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宝顶石刻。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顶山石刻以大佛湾、小佛湾石刻为中心,四周环绕圣寿寺、转法轮塔、以及大足石刻博物馆等建筑群。大佛湾石窟造型形态万千,构思独具匠心,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的典范。 大足宝顶石刻。大佛湾石刻群位于圣寿寺左下方的一个“U”形山湾里,崖面长500米,高8-25米,雕有大小造像万余尊,主要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释迦湼槃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地狱变相、十大明王、圆觉道场、牧牛图等。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宝顶山石刻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造像、服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 健堃2014.08.22  | “孔雀明王经变相”。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他以慈悲相出现,可以驱除诸般毒术、禳灾去祸为特征。明王端坐于孔雀背负之莲台上。其左壁刻帝释天,右壁刻有阿修罗;左侧壁上部刻莎底比丘破薪图。 |  | 孔雀明王。慈眉善目,头戴金冠,佩饰缨络。 |  | “九龙浴太子”。雕造了九个呈椭圆状排列的龙头,中间的最大,两侧各有四个小龙头。…… |  | “释迦湼槃圣迹图”。表现的是释迦湼槃时的情景(头及胸部)。 |  | “释迦湼槃圣迹图”。表现的是释迦湼槃时的情景(胸及腹部)。 |  | “释迦湼槃圣迹图”。表现的是释迦湼槃时的情景(腹及下身)。 |  | “释迦湼槃圣迹图”。头枕北方,脚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 |  | “释迦湼槃圣迹图”全景图,长达31米、宽3.2米、高6.8米横卧于大佛湾东岩。湼槃是佛教徒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大彻大悟渡到不生不灭的彼岸。 |  | “千手观音”。位于大佛湾的“大悲阁”内,宝顶山的千手观音拥有1007只手,被称为是人间唯一的千手观音石雕像,真是天下一绝。 |  | 观音菩萨石雕像。 |  | “千手观音”。2011年3月国家文物局决定对“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进行整体修复,预计明年(2015)上半年将修复完工,此照片为正在装修的情景。 |  | “千手观音”。2011年3月国家文物局决定对“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进行整体修复。千手观音为宝顶石刻的精华,观音的佛光将再次普照世间。其宏大的规模、精美的雕刻、艺术成就最高、是举世无双的登峰造极之作。 |  | “千手观音”的局部图像。 |  | “千手观音”。位于匾额为“净土珠光”的大悲阁内。 |  | “华严三圣”。位于大佛湾南岩之东端,三尊造像并排而立:中间是毗卢舍那佛,左为普贤菩萨,右为文殊菩萨。 |  | “文殊菩萨”。头带花冠、耳垂柔润、双目微闭、嘴角微翘,服饰线条流畅、长袖飘逸。左手托七级宝塔高1.85米,重约千斤。 |  | “毗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舍那意译为“光明普照”即“大日如来”顶现毫光、面额丰满、体态匀称、螺髻金身、左手结印、右手平伸。大日如来被视为普照世间万物,法力无边的法体。 |  | “普贤菩萨”。头带五福宝冠、脸庞丰满清秀、神态沉静睿智、雍容大度、仪态轩昂、手捧舍利宝塔于胸前。 |  | “宝顶山”三个大字是南宋重臣杜孝严于公元1223年所题写。 |  | “广大宝楼阁”。位于大佛湾南岩中部,是能降诸魔,生清净心之地。据传宝山中住有宝髻、金髻、金刚髻三仙,死后生出三根竹子,竹内各生一童子。…… |  | “广大宝楼阁”。位于大佛湾南岩中部,是能降诸魔,生清净心之地。据传宝山中住有宝髻、金髻、金刚髻三仙,死后生出三根竹子,竹内各生一童子。……“六道轮回图”。主要讲的是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之中,六道轮回图就是这种学说的形象体现。 |  | 美丽的屋脊装饰。 |  | “未牧图”。心性蠢犟的壮牛惊恐的向山上奔去,牧童双手紧曳缰绳与牛抗争。 |  | “未牧图”。心性蠢犟的壮牛惊恐的向山上奔去,牧童双手紧曳缰绳与牛抗争。 |  | “初调图”。身背斗笠的牧童,左手强拉缰绳,右手扬鞭,牛虽回首,但仍倔强。 |  | “回首图”。风雨大作,牧童头带斗笠,身披蓑衣,牛也毫无恐慌之意。 |  | “驯服图”。两个牧人手握缰绳并坐在一起,左边的牧人滔滔不绝,右边牧人听得喜笑颜开,牛儿也凑了过来。 |  | “圆觉洞”。洞门口,右侧伏卧一尊长5.38米、宽2.3米蹲高2.02米的守门石狮。 |  | “圆觉洞”。不愧为宝顶山石刻艺术之冠,洞内两壁雕刻有十二尊菩萨。头带高花冠、着薄衫裙、胸有璎珞,趺坐于金刚座上。 |  | “圆觉洞”。洞内两壁雕刻有十二尊菩萨。头带高花冠、着薄衫裙、胸有璎珞,趺坐于金刚座上。 |  | “大足石刻”,列入世界名录。 |  | “宝顶山摩岩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游客在此驻留,祈福寿安康。 |  | “宝顶山”原大门。 |  | 屋顶上的建筑,也如此精致。 |  | “宝顶山”。游客和导游在一起,喜笑颜开。 |  | “圣寿寺”门前,雄伟的石头狮子。 |  | “圣寿寺”门前,雄伟的石头狮子。 |  | “圣寿寺”。公元1178年南宋高僧赵智凤创建。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依山构筑、殿宇巍峨、雕饰精美,是渝州十二名景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