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砚墨遗香 2014-08-24

    青铜镜是古代梳妆照容的生活日用品,也是中国青铜器中自成体系、价值极高的工艺美术品。自史前铜石并用时期诞生,延绵发展到清代,距今约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铜镜也是中国青铜器铸造史的一个延续和独特风景。我国夏、商、周被称为“灿烂的青铜器时代”,然而到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衰落,被更先进的生产力代表铁器所取代,但青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并没有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可以说,古铜镜在青铜文化的大家族中是独立和自成体系的,或者说是青铜文化的延续。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中国青铜镜最早发现于齐家文化墓葬中,比中原的夏文化稍早一些。1975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出土了一件青铜镜,直径6厘米,厚0.3厘米,镜面有光泽,镜背中央有一个桥形钮,未施纹饰。
  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的青铜镜都比较小,制作不够精致,背面有简单的阳线几何纹。齐家文化的时代略早于公元前20世纪以前,可能和早期的夏文化交叉,但是夏文化遗址中没有发现过青铜镜的遗存。齐家文化三角纹镜,直径14.6厘米,弓形钮,无钮座。钮外饰凸弦纹三周,内圈平素无纹饰,中外圈三角纹大小不等,不甚规则,是我国目前发现较早的铜镜之一。
  齐家文化以后,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很少出现过青铜镜,直到在商代墓葬中发现了少量的、背面有几何纹的青铜镜。
  两周时期各地的墓葬中也有青铜镜发现,数量比商代稍多,但总量也就十件左右,质量比较差。背面光素或饰简单的几何纹,镜钮的形式则稍多,有桥形、橄榄形、长方形等,镜都较小,一般直径在10厘米以内。
  青铜镜在战国时期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一种新颖的生活日用品,图案、纹饰和制作技法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就目前所知,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地区,尤其湖南省,是出土青铜镜的主要地区。
  战国时期的铜镜纹饰多种多样,山字纹铜镜通常以饰山字形数量命名,以三山青铜镜、四山青铜镜为多。连弧纹镜、龙纹镜,战国时期也相当流行,通常在镜背后镌刻三条或四条龙纹,使龙纹成飞腾状,显得异常矫健有力。龙纹镜,战国。直径15.2厘米,四弦钮,圆钮座。主题纹饰为三组变形龙纹,龙身盘曲,如枝蔓,龙与龙之间相交处饰勾连菱形图案。
  秦汉之际,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西汉早期墓葬中,基本是战国镜的式样,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的六山镜,与战国同类镜并无差别,很可能沿用战国的铸镜工艺。政治上的改朝换代并不等于青铜镜工艺也会迅速改头换面,工艺制品的表现内容和风格的变化,往往要晚得多。西汉青铜镜纹饰内容的改变,大致在武帝时期,这时休养生息政策获得成效。在这种条件下,青铜镜铸造业的发展,乃是必然。铭文镜在两汉时期出现,常见有博局纹(TLV纹)、蟠龙纹、草叶纹、星云纹等。星云纹镜,西汉,直径13.2厘米,连峰钮,圆钮座。内区饰弦纹和连弧纹;中区饰四枚大乳钉,其间饰弧线相连的小乳钉;边缘饰连弧纹一周。铭文镜主要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流行。
  在西汉晚期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青铜镜,称透光镜,它的边缘较厚,文字也有相当的厚度,而镜底较薄,钮座外围连弧纹,也比较厚,镜的厚薄差距颇大,这是由于铸造时应力分布不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曲率适当的磨具,在加工时增加压磨的力度,可以使镜面产生不易觉察的变化。这种形变相应于铜镜的凹凸面,从而使镜子在反射日光时产生明暗不同的效果。“见日之光”透光镜,西汉。直径7.4厘米,半圆钮,圆形钮座,内区为内向八连弧纹,外围有八字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盛行于东汉的四灵神故事镜,稍晚于博局纹镜出现,在新莽时期已有铸造,最后为汉画像镜所替代。东汉中期出现的东王公西王母镜,以浅浮雕的手法表现神人瑞兽等图像,不再是平整的浅刻。这时期浅浮雕的特征是纹样的细部刻画,如眉、目、衣褶等仍用突出的细线来表现。车马镜,东汉。大圆钮,钮外饰高浮雕神人、车马。
  西汉以后,用失蜡法铸造青铜镜,进一步提高了铜镜的铸造质量。镜的蜡范用滑石制成,滑石的优点是雕刻比较容易,极精细的纹样都能得到体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事频繁,社会极不安定。青铜原料严重不足,导致了铁镜的铸造。到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唐朝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精美的青铜镜再度出现,并在纹饰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唐代铸镜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盛唐时期,由于交通发达,与国外频繁的交往,以及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唐代各种艺术绚丽多彩。青铜镜在造型、装饰工艺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创新。纹样丰富多彩,既有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又融入国外的艺术精华,使纹饰活泼自由,富有生活气息,改变了过去镜纹饰图案化的传统。
  在唐代宫廷中常用上等铜镜作为对下属的赏赐。在唐代出现了形式多样化的青铜镜,除方、圆形外,还有菱花、葵花、六角、八角、亚字形等。纹饰繁多,题材广泛。海兽葡萄方镜,唐代。边长17.1厘米,伏兽钮,内区以钮为中心,置六兽,问饰葡萄缠枝,有鸟雀蝴蝶,采用高浮雕技法。鸟兽菱花镜,圆钮。内区饰枝蔓向两侧弯曲的宝相花四枝,并对称饰凤凰、瑞兽、蟠龙等等。镶嵌螺钿人物花鸟镜,唐代。直径23.9厘米,圆钮,纹饰用螺钿镶嵌成一幅图画,画中两老人坐树前,图中有犬、鹦鹉等,在其间点缀草石落叶和工艺珍品。
  唐代以后,中国的铸镜业日趋衰退,铜的成分有比较大的变化。
  宋代的镜形式多样化,有钟、鼎、心、盾、瓶等形状,以及带柄镜等。洛神菱花柄镜,宋代。直径12.6厘米,长柄,镜上方一轮明月。月光下,海浪中一童女手持华盖;一仙女亭亭玉立,若有所思;一童男双手捧物,仰望仙女。宋镜纹式多样化,受当时绘画的影响,有花卉、人物、故事、八卦等。宋镜有官府经营,也有私家经营的,湖州镜有的标明牌号或广告用语。
  元代铜镜少有创新。一般大有较大边缘突起,图案呈高浮雕。仙鹤人物镜,元代。直径9.7厘米,元宝形钮,镜背画面分三部分,上饰阙楼和一对相向飞翔的仙鹤,中饰四个儿童嬉戏,下饰一对公鸡、莲花、杂宝。纹饰有八宝如意、五子登科等、状元及第等。
  明代铜镜纹饰主要有三元及第、福寿双全、寿比福海等。五子登科镜,明代。圆钮,无钮座。饰“五子登科”四字,每字内侧对应“喜”字,用方框圈起,“五”字左右方框内各铸“胡聚盛号青铜明镜”。
  清代铜镜纹饰主要有福寿双全、寿比福海、状元及第。明末清初玻璃镜大量输入,照容清晰,逐渐博得人们的好感,并被普遍流传使用。至此,青铜镜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古代铜镜的精品主要集中在战国、两汉和盛唐三个时期,它们是古铜镜的制造高峰期。无论是从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还是艺术风格,这三个时期的铜镜都是最值得投资的。目前,市场上的古铜镜收藏价格,也是这三个时期的价格为最高。相对而言,宋、元、金时代的铜镜价格较低,明、清时代的铜镜价格就更低了。从品种来看,汉代的重圈铭文镜、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隋唐的瑞兽葡萄镜、花卉镜、花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均是镜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特殊镜种,譬如镏金、错银、镂空彩绘、螺钿、金银平脱、贴金贴银等更是珍贵。

    辨别铜镜好坏、判断其市场价格的4个标准:第一,艺术性要高,即从其图案、铭文、形状和材质等方面去考量,要能反映古代高工艺、高品质的图文设计和制作,如战国镂空镜,汉唐镏金、嵌螺钿、金壳、银壳、透光等特种工艺镜。第二,品种要稀少,最好能见证一段历史事件,如唐代打马球镜,证明了足球起源于中国。第三,品相完好,即保存状况好。由于铜镜多是入土陪葬埋藏之物,所以出土后的铜镜最好是锈蚀程度越小越好,其中银光灿灿的“水银镜”或者黑漆如墨的“黑漆古”都是收藏佳品。第四,纹饰的清晰度也是关键,在铜镜收藏中很讲究版模,头模镜最受欢迎。所谓头模镜,是指第一次浇铸的铜镜,纹路清晰价值超过二模三模。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永康元年神人神兽画像镜(直径16.3厘米  重820克) 东汉。画像镜是东汉时期开始流行的新镜类,一般铸作精良,纹饰采用高浮雕技法,图案隆起突出,具有强烈的立体感,生动的视觉效果。这枚铜镜铸造精湛,纹饰华丽无比。永康元年为公元167年,此镜为东汉纪年镜中的绝佳珍品。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练形团花镜(直径16.5厘米  重400克) 隋。主纹为六个团花,内置菱花,团花间隙处饰有花卉,纹饰繁缛工整,疏密有致。周缘有一圈铭文,共三十二字,书体俊逸清秀,词藻华美,情调浪漫,本展览的名称“练形神冶,莹质良工”即出自于此。

 

瑞兽葡萄镜(直径24厘米  重1050克) 唐。内区为高浮雕,装饰姿态各异的瑞兽,或蹲踞、或奔跑、或跳跃,并配以葡萄。形体厚重,造型独特,纹饰精巧豪华。瑞兽葡萄镜是外来文化和中国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始建国天凤二年常乐富贵镜(直径16.6厘米  重690克)新莽。系公元15年的铸品,为少见的新莽纪年铜镜,也是新莽时期的标准器

银平脱花鸟狩猎仙人纹镜(直径20.4厘米  重1098克) 唐。纹饰采用了金银平脱法制作,将银薄片刻成各种纹样,粘贴在素地上,髹漆数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这种装饰方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而整个镜面色调和谐,给人富丽优雅之感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青铜镜收藏与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