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谦称和敬称

 大学日日记 2014-08-23

谦称和敬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

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在我国古代,人际交往极其讲究礼仪。一般说来,在相互言谈或书札来往中,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与此相反,在称呼对方时,则往往用敬称(尊称),除了关系交恶有意侮辱对方外。

    关于谦称和敬称的构成,过去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我们不妨先从它说起。

    “家大” 用于当着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的谦称。如称父亲为“家父”或“家严”,母亲为“家母”或“家慈”,叔父为“家叔”,哥哥为“家兄”,等等。

    “舍小” “舍”本来是房屋的意思,如“寒舍”和“茅舍”,都含有自谦成分。“舍小”就是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的谦称。如“舍弟”、“舍妹”、“舍侄”和“舍甥”等等。

    “令外人” 令者,美好也。凡是称呼别人家中的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嫒”等。当然,除了“家”、“舍”和“令”,还有其他许多词语可以用来作为谦称和敬称。无论谦敬卑尊,论起因总和人的某一方面相关。所以,对谦称和敬称的构成,也可从此着手介绍。

    1. 缘于身份地位对自己的谦称,最常见的就是自称“鄙人”。“鄙人”的本意指居于郊野的人,引申为无地位、无文化之人,即所谓鄙俗之人;古人常用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识见浅陋。如《南史·蒯恩传》载:“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位官,自称鄙人。”

    与“鄙人”相类似的谦称还有“臣”、“妾”和“仆”等。这些本是殷周时对奴仆的称呼,所谓“男为人臣,女为人妾”,地位最低下。后来用作自谦之词,一般男子自称臣、仆,女子自称妾。如《史记集解》引张晏语:“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若今人相与语,背自称仆。”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仆非敢如此也。”“仆”字即是谦称。“妾”字之例也很多,如《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今天京剧舞台上的女子出场都自称“妾”,这个“妾”字,并不是指小老婆,而是女子的谦称。此外,“奴”和“奴家”,也是女子(通常是年轻女子)常用的谦称。

    除此之外,还常用“贱”、“小”、“卑”和“下”等词构成谦称。如称妻子为“贱内”,老头自称“小老”,道士自称“小道”,官员自称“小官”、“卑职”和“下官”,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和“小民”,等等。

    与此相反,敬称用的当然是“贵”、“尊”、“大”和“上”等词语了。加贵庚、贵恙、贵府、贵报、贵门和贵弟子,尊师、尊姐、尊姓、尊父和尊著,大名和大作,等等。

    2. 缘于辈份年纪谦称常用“小”、“后”和“晚”等词构成,如小子、后学和晚生等;敬称则用“大”和“老”等词构成,如大人、大侄子、老爹和老兄等。这里需要详说一下的是,“父”是这方面最早使用的敬称。它的本义是指父系氏族社会中司火的长者,以后遂成为男子的敬称。比如孔子的祖父是贵族,叫“正考父”,别人尊称孔子则叫他“尼父”,而通常说的“父亲兄弟”中的“父”,也是对年长男子的敬称。古代帝王对某些功高望重者也尊称为“父”,如吕尚(姜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尚父”,吕不韦被秦王嬴政尊为“仲父”,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诸葛亮被刘禅尊为“相父”。大约在周代,“父”也成为父亲的称呼,为了与其他用作敬称的“父”有所区别,故又有“生父”、家父和“本生父”这样的赘语。

    相应的,父亲的朋友称为“父执”。执,志同道合的人,语出《礼记·曲礼上》:“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意思是:你的儿女高兴地敬奉父亲的朋友,并问我从哪里来的。“公”也是这方面常用的敬称。可用于平辈,如刘邦称张良曰“公”,陈胜、吴广动员戍卒起义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甚至长辈对下辈也可以“公”相称。如汉代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削藩,其父劝阻未成,乃别曰:“公为政用事……吾去公归矣。”“子”也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多用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如宋代理学家程颐的弟子称他为“子程子”。

    3. 缘于家世财富谦称常用“草”、“寒”、“敝”、“犬”、“鄙”和“贫”等词构成,如草堂、寒舍、寒门、敝邑、敝庐、敝校、犬子、鄙乡和贫僧等;敬称则用“宝”、“金”、“玉”、“虎”和“麟”等词构成,如宝地、宝殿、宝刹、金口玉言、玉趾(如“有劳玉趾,光临寒舍,蓬草生辉”)、虎子、虎女和麟儿等。

    4. 缘于道德智慧这方面古人的自我谦称,使用较广而长久的有以下几种:“不才”,即自谦为无才之人。如《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不肖”,即自谦为不贤而不能继承祖先德行的人。如明代归有光《祭外舅魏光禄文》:“重以不肖,连蹇困顿。”“不佞”,也是无才能之意。如《战国策·赵策二》:“不佞寝疾,不能驱走。”“不敏”,即不聪明敏捷之自称。如《孟子·梁惠王上》:“我虽不敏,请尝试之。”甚至地位至尊至显的帝王和诸候也有谦称:“孤”,意谓少德之人;“寡人”,意谓寡德之人;“不谷”,意谓不善之人。除此而外,谦称还常用“愚”、“浅”和“拙”等构成,如愚兄、浅见和拙作,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和“拙妻”;敬称则用“明”、“哲”、“仁”和“高”等构成,如明公、哲嗣(对别人的儿子的敬称)、仁兄、高见和高招,还有一个“贤”,用于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妻、贤侄和贤婿等。

此外,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职位有关的敬词,还有“台”,如兄台、台鉴、台启,问别人表字叫“台甫”;“钧”,一般用于尊长或上级,如钧座、钧鉴和钧启;“座”,一般是下属对上级的敬称,如叫军长为军座、师长为师座、团长为团座、处长为处座、局长为局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