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古城留住鲜活的灵魂

 苏迷 2014-08-23
记得2004年,在苏州举办的第28届世遗会上,有专家建议苏州古城要整体“申遗”,但当时的条件还不够成熟。通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苏州做了许多工作,还专门成立了国内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真是件令人高兴的大好事。
  其实,苏州申不申遗,倒还并不是最重要的。苏州的分量,在于有千年未变的城址,有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城市格局,有历史遗存的古城墙,有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加之老街区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小巷风情。这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文化瑰宝。一座古老的城市,是由各种独特的传统符号、文化的密码所构成,它们交织着、重叠着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
  当今,已经有许多城市失去了这种独特符号和文化密码。所幸的是,苏州古城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一条清晰的城市文脉,保留着许多个性化的老苏州符号。就算走在苏州的现代化大街上,也会被沿途所散发出的各种精致的苏州符号所感染:古色古香的公交车站台,凸现的是苏州古典建筑风格;道侧路口的绿地小公园,展露的是苏州私家园林的精致;璀璨星河般的宫灯型路灯,重现的是这座古老都城的千年精彩。人们来到我们这个知名度、美誉度都极高的城市,都会说:“苏州,GOOD!苏州,天堂!”是的,小桥流水,是苏州最生动的符号,它们传递着苏州一种柔情恬静的美妙风情;著名的苏州园林,是镶嵌在古城中最沉甸的符号,它所营造的曲径通幽、精致优雅,是对苏州文化符号最具象的创造。但是,仅仅这些耳熟能详的著名符号,似乎还不足以解释那么多人喜欢苏州的理由,不足以显示古城苏州的全部魅力。因为在古城园林、杏花春雨的背后,不仅只有着那些大名鼎鼎的历史遗存,还有着苏州百姓那些生动鲜活的老宅故事、有着斑驳沧桑的普通构筑、有着本土文化的情感生活。这些具体细微的文化生活元素与历史传统符号,才是苏州古城真正的历史本质。
  在苏州古城,曾有过许多古老的墙门间、深深的备弄、蟹眼天井、古典的客堂间、古老的水井、甚至那些木格窗、封火墙、石库门、石鼓礅、矮闼门、木栅板……这些我们熟悉的传统构筑和文化记忆,但经过时光的穿行,似乎越来越显得朦胧稀少。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至今,很多城市进入重建热潮,像苏州这样的传统文化古城,也要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的撞击,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高楼大厦、城铁轻轨、高档住宅、庞大车流,已经在重新切分和组建一些新的城市空间。这些曾作为苏州古城的文化象征、或者说是古城风貌的重要元素,有一些就无可奈何地隐没在历史帷幕之后。那刻录着儿时记忆的小桥、深巷、老宅,那种流动在血液中的记忆,不少已变成了道路和商铺,人们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去了——确切地说,有可能永远回不去了。
  对于一座古城来说,更新与流动总是需要的,只是希望更新的幅度不要太大,原有的古城人文、民居特色、历史影踪和建筑风格,需要原汁原味地保留。这几年,苏州山塘历史街区和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性修复整治工作,取得了修旧如故、保持风貌的良好效果,平江历史街区还获得了“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被誉为“一条活着的千年古街”,并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了泰伯庙、阊门城墙和城楼,重新展现了西中市民国建筑风貌。其它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也都在进行之中。但是古城的保护,事关历史与文化的传承,那些苏州传统的风土人情,以及老地名与俚语方言,无一不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苏州古城可说是中国古代城垣的活标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世代生活于此处、保留着传统生活习惯的原住民。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历史才会鲜活,文化方具特色,古城才会原汁原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古城的守望者。古城要“活”,就要有原住民的人文风景。没有原住民的生活,那肯定就少了一番雅致宁静的韵味,缺了一种尘埃落定的风貌。只有留下这些原住民和老民居,才会充分体现出一种本土特色和人文精神,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为他们所形成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是不可替代的,是古城的灵魂所在,对延续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此呼吁,希望有更多的原住民和老民居留存下来,为苏州古城这个美丽家园,留住鲜活的文化灵魂。
                                                                刊于2014/7/25《姑苏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