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江油涪江六峡 涪江六峡北起平武县响岩扇铁沟,南至江油武都白石沟,全长约30多公里。自扇铁沟向南,这六个峡依次为石门关峡、平驿峡、喇叭峡、藏王寨峡、牛鼻子峡、挖金峡。武都引水工程蓄水后,涪江六峡将成为天然画屏,其风景可与长江小三峡媲美。今有人根据李白诗意将峡谷名称延伸成为芳春峡、飞瀑峡、青天峡、燕云峡、六龙峡、画屏峡,当然有些牵强附会,新名称与老地名所对应的景点也可能有所不同。
![]() 涪江是绵阳的母亲河,涪江的源头为松潘雪宝顶,那里有黄龙、九寨沟和王朗自然保护区,是一片净土,,平武境内的涪江水质清亮透明,峡区环境优美,绿水衬以青山黛黛,芳草茵茵,溪流声与鸟鸣声不绝于耳。涪江六峡两岸有一段峡谷,特别二郎洞一带的峡谷壁几近直立,十分险奇,1500m以上的山峰有10余座,山峰一个接着一个成阶梯状排列。涪江六峡四季有景,春季江水如黛,鸟语花香;夏季凉风习习;秋季红叶幽谷;冬季重峦叠嶂黑白分明。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很多人都以为是李商隐写长江三峡的事,殊不知这是李商隐是在三台(古梓州)涪江岸边写的对故土家人的思念写的诗词。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也是在涪江边写的。 据考证,涪江是古蜀人从北方往成都平原迁徙的通道之一,涪江峡谷是三国邓艾灭蜀的阴平古道,阴平古道在穿过涪江峡谷后就离开峡谷,沿绵阳九岭的方水,西转到安县花荄,经黄土、安昌,过桑枣、秀水、迎新,沿着龙门山脉通往成都,涪江峡谷是成都平原与北方中原交流的一个重要通道。 2013年8月武都水库正式蓄水至658米的正常水位,2015年夏季,涪江六峡即将开放,大家可趁现在人少时,徒步在涪江六峡,捷足先登,思古幽情。 涪江六峡从武都极乐寺开始,第一峡是画屏峡(旧名挖金峡),名字出自李白诗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左岸是飞檐斗拱的极乐寺,这里可远望左岸的观雾山、药王谷,云绕雾漫,亦幻亦真;右岸连绵的山后面是窦团山。 ![]()
![]() 第三峡燕云峡(续牛鼻峡),在白石沟附近,水面上开始出现野鸭白鹭飞翔,得名来自李白的诗歌 “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亭”。峡谷里,野鸭与白鹭在山水之间起飞,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燕云峡岸边的山崖,曾是邓艾伐蜀之路,这里今后将修建军营,重现“魏国伐蜀”的历史。
![]() ![]() 第四峡是青天峡(旧名藏王寨峡 +喇叭峡),取自“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或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反正这里最是雄伟壮奇,山崖上有邓艾伐蜀时修建栈道留下的洞,这里将重建栈道,让人感受绝壁千仞的蜀道之奇险。
![]() ![]() 第五峡飞瀑峡(旧名平驿峡),若是雨季,据说能见到“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景观, 陡立的山崖常年经受风雨而形成的岩石,有如山涧水飞溅而下。
![]() ![]() ![]() 涪江六峡景色真是一轴水墨丹青壮丽画卷...... 体力好的话,乘去平武的车在煽铁大桥下,步行到北城乡七个小时,然后乘班车回武都,回江油,回绵阳。 要轻松的话,可捡精华段徒步: 绵阳—江油南站(40分钟),在公交汽车总站大院乘坐中坝-武都的中巴车(25分钟),到武都后,在武都搭乘北城乡(东坪村)中巴车到原来北城乡旧址白石沟处下车,从六峡第三个峡燕云峡(旧牛鼻峡中段)起步, 椒园村回返,其间穿越牛鼻峡、藏王寨峡、喇叭峡三个峡,往返22公里。燕云峡两岸的山势平缓,湖面宽阔,北城人去镇空,都搬迁了,今后这将是水库第二大水面,石子路两边长满了芦苇,行4公里,来到代东村,正式进入旧名藏王寨峡,对面主峰腰悬岩高达2354米,从河谷到山顶齐刷刷如利刃划过,藏王寨峡标志:山腰有小村落名云顶村,旁边有一座镜面山,山上有一洞叫二郎洞,山上有五显庙,腰悬岩气势如直插天空的的鹰嘴。这里最早俗称的二郎峡,二郎峡应该是藏王寨峡和喇叭峡的统称吧,不管叫什么,这里就是六峡最美的峡谷,涪江在此最窄处只有14米宽只见涪江两岸奇峰耸立,绝壁千仞,夹滔滔江水,峰峦层叠,蔚为壮观。 峡江一直在围着腰悬岩转,一路险绝的美景3公里,出了藏王寨峡紧接着就是喇叭峡,喇叭峡在叫大石头附近,其标志:两岸石壁将合未合状如巨门的石门峡,江面形如喇叭,美景也有3公里多,再往前就是椒园村附近的飞瀑峡了,从白石沟到椒园村其间11公里是涪江六峡的精华,匡山青有数次穿越经验,他说过,观赏涪江六峡精华是在代东、大坪、椒园村一带,又是理想的拍摄点。 江回路转时要时刻注意回头看阳光是否照入峡谷中哦,由于涪江六峡是南北走向,早晚的最佳斜光进不了峡谷,照亮不了陡峭的岩石和江面,因此对摄影很不利。
椒园村到窝坑里4公里,这是第五峡平驿峡,从窝坑里开始要离开峡谷向左绕一段很长的路,直线1公里距离要绕5公里一个小时。双凤村到铺子堂4公里,铺子堂到南泽村4公里。 过平驿铺的平驿峡、南泽坝的石门关峡再走1公里最后到煽铁沟上105省道,总计行程约30公里,到接省道105(平通与响岩之间),乘顺道班车返回江油。 另外,北城乡的大桑园涪江岩壁上,生长着被称为熊猫草的距瓣尾囊草,全球仅存的2000株这里有1529株,武都引水工程将淹没这些距瓣尾囊草最主要的栖息地,目前这些珍稀草已经移栽到对面藏王寨的新春乡岩壁边,据说移栽植地的每一块石灰岩,都是从大桑园原生地一块一块地背运过去。
![]() 徒步要走新路,偶尔有路时可下老路去拍照水鸟和峭壁,现在,库区蓄水,一部分老路被水淹没,老路还有落石现象,下去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请看512地震后有骑行者穿越对这里的描述: “过北城约五公里,壁立的峡谷和交错的峰峦在雾霭中朦胧地站在你的面前,崩塌的山体,“路”已非亲临者想象。往里走,峡谷变得愈发深邃,阴霾的天气给峡谷增添许了多阴森恐怖的成分。过北城后的峡谷中已是绝无人烟,鸦雀无声,寂静得叫你毛骨悚然。起伏的山道开始变得千疮百孔,崩落的岩石零星的洒落在荒草丛生的山路上。过二郎洞到到马坎路上,巨石列阵,根本无法骑行了,乃弃车探路。仰望左侧,突兀的山崖在头顶虎视眈眈地俯瞰着你,俯视右侧悬崖下,轰鸣的涪江奔流而去,且两岸的峭壁相距很近,近乎遮天蔽日,前后无路可走了,真的有一种阴森的恐惧从心底爬出……” 另外,涪江的东岸看涪江六峡的路,恐怕只有云顶村的腰悬岩最好,武都有中巴车开往云顶村,上下午各有一趟。 具体发车时间可电话咨询开中巴车的小王师傅:13458447528,6:40有趟车,下午2:30有趟车, 徒步走涪江六峡的时候,向山民问路时,多数老乡会不知道涪江六峡的具体位置。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