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上声读音小常识 1. 上 + 阴、阳、去:上声读作 2→1的小降调。 例如:表哥、改革、稿件、简单、友爱、祖国。 2. 上声+上声:前一个上声的调值与214变为35,与阳平调值相同。 例如:保险、表演、打扫、古典、景点、冷水、米粉、取暖、洗澡、友好、总理、总统。 3. 上声+上声+上声: ① 如果前两个字是双音节词,那么前两个字与阳平读音相同,第三个字仍读上声。 例如:苦井水、领导组、演讲者、洗澡水、小米饭。 ② 如果后两个字是双音节词,那么第二个字与阳平读音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仍读上声。 例如:好领导、老厂长、领奖赏、小组长、有本领、找粉笔。 4. 上声在轻声前多数读半上: 例如:“脊梁”:正确读音 5.“一”的变调: “一”字的单字调是阴平,调值为55。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调值由55变为51,与去声调值相同;在去声前面时,调值由55变为35,与阳平调值相同。 例如: 6. “不”的变调: “不”的单字调是去声,调值为51。在去声前面时,调值由51变为35,与阳平调值相同。 例如:不对、不够、不过、不去、不要。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条目和一些拼音读物中,为简便起见,“一”注原调阴平,“不”注原调去声。但我们在读变调的时候,要按变调来读。 7. 声调: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 声调也叫字调,它是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 声调的实际读音叫做调值,区别不同的意义。相同的调值归纳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类别,叫做调类。 普通话有高平、中升、降升、高降四钟调值,分为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四个调类。 在教学中,常常把这四个调类称作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记录声调,一般用五度标记法。普通话声调的标记如下: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分别用“....”四个符号来表示声调。 声调符号要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上面(i 和u相连时标在后面的元音上),轻声不标调。 诗歌朗诵会上常读错的字: “血”:正确读音 “脊梁”:正确读音 “jí
liang”(“梁”读轻声),不读 “载”:正确读音 “zài ”,不读 “zǎi
”。词例:承载、载重、载歌载舞----“载”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