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只要画一条表示阴阳度大小的数轴,最小值为-10,最大值为10 。规定五行中土的阴阳度为0,河图数零点的阴阳度为-5,洛书数零点的阴阳度为-10,就可以把五行方位说、河图、洛书、八卦纳入一个逻辑系统。把二维的五个五行方位都分别分出里外“有合”的两个方位,便可画出三维的河图;根椐河图三维方向的相互作用,便可画出八卦卦象;《说卦》记录了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洛书逆式、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神也者、洛书顺式、乾坤六子六种规律,其中洛书逆式、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逆数,神也者、洛书顺式、乾坤六子为顺数。 关键词: 阴阳度、太虚、洛书变换式、先天八卦变换式 来区别、划分这五类子对象。而河图、洛书则以数字的形式,更直接地向我们揭示:在《易》学中,要根椐我们所要研究的所有对象的阴阳度的不同这一标准,为这些对象分类,如图1(以绝对大小观念的∞为10个单位) 显然,一.-3与六.7“有合”而为北水.4(-3+7=4),二.-1与七.9“有合”而为南火.8(-1+9=8),三.1与八.-9“有合”而为西金.-8(1-9=-8),四.3与九.-7“有合”而为东木.-4(3-7=-4),五.5与十.-5“有合”而为中土.0(5-5=0)。通过这种“有合”变换,五行所表示的五个方位又分别分出里、外两个方位,令一至五表示里方位,六至十表示外方位,这样,五行所表示的五个方位就变换成了河图数所表示的里北.一.-3、外北.六.7、里南.二.-1、外南.七.9、里西.三.1、外西.八.-9、里东.四.3、外东.九.-7、里中.五.5、外中.十.-5这十个方位,如图3(1)。 按河图数的多少画点,奇数画白点,偶数画黑点,我们便可由图3(1)画出河图,如图3(2)。河图方位为三维空间方位,可以看出,以往对河图的五行方位的理解是错误的,正好把东方木与西方金给解释反了。河图也是一个仰观天文图,头南脚北、左西右东、面里(天)背外(地)。 把河图的里外、南北、东西三个三维方向维分别分出阴阳,便可画出三爻的八卦卦形来,分别阴阳的标准就是《系辞》中的“天地之数”中的“天”与“地”。“天地之数”就是河图数,奇数为“天”,偶数为“地”。令奇数“天”为阳(用一表示),偶数“地”为阴(用--表示),根椐图3(1),以里外维的“天”五为阳,“地”十为阴,画第一爻;以南北维的“天”一“天”七为阳“地”二“地”六为阴,画第二爻;以东西维的“天”三“天”九为阳,“地”四“地”八为阴,画第三爻,便可画出坤、艮、 坎 、巽、乾、兑、离、震八个卦形来,分别表示外西北、外东北、外西南、外东南、里西北、里东北、里西南、里东南八个方位,参看图4(上南下北、左西右东、绿里红外)。 那么,如何求得这八卦的阴阳度呢? 如果我们把图3(1)中的五与十也理解成通过“相得”作用而产生的方向维,那么,七′.4与八′.6“相得”为五.5,二′.-6与三′.-4“相得”为十.-5。使图3(1)中的一.-3、二.-1分别与相得为五.5的七′.4、八′.6重合,六.7、七.9分别与“相得”为十.-5的二′.-6、三′.-4重合,图3(1)就变成了图5的形式。这样,我们便可以求得外西北坤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7+(-9)=(-8)〕为(-8)相当于洛书数一′的阴阳度;外东北艮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7+(-7)=(-6)〕为-6,相当于洛书数二′的阴阳度;外西南坎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9+(-9)=(-4)〕为-4,相当于洛书数三′的阴阳度;外东南巽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9+(-7)=(-2)〕为-2,相当于洛书数四′的阴阳度;里西北乾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3)+1=2〕为2,相当于洛书数六′的阴阳度;里东北兑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3)+3=4〕为4,相当于洛书数七′的阴阳度;里西南离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1)+1=6〕为6,相当于洛书数八′的阴阳度;里东南震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1)+3=8〕为8,相不于洛书数九′的阴阳度,参看图4。洛书数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与八卦一样,都是表示外西北、外东北、外西南、外东南、里西北、里东北、里西南、里东南这八个方位。八卦重点揭示的是组成这八个方位的三个方向维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洛书数重点揭示的是通过这种作用而产生的这八个方位的阴阳度大小。在《周易》中,这八个方位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并且在其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使这八个方位由仰观天文的三维空间的八个立体方位变换成图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