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师专业精神的“定格”
11月1日,为了筹划和改进我省未来几年中小学教师的远程研修工作,省教育厅邀请部分市县教育局长、中小学优秀教师、高校专家等,召开了一次务虚会。在会议一开始我就强调:今天的会议是一次诸葛亮会议,希望大家畅开心扉、直抒胸意、直奔主题,大家的发言没有对错之别,只有思想高下之分。 对于这次会议,师训中心在组织协调方面非常重视,请每位与会者作了精心的发言准备,除3位专家外都作了汇报课件。 这次会议,从上午到下午,我一直在倾听。应该说,各位专家的发言都很精彩。对于这些意见或观点,有的我非常赞同,有的并不苟同,但在大家发言过程中,我没有做任何插话。我想,这既是对大家的尊重,也创造了一个让大家充分表达思想的安全的心理空间。正因为如此,大家才能放开心灵,畅所欲言。 按照事先确定的发言顺序,轮到翟厚岚老师发言了。翟老师是山东省首届齐鲁名师,自2008年启动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以来,一直担任物理课程团队的副组长。翟老师在我省名师队伍建设、在带领高中物理学科专家团队等方面都发挥了卓越的作用。她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担任山东师范大学附中物理教研组组长,还亲自做班主任。鉴于翟老师对我省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我省推荐翟老师担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学科委员。 翟老师的发言首先从教师业的定位开始的。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n 教师的定位:传道、授业、解惑 n 培训的目的: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包括:形成教师专业的精神、知识、技能。帮助教师转变行为。 n 教师更关注:教学的成绩。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的提高。 n 教师多忽视:教师行为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没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缺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技能。轻视自我规划和主动学习。 n 学校已关注:教师全员育人。关注社会实践等课程的研发,但还很不够,缺乏开设新课程的人手和能力。 她说: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但教师职业的首要任务是传道,是解惑,而不是授业。翟老师认为,教师培训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精神。现在老师们关注的就是教学成绩。自己过去也是这样,研究学科教学、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多,而很少研究学生。如果自己能拿出过去研究物理学科1%的时间来研究学生、研究如何培养人,自己的教育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她说到最近自己遇到的难题,她带的班上有两个学生,一个休学、一个退学了。尽管自己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最终还是无法把这两个学生拉回来,这件事对翟老师的打击很大。她说:自己没有能力把这两个学生拉回来。谈到这里,会场里突然没有了声音,大家都把目标聚集到了翟老师身上,翟老师的表情特别沮丧,接着人们听到了翟老师的啜泣声。霎时间,会场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过了片刻,翟老师才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说自己每当想到这里,都很难过。自己缺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技能,真的很难过……。 她说,现在学校已开始关注全面育人了,每个老师都要带学生,自己正带着15个学生。学校也非常重视开发社会实践课程,关键是要注意社会实践课程的实效性,要真正有价值。谈到这里,翟老师列举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鹏校长的认识和做法,很有启发。唐江鹏校长说;现在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去打扫卫生,其实养老院的卫生有专人负责,用不着学生去打扫。他们学校让学生到养老院不是去打扫卫生,而是让孩子们去陪老人聊天,通过与老人们的交流,老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孩子们的人性得到了滋养。现在,锡山高级中学每周都有学生去与老人聊天,一次去一个班。 尽管务虚会已经过去几天了,但翟老师为自己留不住两个学生而深深自责的情景却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中,震撼着我的心灵,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大脑中。 我在想,翟老师“定格”在我脑海中的影像,是一种伟大的教师专业精神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人关于教师专业精神的本质定位就是教人做人的,而不是传授知识的。今天,中国教育迫切呼唤这种教师专业精神的回归。这是中国教育的希望,这是中国教育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