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理论

 穷且益坚青云志 2014-08-23

人格理论

图片

  特质理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

图片  人格特质理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人格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卡特尔

  

图片  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特质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指的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个~10个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出来。往往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观点相同。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

  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从根源特质可以区分出这两种特质。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环境特质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忧虑性,有恒性等。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使个体朝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作用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他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

  1.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

  (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

  (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

  (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这三个因素上的不同程度的表现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格特点。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这个量表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人格大五理论

  塔佩斯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

        开放性(openness):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

     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麦可雷和可斯塔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

  3.七因素模型

  特里根等人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七个因素,构成了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

  二、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德国,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上的差异。类型理论主要有三种:

  (一)单一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是根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最典型的单一类型理论是T型人格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提出来。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T型人格的细分:根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分为:T+和T-。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方向。如赛车,探险等。T+型人格根据活动特点又可分为:体格T+类型和智力T+类型。体格T+:如运动员。智力T+:如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探新。

  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

  内向人格的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

  外向人格的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

  敏捷等。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代表,他的人格理论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人格动力论:

  人格的核心是人内在的心理事件,这些心理事件发动了行为,或构成了行为的意图。人的行

  为的动机来源在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行为的动机通常是无意识的。

  (二)人格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成分:

  本我(id):本能需要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遵循理想原则。

  本我是无意识部分,自我和超我是意识部分,属于人格控制系统。

  (三)自我防御机制

  是指自我所运用的心理策略,以此保护自己避开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种种冲突。常见的有:

  1.压抑;2.投射;3.合理化作用;4.反向作用;5.升华;6.转移等。

  (四)人格发展观

  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qi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概念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

  四、18型人格理论18型人格,又名人性人格学。是中国学者尧谷子的最新人格理论,他以人性为根本出发点,先分析出人性的十大层次,且在研究九型人格理论、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大五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十八种人格类型。其内容囊括人格的方方面面,在纵向上能把握人格的静态结构,在横向能解释它的发展及动态过程,同时具有主动、灵活、开放的属性,这样一个框架就基本能使整个人格研究系统化。人性就是人的性质,性格是人性发展的格调(级别或程度),人格是人性发展的定格。人性、性格、人格的关系:性格、人格是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性格中,相对于其它性格的最显著的性格就是人格。18个人的性质,每个有4个格调,这样共有72个性格。

  一、人性结构

  从空间的结构上讲,人性的要素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多面和多变十个基本层面。在时间的作用下,行为决定关系,形体造就特征,情感影响态度,精神成就气质,认知左右能力,目的决定计划,历史带来经验,未来设定理想,从而人性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行为关系、形体特征、情感态度、精神气质、认知能力、目的计划、历史经验、未来理想、多面多维和多变多态十大类,各类之间有过渡,因而产生新的性质,总共十八大类。

  人的性质

  1.开放性:描述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注重和谐发展;

  2.完美性:描述追求完美,重视目标计划的程度;

  3.较真性:描述对事物的钻研和完善程度;

  4.认知性:描述是否重视积累知识,包括聪明程度;

  5.成就性:描述是否注重成就的程度;

  6.力量性:描述是否愿意支配和影响他人;

  7.浪漫性:描述在浪漫程度;

  8.给予性:描述是否愿意给予他人,包含仁爱,慈孝,正义等;

  9.活跃性:描述情绪的兴奋和活跃程度;

  10.形体性:描述形体特征的状况以及重视享受的程度;

  11.疑惑性:描述是否倾向于探究他人的动机;

  12.随和性:描述和平、随和与安静的程度;

  13.传统性:描述对传统的坚守程度;

  14.自由性:描述重视自由的程度;

  15.智慧性:描述创造能力,智慧程度;

  16.想象性:描述重视想象,追求至善的程度。

  17.多面性:描述性格复杂程度;

  18.多变性:描述机敏的程度;性格是人性发展的格调,18个人的性质,每个有4个级别,这样共有72个性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