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曲讲义

 zcm1944 2014-08-25

 (2014-08-24 10:11:13)

原文地址:元曲讲义作者:楚月秦楼

元曲讲义

董伯顺

戏剧相对于散文、小说来说不是语文重点,但她仍不失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高考经常考它。例如97年、98年、2000年都有这方面的试题,所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什么是曲?

广义  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

狭义  宋以来南曲和北曲的统称。

南曲  宋元时期的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婉转,以萧笛等乐器伴奏。现在的一些南方剧种,如越剧、黄梅剧等的声腔仍深受其影响。

北曲  宋元时期的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盛于元代。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字。大都以弦乐伴奏,音调朴实高亢。现在的北方剧种,如河北梆子、评剧等,在声腔上仍深受其影响。

(二)在形式上的分类

[转载]元曲讲义[转载]元曲讲义


           套曲 由同一宫调的几只曲子组成

[转载]元曲讲义   

           小令 由一支曲子组成

曲 

[转载]元曲讲义           杂剧 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戏曲 

           传奇 以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

① 套曲 是由同一宫调的许多曲子组成。如《窦娥冤》第四折的宫调是“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等是曲牌,同属于正宫宫调。再如《高祖还乡》就是由“般涉调”统帅下的“哨遍”、“耍孩儿”的曲子连贯而成的。“般涉调”是宫调的名称。宫调是表示曲牌声音高低的名词。 “哨遍”和“耍孩儿”都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题目。

② 小令 由一支曲子构成。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 杂剧 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但影响最大的是元杂剧。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多种词曲艺术发展而成的。剧本一般分为四折,有时还加一个楔子,即所谓的“四折一楔子”。个别也有五折的和多折的。前者如《赵氏孤儿》,后者如《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套曲。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加在第一折前面,也有加在折与折之间的,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楔子的作用是对故事情节做简单的介绍。元杂剧有 “旦本”和“末本”的说法。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元杂剧一般都是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很少有例外。例外的有《西厢记》,其中有莺莺、红娘、张生轮唱。

④ 传奇 “传奇”一词有三个意思:a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B小说题材之一,以情节奇特、神异见长,故名,一般用以指唐宋文人用文言写的短片小说;c明清时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这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传奇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每本四五十出。代表作有《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三、元杂剧的行当

元杂剧的行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旦:正旦  老旦  花旦  贴旦

末:正末  外末(次要角色,老年男子)

净:副净  二净等

以职务和身份还可以分为:

驾:皇帝  孤:官员  卜儿:老年妇女

孛老:老年男子  徕儿:儿童  洁郎:和尚

京剧行当:

生:扮演男性人物

老生  扮演中、青年男子,带髯口。一般都是正面人物。

小生  扮演青少年男子。分为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穷生等

武生  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长靠武生的身份一般是将军。扎靠,表现马战;短打武生的身份一般是侠客等,不扎靠,表现步战。

旦  扮演女性人物。

青衣  元杂剧叫 “正旦”,扮演中青年妇女。重唱功,因穿青色  子而得名。一般都是贫穷悲苦的正面人物。

花旦  扮演天真活泼或性格泼辣的青少年妇女。表演上重做工和念白。

老旦  扮演老年妇女。如佘太君、岳母。

彩旦  也叫丑旦,扮演滑稽、奸刁的女性人物。如媒婆、鸨儿之类。

刀马旦  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女将军,象穆桂英、樊梨花等。扎靠,表现马战。

武旦  扮演女侠、女仙、女妖等擅长武艺的女性人物。不扎靠,打出手。例如十三妹、青蛇等。

净  性格面貌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俗称“花脸”,花脸分为“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的人物身份高贵,举止稳重,重唱功,例如徐延昭。架子花脸性格暴躁,行为莽撞,重念白和做工。例如李逵、张飞等。

丑  扮演语言幽默,行动滑稽的人物。想浪荡公子、樵夫、店小二之类。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称小花脸。

四、宾白科介

“宾白”即剧中人物的说白,因以“唱”为主,所以“白”为宾,故曰“宾白”。宾白分为独白、对白、旁白等。“科介”是关于剧中人物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如“把盏科”、“挥泪科”;“坐介”、“笑介”。元杂剧称“科”,南戏、传奇称“介”。例如《牡丹亭·闺塾》中陈最良出场“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看介”:“这早晚还不见女学生进馆,……”

五、散曲和杂剧的区别

散曲只有唱词,无宾白科介,是用来清唱的;杂剧既有唱词又有宾白科介,是用来演唱的。

六、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四大家无王实甫。

七、元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流行于中国北方。南戏一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元杂剧的结构是“四折一楔子”,结构紧凑。南戏情节曲折,丰富,一本往往四五十折,结构不如元杂剧紧凑。元杂剧有“旦本”“末本”之分,由正旦或正末主唱;南戏无旦本末本之分,各角色的可分唱,可合唱。关于人物动作表情,舞台用语,元杂剧称“科”,南戏叫“介”。

八、南戏的代表作

《琵琶记》——高明(则成)著    《拜月记》——施惠著

《白兔记》  《荆钗记》   《杀狗记》

说明:施惠的《拜月亭》是按关汉卿的《拜月亭》改变的。内容情节大致一样,都是描写书生蒋世隆和小姐王瑞兰的爱情故事,只是施剧情节曲折一些。关汉卿的《拜月亭》原名是《闺怨佳人拜月亭》。

九、词和曲的区别

词有词牌,曲有曲牌;词牌和曲牌有同名的,有近似的。二者句式大都参差错落,不易区别。但二者也有不少不同之处:①词语言雅洁,多是书面语,很少有口语;曲语言通俗,常用口语。②词格律要求严谨,不能用衬字;曲格律要求不甚严谨,可以用衬字。如元杂剧《窦娥冤》中的“也么哥”之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