂竹居先生对他的循循善诱、悉心提携是分不开的。

    1942年,涂竹居先生流寓兰州,引进北派谜,马啸天等兰州灯谜爱好者无法猜射,经过努力终于摸清其规律,不仅能猜,而且能制。涂竹居的北派谜“名医名将终秦关”射《聊斋》目录,马啸天猜了很久,发现“名医”秦越即扁鹊,应扣“扁”字,“名将”关羽应扣“羽”字,“重”应该是重复的重,意为重复“扁”、“羽”二字,最终拢合为“翩翩”,成功破底。还有一条南派谜,“裁”射《诗经》一句,马啸天一连猜射了好几天,都不着边际。他连续《诗经》四遍,才以“哀哉不能言”中的。“不能言”就是无“口”,“哀哉”两字去“口”,重新组合后,成为“裁”字。涂竹居大喜,将所治“龙虎风云”印章,奖给马啸天,印文暗含“马啸天”三字的含义,是个印章谜。

    这种难度极大的灯谜,也只有马啸天这样执著的虎痴,花费大量时间,将文字拆卸、离合、重组,才能射中。在猜谜的过程中,马啸天尝试制谜,他所制的第一条灯谜是“玻璃杯”射“盟”,此后,制谜猜谜终身痴迷。

    1946年涂竹居在《西部日报》刊《谜社征友启事》,马啸天与王静庵、刘子荫、赵浚等加入,组成水晶谜社,每周雅集茶园,商谜制射,一直持续到50年代初。

    50年代中期元宵节,水晶谜社社友各自出钱,购买奖品,创作灯谜,在中央广场石华治印社举办谜会。马啸天的谜笺由刘子荫书写,上钤“枹罕虎痴”、“马啸天”两方印。他把谜笺粘在四个方纱灯上,用扁担一边挑两个,从南滩(互助巷)向中央广场行进,五颜六色的谜笺,随风飘拂,煞是好看,小孩们,尾随其后唧唧喳喳看热闹,成为兰州一景。上世纪50年代后期,涂公返里,常有书信给马。1960年困难时期,政策放活,自由市场活跃,马啸天烙卖锅盔,小有盈馀。于是束装南下,看望涂公,不意涂公移居上海,无奈怅然而归。师生情意之深,可见一斑。取缔自由市场后,马啸天一家数口人的生活陷入困顿,就靠装卸、当普工,养家糊口。

    1963年以后,白塔公园尹建鼎主任,大力在公园开展文化活动,邀请民间艺人,演唱兰州鼓子;挂大棋竞赛象棋;逢年过节举办有奖谜会,邀请王静庵、刘子荫、马啸天朱笠僧、赵浚等谜家,制谜问答,深受群众欢迎。尹建鼎很为赏识马啸天的制谜技艺,甚为同情他的生活,遂于1965年特意收马啸天为公园普工,每天抬砖上山,日工资1.75元,逢年过节则由马邀请诸谜家,主办灯谜活动。笔者时为中学生,也在白塔谜组学习制谜。1966年春节白塔公园举办最后一届谜会,上述谜家精心制作佳谜,与会解答,猜谜者众多,气氛活跃。只是谜材多用革命内容、现代事物。马啸天从灯谜艺术角度编选一册《白塔公园灯谜选》稿,送尹主任审查。谁料想6月份一过,文革爆发,“横扫一切”。工作组进驻白塔山公园,将历届谜会打为“黑谜会”,严厉追查,胁迫尹建鼎缴出谜稿,以大字报公布“黑谜”:“滑冰好处多”射“溜之大吉”,“集体食堂”射歌词“吃的是一锅饭”等等,上纲上线,大批特批尹主任、马啸天。工作组组长将马啸天以及笔者唤去,逼令交待“黑灯谜”,可怜马啸天哪里见过这等城场面,于是他将30多年广为搜集的珍贵灯谜资料以及自己的灯谜集转移临夏原籍亲戚家。后来风声紧,亲戚害怕招祸,便填入炕洞,一火焚尽。幸亏马啸天是贫下中农出身,不久工作组将马解雇,未再找他麻烦,但是他的生活却重陷穷困。后来又去兰州水烟厂当装卸工,勉强维护全家生活,直到因被汽车相撞后“退休”。

    遭受如此打击,马啸天仍未稍减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文史书籍抄走了,不让看,他就到处搜集文革传单、小报,分类整理。随便看看,以亲近文字。一次,我与谜友何永麒到互助巷看望马啸天,他的屋门外摆着一大堆黄河卵石,石上花纹甚为好看(倘若保存至今,其价值相当可观),是他从黄河边捡的。他的居室低暗狭窄,但十分整洁。我们送给他一摞传单,接着谈论灯谜,他伤心至极,几欲垂泪,连声痛惜临夏被焚灯谜资料。少顷,各自说几个灯谜,互相猜猜,胡乱评论一番,也算一种艺术享受。

    “文革”结束,儿女们渐次长大了,互助巷的两间小屋,不够住了。全家合力,辛辛苦苦,在五泉山二郎岗盖了一院房子,起名为听雨山房。心情好转,重振灯谜雄风,声震海内外。

    1985年春节,北京广播之声报社举办灯谜百题大奖赛,马啸天获一等奖,奖品是意大利阿里斯顿电冰箱。遂邀请兰州老中青谜家在听雨山房做客,我也忝列其座,大家各自陈列自制灯谜,自备奖品,欢声笑语中互相猜射,之后以清真餐招待。当时谜家赵浚赋《贺啸天山房落成》:“石华铁笔不寻常,二十年前赠玉章。黄土围墙茅盖屋,果然听雨有山房。”刘子荫和诗云:“结庐遥对九州台,山色四面笑靥开。天为骚人饶逸趣,雨声夜里催诗来。”马啸天亦能诗词,他在听雨山房中作了二三十首,酬谢全国各地的谜友、谜刊。其中的《调寄钗头凤,欣闻〈凤城谜话〉问世有感述怀》,可见马啸天才情一斑:“年华老,心如捣,此身反被春灯恼。欢难坠,更难寐,友函重叠,往还频寄,累累累!腹中稿,灯前草,《凤城谜话》创刊好。人凭志,书凭字,潮澄奇趣,虎笺文粹,记记记。”声调铿锵,情真意切。

    马啸天著有《虚心室灯谜》十卷、《兰山春灯录》两卷。其传世佳谜有:“绿竹千竿送客行”射“虚心使人进步”,“乱点模糊看不真”射“麻花”,“缚太急,乞缓之”射“布加勒斯特”,“勾践曰明年吾必入越”射“越说者越来了(兰州俗话)”,谜面典雅。扣合紧密,谜味浓郁。他曾在全国性灯谜大赛中,数十次或猜射一等奖、制谜佳作奖,多次任全国性谜赛评委。漳州中华灯谜艺术馆“历代谜家”碑廊上,镌刻其小传及肖像。我曾提供资料,《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为马啸天“简介”400多字,使这样一位传奇的乡贤的事迹,传至久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