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桶挑战”会不会很快冷却?

 埂溪书楼 2014-08-23

冰桶挑战”会不会很快冷却?

阅读(1042) 回复(12)  2014-08-22 02:14:36 赞(2) 快速回复

“冰桶挑战”会不会很快冷却? 
 
      近段时间,一项“冰桶挑战赛”席卷网络。“挑战赛”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邀请其他人接力,在“冰桶挑战”中,遭遇挑战的人可在24小时内“接招”,被邀请者要么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这一活动已在全美科技界大佬、职业运动员中风靡,目前已扩散至中国。

    “冰桶挑战”借助社交网络与视频传播,原理就如在微博上发一段文字,然后@3个人是一样的,每个人@的3个人都是“三点式”裂变的传播,类似于蜂窝状的覆盖,这种形式可以“多点开花”,它借助社交网络的病毒裂变原理,区别在于@的人不同,名人肯定@名人,名人们的传播本身就有大量的粉丝及媒体关注,容易成为传播热点。

    “冰桶挑战”使各界名人在网上晒出了各式各样的冰水浇灌画面。如8月20日央视主播张泉灵在微博上贴出完成“冰桶挑战”的照片和视频,并点名国家卫计委接受挑战,一个小时后,国家卫计委用捐款的方式应战,成为第一个加入“冰桶挑战”的国家部委。张泉灵表示:“罕见病的关爱需要社会、媒体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类似罕见病研究和医师培训,得靠政府推动。”

    “冰桶挑战”一夜之间让“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也成为一个人人熟知的名词。有人把“冰桶挑战赛”以及类似点名游戏喻为“合法八卦”,认为它好玩、有趣,充满娱乐甚至无厘头色彩,这个创意能够吸引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能够吸引很多的捐款,“冰桶挑战”是一次成功的公益创新。

    “冰桶挑战”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在慈善领域的创新应用。有评论说,在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的发展、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慈善的催化剂、助推器。慈善不能总停留在办晚会、发倡议、派任务等老三样上,新人新办法,网络传播、名人效应、社交媒体等元素碰撞,往往能在新时期让慈善的市场更为广阔。

    “冰桶挑战”让人因这活动“挺好玩挺酷”而高兴进而施援。公益事业本来就是一种道德事业,但是道德并不意味着要一副严肃面孔,当然也没有人规定搞慈善就必须要与珠泪涟涟相联系。在听惯了慈善的大道理、见惯了总打悲情牌的募捐之外,有这样轻松有趣的方式也挺好,但要注意别搞成强捐。

    “冰桶挑战”的身上,可以看到有趣性、互动性、共享性、颠覆性等特征,而这正是互联网思维的特性。社会的热烈关注能推动国家在医疗技术研发以及病人医保上的一些政策,而不是让“渐冻人”被娱乐消遣,让“冰桶挑战”演变成为一场秀。不过,有渐冻人坦言,“一场秀很快就会冷却,但对渐冻人的关注是需要长期去做的”。

    “冰桶挑战”的关注更需真正关注渐冻人症。据悉,我国目前有约20万名渐冻人,患者每月进口药费用约7000元,呼吸功能丧失后,须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仅呼吸机费用每年就要10多万元,普通家庭很难承担。

    “冰桶挑战”接力,行动才是对渐冻人的最好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