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坦利·克罗:《期货交易策略》6

 快乐眼镜 2014-08-26

 (从1985年6月到7月,市场锁在70.00到73.00的狭窄区间内。后来许多现场操作者预期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就要发表利空的声明,纷纷做了很大的空头仓,虽然如此,7月26日市场向上突破,开启了大多头走势,直到90.00。许多大户和抬轿子的人身陷轧空的窘境(以前他们常对别人玩这种把戏),亏损了数千百万美元。他们犯了什么错?他们是在多头市场中听了空头的小道消息。)

这件不幸的往事给了我们很清楚的教训:要玩就要在真实的世界中玩。我们务必当心那些好传小道消息的人,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耳语和免费的建议。当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结论,与市场的预测走势相互抵牾时,不管技术性的结论,或者死抱着逆势仓位且不设保命停损点的话,那你无异置自己于险境之中!

过了不久,我到日内瓦去,这个教训更是真确。那时有个瑞士同行跟我聊了起来,谈到操作利率的事情。他用十分怀疑的语调问:“你们那里的投机客怎么有办法靠耳语和电视、报纸上所谓的新闻分析,去操作这个市场?每次有所谓的博学专家大谈通货膨胀、赤字、预算平衡、利率该涨跌时,市场总会鸡飞狗跳。甚至于你们那边有个绰号叫死亡先生的著名经济学家,徒子徒孙只要宣布他要出来讲话,市场就会大跌,真奇怪。”

我真的不能不同意这位朋友的看法。他对美国风土人情的了解,使他把金融期货交易描述成“笨蛋的游戏”。没错,我们全都听过不少人高谈阔论,预测利率的可能走势,大谈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比方说,我们老是听到有人在说削减预算赤字的努力碰壁、联邦准备理事会就要放松(或紧缩)银根、某一准备银行的副董事长表示经济可能开始过热、某位本来认为通货膨胀压力下降的人士据说已经改变他对通货膨胀的看法。

每次上面所说种种看法见诸电视屏幕或报章杂志时,观察联邦准备银行动向的人和金融期货市场上的赌徒就会想从中找出逻辑上的涵义,并与市场上正出现的情形连联想在一起,或者去探测市场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走势。在此同时,极少数精明谨慎、行事有规律的操作者,还是一如既往,追随价格趋势和以客观的技术分析为蓝本,下好(通常)必赢的赌注。他们不甩政治性的声明和任何口号,坐在一旁看着别人所做的表演,等着即将上演的好戏。

尤其是在市场激烈波动的期间,更有必要把注意焦点放在市场趋势的客观分析上,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分析,同时要忽视全部专家所说的话,以及因为那些话伴随而来的骚乱和“警讯”(当然,要做到后面这一点并不容易)。

我发现自己最近也跌进同样的陷阱里,而这是很不应该的。我本来是很心平气和地坐在桌前,看着图形和那小小的彩色屏幕,至少到那时为止,还很成功地避免在明显的空头走势里做多利率期货。可是在我翻开某份商业专业报,看到总统对于当时进行中的两党赤字缩减谈判的谈话,可以感觉自己的脉搏加快。为什么我要去注意这种事情,而最重要的,为什么要让这种事情影响我进出市场的动作?不过了没多久,我拿起电话,心情十分平静地以市价买进不少公债期货。很明显的,我是在走势稳固的强大空头市场里逆势操作,而且是在一个小小的技术性反弹处买进。如果要有什么动作的话,那应该是卖出,不是叫买进。那为什么我没有“躺下来,直到情绪过去为止”呢?事后回想起来,我当时是屈服在两种因素交互激荡之下,其一是我有一种不知节制一厢情愿的想法,另一则是希望自己能在市场之中(我给自己找理由说,价格看起来似乎太低了,再卖也没多少空间),这笔操作赔了钱,可以给我另一个日后回想的教训―――也就是:在稳固的价格趋势中,想要逆势抓头部或底部,对个人的财富绝对是有害的。

本书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两件事情,一件事是操作期货时务必守纪律,知所节制,另一件事是要采取客观的方法。我们都曾经有放松警戒的经验,也都曾经忽略掉市场的技术面。(大体来说,只要我们想看清楚,市场通常都是很清楚的。)结果呢?结果如何,不言而喻。我老是认为,蛋要怎么做,大部分的方法我都晓得。可是,在这个行业打滚了约卅年,我才知道有一种蛋的做法,无以名之,姑且叫做“商品操作员特制蛋”。这种蛋是丢在脸上给人吃的。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都曾经吃过这种蛋。这是阁下吃过最贵的一道菜。而且,虽然脸上有蛋的操作者极力想把蛋抹掉,很遗憾地,却有一股强大的人为力量―――希望相对于恐惧、贪婪、没有耐性,以及最重要的,不守纪律―――抵拒着这种努力。

比方说,1984年秋,芝加哥谷物市场似乎就要突破上下差价颇大的横向整理盘整区,进入本来就有的下跌走势。所有不错的长期趋势追踪系统都已翻跌,客观的图形技术也显示这种情形。如果还需要进一步证实的话,那么商品研究局谷物期货指数跌破230.00,证实了这一点(见图6-2A)。

(1984年对期货交易员而言是混淆冲激的一年。新闻报导和投资几乎全面偏多,投机客在第一季大肆买进,认为价格开始上扬。其实,短暂的上升趋势只是主要空头市场的喘息期,原来期货市场从1983年便步入空头,并延续到1985――86年。只有守纪律且务实的交易员在期货市场放空才能赚其钱。)

 

可是,报章杂志上不断有多头题材和报导出现,使得这个成型中的空头趋势(走势很强,后来持续了约二年)像雾又像风。报导说:美国谷物生长期间,气候很差,不利收成;苏联谷物短缺,不得不在全球市场大肆采购;加拿大收成减少。利多消息到处都有!那么为什么谷物市场会下跌,跌个不停,前后达两年之久呢?1984年开始的金属市场走势,也有类似的情况。那时候,有许多名嘴发表市场预测、经济和分析,经纪公司也插上一脚,全都预测价格会上涨,建议客户做多。真的,他们都叫人家做多!在这里,商品研究局贵重金属指数又说出相同的故事(见图6-2B)。当时,价格就要承继80年代初的空头走势,再跌一段―――马上就要在市场中得到证实。

 

听了这些源源不断而来的利多消息,人们不做多也难,不过,如果客观和脚踏实地研读各种技术因素,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个市场走的是空头市场,要不然顶多是盘软的局面。成功的投机客既恪守纪律,又用很务实的方法分析趋势,并采用可行的随势操作策略,对于这些杂音,根本听而不见,而只是一心一意钻研技术分析。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因做空而赚到一点钱,另一方面,又可不必因做多而赔钱。

我们在图形或者系统印出来的报表上面所看到的东西,老是跟我们在报章杂志上所看到或者电视上所听到的事情背道而驰,这就难免会在大部分投机客心里上创造一种似乎永无止尽的矛盾情结。一般情势的预测上,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形。有一半的所谓博学经济学家一直告诉我们:如果利率上涨,商品价格就普遍看跌,因为利率增高之后,持有存货的成本会提高,并促使贸易商减少或延后采购存货。而且,在利率升高之后,投资人会把资金抽离风险较高的市场,转入收益较高的信用工具中。这种说法自然合情合理,问题是另一半的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如果利率下跌,我们也会进入空头市场,因为这表示整体通货膨胀下降,也就是商品价值跌落;而且,投资人眼见未来通货膨胀趋缓,不会再买商品做为通货膨胀的保值工作。

分析外汇市场时,也会有这种矛盾情结,操作者或避险者很难根据基本面的预期或市场事件去操作外币。比方说,纽约一份主要财经专业报在美元走软一段时间之后,指出:“昨天美元绽露强势,令操作者大吃一惊。美元转强部分原因起于波兰劳工领袖遭到拘留。”西德马克疲软,原因在于德国银行业者是波兰的主要债权人。

可是那一天日元碰巧上涨,那份报纸很有技巧的把日元之所以强势,归因于日元独立于欧洲情势之外。不过,要是实际情况相反,也就是日元下跌或者西德马克上涨,你一定也会听到有人“创造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并到处散播。

那些显然矛盾和事后刻意编造出来自圆其说的新闻分析,把我搞得太迷糊或心浮气躁时,我的反应是找个清静的地方,详细和务实地检查我那些短期和长期图形,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目的是要在一片混乱中理出一个头绪。做这种工作,最好是找僻静之处,不要有人打扰,不要有电话,不要有忙碌的同事走来走去,也不要有人在旁边焦虑地等着。这种环境是不是清静,跟你做出来的分析是不是彻底,品质好不好,很有关系。我到哪里去找这么一个清静的地方?我会驾船出航,抛锚在舒适幽静的港湾―――不过,海滩、静谧的公园、或者一处清静、远离他人的房间,也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

 

第七章 把注意力集中在长期趋势上

如果你觉得现在操作期货赚钱要比以往困难,那么问题出在你身上的可能性,比出在市场上的可能要高。技术操作者的眼光会愈来愈偏向于短期,也愈来愈侧重于细微之处,原因主要有两个:

1、市场虽有庞大的资金投入,但因涨跌差距不够大或者避险操作太少,不能应付庞大数量的订单,以致市场波动加剧,价格走势变得似乎毫无章法。

2、只重短线交易,但功能强大的微电脑和软体各式日趋普及,让许多技术操作者误以为这是市场新的流行,也是最好的交易方式。

的确是这样,每一天的长线图或者点数图、整个交易时间内不断延伸的线形,占满了我们的视野。甚至我们每个月只要花少许的钱,就能在屏幕上或电脑报表上看到快速闪进的五分钟(或更短)长线图。我们不妨试想:一个交易日内短短三十或四十分钟里,见到头肩顶出现就想要马上操作的情形。可以肯定,这么做未免太辛苦了些。最近有人向我展示这么一个在屏幕上做微细分析的图形。有一天,克利夫兰,一位操作者打电话来,说他刚在棉花市场上看到头肩顶形成,问我的看法怎么样。我只能回答:“啊,真的?”沉默了一下之后,我又说:“喔,你说的是哪个头肩顶?你看的是哪个棉花市场?”我讲这些话,就好像是在问他早上的苹果汁会不会在太阳底下摆太久了,言不及义,可是我就是不肯凭一时冲动采取行动。事实上,我一直在注意的棉花市场就跟他正在看的完全一样:这个市场早就呈现牢不可破的上涨走势,而且走势强劲、活泼有力。从长达的角度来看,我看不到有什么地方像是在做头。我再逼问他,头在哪里,他才说在当天(1986年8月27日)那个交易日内的两个小时内形成的。我告诉他,他看的是一个强大的多头市场里面一个很微不足道的整理,根本没什么了不起。我建议他找个价位买进,而不是卖出。市场走势显然跟我的看法相同,到收盘的时候,新高点出现了。从后来的走势来看,那位仁兄所说的头肩顶根本不存在―――事实上根本从来没那回事!(见图7-1)

 

(你能想象吗?有人根据按分钟跳动的微细图形分析,说8月27日有头肩顶形成。这位操作者甚至根据自己的分析放空。他所称的头部只持续了约一个小时。事实上,这是个绝佳的买进良机,特别是收盘见到新高价时。从那里开始,市场“开始飙升”。)

操作者要用那么微细的方法,去做短线、抢帽子,刚好跟放长线钓大鱼的做法背道而驰。要想不断获利、抑制风险,长线市场所提供的机会最大。把心力专注在比较长的趋势上,就可以避免为每天市场上发出的杂音而分心,并且能够对价格和趋势走向保持更好的观察。操作者眼睛盯着五分钟的价格走势图,怎能对市场保持均衡的观察?对这种人来说,三、四个小时就算是长期的了。

长线市场者的百宝箱里,一定备有长期的周线图和月线图。没有这些图,我根本不敢操作期货,就像没有航行图,打死我也不敢扬帆出航一样。

这些长期趋势图除了能对主趋势提供一目了然的画面外,还能提供很理想的观点,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能有支撑,什么地方可能有阻力。我说“可能”,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万无一失的方法,能百分之百找出趋势和支撑/阻力点,但是这些长期图形是你所能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最有效工具。讲到这里,我就想到那次操作铜的故事。那是1972年年中的事,我持续对各种市场做了深入而广泛的观察,发现铜是在45.00左右时,就能找到良好的支撑,反弹到55左右时,又会出现沉重的卖压。而且,进一步研究铜价的长期价格循环周期时,可以发现从1964年以来,每隔几年,就有一次很重要的多头走势出现,如下所述:

年份     起价     高价      涨幅

1964     30美分    62美分    32美分

1966     38美分    82美分    44美分

1968     42美分    76美分    34美分

1970     44美分    80美分    36美分 

对于这种每两年固定出现一次的形态,老实说,我并不很在意,因为那可能是巧合。可是长期走势图(见图7-2)却可看出一个重要的端倪,明白指出这个活力充沛的市场中有些什么样的状况。这张图显示第一个底部―――大涨势的起价(30.00、38.00、42.00、44.00)―――都是一底比一底高。由于主趋势仍然横向,于是我翻出了短期(电脑时代以前)的工具―――日线图形、趋势线、移动平均线。依据这个分析,我开始在48.00到50.00的区间内慢慢加码建立铜的多头仓,最后持有约三百五十口。

 

(1971到1972年间,铜价在45.00到55.00的大区间内沉浮。这个区间是很坚实的长期支撑区。我在48.00到50.00之间加码建立了很大的仓位。1973年1月初收盘价高于59.00,走势终于突破这个交易区间往上升,一路可说毫无停顿,70.00直到。70.00附近短暂整理后,1974年第一季价格升到130到140间。1985年前后,价格陷在55.00到70.00间,操作者不禁引颈期盼以前的那些高价到来。)

一天早上,有位年轻人到我在布罗街的办公室来。他是远东某一重要民间银行家族的后裔。经过一阵不可缺少的寒暄他道明了来意。

“我们知道你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大买黄铜,可不可以请教你其中原因何在?”

“喔,那还不够清楚吗?”我反问,“因为我认为价格会上涨。”

他继续小心翼翼地探询。最后他终于搞清楚我并没有洞悉任何内线消息,而只是纯粹依据技术分析和长期操作策略来操作时,他拿出自己银行所编那本厚厚一本的铜价研究报告来。这本报告是一群知名经济学家编篡的,要点是:铜供给过剩许多,需求疲软,而且会继续如此一段时间,价格至少会再不振一年。你可以想见,那时我的心里有多不痛快。我想,我的心情也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不振”。

他们有可能是对的吗?这位银行家朋友丢下一本报告,叫人坐立不安。他走了之后,我也跟着出去,想要抚平紧张的神经,并防止自己打电话到营业厅,把多头仓平掉。这个人来访,我打了心理战,两天后我的心情才平复。没错,仓库里积存的黄铜的确太多了―――多的不像话!毫无疑问,庞大的供给量给市场带来沉重的压力。没有人能够想象铜市能够避开再一年的不振,那些一肚子学问的经济学家更是看得一清二楚。我自己也看得出来,不过还是决定不让这件事烦心。市场走势斩钉截铁告诉我,价格正要稳住在那时候的水准,而且不少有识之士和财力雄厚的人正在加码建立仓位。最后,最没有阻力的方向当然是往上走。这就是我的结论―――我的策略是:抱牢多头仓,周收盘价高于56.00就多买些,初步的长期目标看75.00左右。

实际发生的事情实在简单的要命。在这之后不久有一天,中国大陆的一支贸易团抵伦敦,表面是买五谷杂粮当做动物的饲料,临行返国时,却把所有的铜几乎买光。一年后,那位银行家朋友根据那份华丽且归类为机密文件的报告而想要买铜时,市价已经超过100美元。

这次黄铜大捷,最后有一点一定要提一下,那就是我到底赚了多少钱。最后几张退场单子退出,墨汁还没干,整个仓位总共赚了大约一百三十万美元。

我接到几位操作者寄来的信和打来的电话,谈到投机操作的各个层面。但是其中匹兹堡一位专业操作者1984年8月所写的一封信,跟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件事有特别的关联:

人们都一直听到别人讲说操作目前的市场有多困难。外面那么多电脑系统一再显示趋势“掉头”,绝大部分的投机客都跳上了“新趋势”,没多久市场似乎又再转向,而且是加速往另一个方面奔进。这种事情愈来愈成为家常便饭。

这种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操作者又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陷阱?很遗憾的,许多操作者在做技术分析的时候,眼光都过分短浅。比方说,大势形成的下跌走势中,几乎第一个小小的技术性反弹,尤其是前后长达一个星期或以上的反弹,马上就会有人看成是新出现的上扬走势。事实上,这只不过是整个下跌趋势中一次小小的反弹而已。其实这是个卖出而非买进的大好机会!

黄铜市场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铜价最近出现技术性反弹,涨到76.00(十二月期货),结果许多短期操作系统都“掉头”说是上涨走势出现。事实上,这次反弹的原因在于一些软弱无力的投机性买盘进场。买盘缩手后,价格没办法维持在高处,又会继续走回原来的长期跌势中。五、六月间德国马克(九月)兵强马壮到38.00也是同样的情形,许多抽佣商行受骗抢着做多。同样的,它们的买盘没办法支撑该价位后,跌势不但恢复,而且更为猛烈(见图7-3和7-4)。

 

(四月初涨长号以76.00,只是长期下跌走势中的一次中期反弹,主要是抽佣商行投机客在探底。他们进场买进,又鼓励更多的投机性买盘介入。仍不死心的多头投机客不想错过下一波的黄铜多头市场。空头当然很乐于趁高抛出。投机性买盘后继乏力,主跌势又恢复,接下来六个月价格崩溃到55.00。)

 

(许多投机客把五月到六月从36.00弹升到38.20解释成趋势由跌翻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抽佣商行的大量买盘介入。其实这只是长期(五年)空头走势中另一次中期反弹而已。知识经验丰富的技术操作者,认为这是加码放空的大好良机,尤其是弹向38.00,接近上一段下跌的50%时,更是放空的好机会。他们严守分寸,得到了报偿:投机性买盘枯竭之后,市场崩跌,9月时跌到33.00。)

 

这两个市场,跟近几个月来其他许多市场一样,短期绽露的强势,其实不过是持续不辍空头主趋势的技术性(整理)弹升走势而已。毫无疑问的,把眼光放长,包括使用周线和月线图,减少依赖非常短期的技术性研究,可以帮助投机客避开高买低卖的情况。这种“自取其败”的操作手法,不但令人沮丧,而且老是赔钱。

这封信十分贴切地说明了既想追随趋势做长线,又急着利用短期甚至分时的技术图形,去抓进出时机和找趋势的窘境。其实你只要行事前后一致、相互呼应就可以了。想随势做长线投资的人来说,使用的应该是长期的工具―――周线和月线图、季节性研究、可能还要有一个侧重于长期的良好技术系统。

仓位操作要成功,还有一件相关的事情必须考虑,不过这件事不常被人提到,那就是“耐性”!在必备的各种人格特质中,耐性跟纪律可说是难兄难弟;在任何“严肃”的操作场合中,纪律是不可或缺的。所谓纪律,就是我们前面一再提及的:操作者要严守纪律。谈到这些人格特质,我脑子里面就闪过一件往事。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一位年龄刚过三十的年轻人借了一万美元,买了三个交易所会员席位(这里没写错,六十年代里,一万美元是可以买到三个会员席位,后来才有修正)。自己开了一家清算公司。他急着建立名声,让大家都知道很优秀的分析师和经纪商,于是使出忍耐的功夫,一直等到“几乎百分之百”的成功机会才把客户和朋友的钱投入。

在这之前几个月,他都只是单线地执行客户的委托,没事时写些技术市场评论,现在这位年轻人终于找到了机会―――他一直苦苦等候,千载难逢的稳赢良机。

那就是糖市!他把自己的假设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尽已所有去研究市场、研究所有的图形,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图形,总是看了又看。同时也讨教了不少操作糖的技巧。接着,在他终于满意,认为这就是他所等的机会时,便开始着手工作,包括撰写报告和市场快讯,经由广告、市场研讨会、个人的接触广为宣传。他不眠不休的做,一天工作十二到十四小时―――成果终于展现在眼前。他为自己和客户累积了庞大的糖仓位,平均价格是2.00左右。看仔细些―――是2.00。

这位年轻人算得很精:单是麻布袋成本加上装糖的人工就超过袋里面所装糖的价值,以那么低的价格买进,他怎么会赔?

但是他没有把墨菲定律算进去。市场并没像他所想的那样往上走,反而是继续……向下一直跌到1.33!他(我)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情发生―――而那周追缴保证金的通知更证实了市场崩跌的事实―――但我仍觉得这件事不可思议。

在这段小小的崩溃过程中,我输掉了约三分之一的仓位。但我仍相信市场正处于历史性低点,而且见到专业空头杀出的情况下,未平仓合约正大为减少,再加上检查了长期和季节性的图形,寻出长期走势的可能端倪后,我对自己更有信心,相信多头走势终会来到。在市场继续走平之际,我们还是紧抱仓位不放。只要不杀出,我们就没赔钱,损失的只是每一个期货到期的换期成本。最后,救兵来到,大多头市场于1969年降临,并于1974年达到60.00出头的高潮,丰厚的利润接踵而至(见图7-5)。这是多么过瘾的一趟旅程!这也是绝佳的教训,告诉我们:投机性操作时务必保持耐性、严守纪律,以及把眼光放远。

 

(说到耐性!我在1967年1968年大约2.00的价格水平累积了大量的多头仓位,之后糖价立即掉落到1.33。这次使我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仓位,我一直持有糖多头仓位为时两年,之后市场突破长期盘整区,开始上扬。一旦走势形成,多头市场持续了五年,糖价在1974年底涨到50.00以上的最高价位。)

 

第八章 趋势是你的朋友

1980年7月底,我刚结束长达五年,半辈子以来一次的暂时退休日子,回到纽约。经过十六年在期货市场的冲锋陷阵,我需要换换口味,松弛一下身心,给自己充电。回来没多久,我就开始接到某大抽佣商行客户联络员寄来的图形和市场快报。我跟这个人从来没碰过面,也没通过信,我有个感觉,我只是他那个不抱太大希望的顾客邮寄名单中的一个。虽然这样,他还是把这件工作做得很起劲,因此为我的信箱里塞满了他公司寄来的资料和建议。虽然我从来没给过他很大的鼓励,他依然数年如一日,资料源源不绝而来,有时候还会有“特别情况”报告。

几年倏忽而过,他换了公司,但我每年还是会从他那里得到一、二份报告。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叫人难以置信!1986年春,我到华尔街,在忙碌的行事历中发现空档,而我竟然到了那位仁兄办公大楼的大厅中,于是我搭了电梯上楼,找到当事人,自我介绍。这件事看起来有点荒诞不经,因为我是经过六年藕断丝连的通信后才跟他见面。客套一番后,他问我要不要当他的客户。我告诉他,必须先看过他客户的交易纪录之后(他可以把客户的姓名盖起来),才能做决定。他吓了一跳,但还是慨然答应,看他的表情,好像就是表示即使把东西拿给我看,匆匆一瞥我也看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可是他错了。

其实,我能够从他的成绩单里看出一些东西来―――他的表现实在令人不忍目睹。我从他的报表里,看到了前面一再说过“投机客的悲叹”的活生生、血淋淋具体而生动的例子。看起来这位热心的仁兄几乎没做对什么事情,一般人不需要什么聪明才智就可以看出事实确实如此。从帐面上看,他赚的时候是小钱,赔的时候是大赔,每天忙着抢进抢出,持有的仓位为期十分短暂,而这个人还好意思说他是长线操作者。实际上,他跟我这么多年来见过的其他许多操作者没有两样。他知道操作成功的规则和秘诀,但是在他建立仓位到把赢来的钱存进银行之间,好像总有某些事情会发生。他一再挂在嘴角上的口头禅,叫我生厌(我必须说,以前从没听过这种话),那就是:“克罗先生,你必须记住:趋势是你的朋友。”我觉得很奇怪,既然他希望趋势成为我的好朋友,为什么不能是他的好朋友?我利用很短暂的时间看了他的纪录,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这个人跟趋势间如果有什么“友谊”的话,那可以说纯属巧合―――或者可以说根本不存在。

临走前,我请他告诉我当天糖的高低差价。我经过技术研究之后,发现趋势刚由跌翻涨,两年来由12.00跌到3.00,漫长稳固的空头走势有可能反转。他必须把糖的代码打进桌上报价显示器里,于是转头问我:“糖的代号是什么?”我答说:“我怎么知道你的机器用什么代号?每套报价系统都有它自己的代号。”“那好,给我几秒钟时间来找,我找个人来问问。喔,对不起,好像没有人知道代号是什么,大家不做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就在这个时刻,我的感觉来了―――不必等到我起身离开,走到电梯间,那各感觉就产生了。当然,那只是第六感,可是我就是摸索到一个绝对不会错的信息―――没错,我们看到了糖的底部。我的感觉就好像眼前站着一个留着络腮胡、穿长袍的先知,告诉我一句简单和不可思议的话:“买糖,我的儿子……买糖。”我的图形和电脑研究从七月十七日以来一直说的事情,到此可能得到了最后的确认。我不需要那位运气欠佳的客户联络员和穿长袍的先知告诉我糖市正酝酿一波重要的多头走势,不过,有这种人倒是没有什么害处。其实,那位仁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正好是广大投机大众的集体人气;两年来,这些人一起想找底部何在,却被打得狗血淋头(而且一穷二白)。毫无疑问的,现在大部分人不是停止寻找,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相信糖除了下跌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会出现,以至错过了真正的底部(见图8-1)。

 

(大部分投机客都希望趋势成为他们的朋友,趋势跟他们顶多不过是泛泛之交而已。七月中旬糖终于探衣锦荣归地,没有多少投机客抓住了反转点。两年来,在走势坚稳的空头走势里,他们试图去找寻底部,结果搞得灰头灰脸,因此大家的看法普遍是:这是个没完没了的空头走势。少数头脑清晰的技术操作者,抓住了反转点,尝尽了甜头。)

 

成功的操作者跟绝大多数可怜的操作者不同,想做的事情是跳上现有的趋势―――在客观的技术指标证实新的趋势确实出现之后才纵身而入―――而且就一直待在船上。待多久,要多久才算久?这些问题问得很好,而事实上,答案不能用几个星期、几个月或几年来回答。唯一切合实际的答案是:只要趋势继续对自己有利,或者要他上船的相同技术指标发出平仓的讯号之前,操作者都必须抱紧仓位,不管是几个星期、几个月,还是几年?

一点也没错!我看过以仓位为导向的成功操作者,很有耐心地抱紧仓位,长达两年之久,在整个期间内,不断把快到期的合约转成更远期月份的合约。举例来说,1984年7月11日首次出现讯号时,许多精明的长线操作者大举做空黄豆,而且一直放空到1985年12月6日―――前后时间超过十七个月,每口合约的利润高达一万零五百五十美元。抓住放空点很难吗?十七个月后抓住反转点很难吗?没那么难,因为有些电脑趋势追踪系统正好都在上面所说的两个日子里发出了卖出的反转的讯号。

阁下可能会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里面一定有圈套。你说的没错,是有圈套,可是这些圈套正是操作者必须具备和利用强烈的耐心和纪律去渡过的地方,只要市场走势仍然对自己有利,或在技术系统没有显现反转的讯号之前,操作者必须很有耐性和严守纪律,抱紧仓位。事实上,大多数的抽佣商行操作者都在7月11日逮住了放空黄豆的机会,不过没多久马上回补,只赚得蝇头小利。(见图8-2)

 

(这是个随势操作的绝佳例子。有些电脑操作程式发出在7月11日放空的讯号,而且一直放空到1985年12月17日,这一天,才有买进的新讯号出现。这个空头仓抱牢十七个月的利润是每口合约超过一万美元。原先放空的人当口,只有很少数放空到最后一天,大部分人马上获利了结,错过了真正大空头市场的一大段行情。你不必天质英明才能从头赚到尾―――只要有耐性和严守纪律就可以了。)

 

阻碍长线操作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觉得单调乏味和失去纪律。操作者学会怎么很有耐性地坐拥赢钱、随势的仓位之后,才有赚大钱的机会。很遗憾的,一般投机客只在持有逆势而为的(赔钱)仓位时,才最有可能展现耐性和“坐而不动的功夫”,当然他们也要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其实,他们应该壮士断腕,当机而行,马上平掉赔钱的仓位,抑制损失金额。

我第一次尝到这个教训(我们总是一直在学这个教训:我们在市场里面“玩”得愈久,尝到的次数愈多),是1960年年轻时在美林公司当学员,到芝加哥受训时知道的。那时候我们整天都要待在商品交易所的营业厅内,有时我会“不经意”离开其他学员,跟在梅尔的屁股后面跑。后来我才知道,梅尔是当时公认芝加哥谷物交易的“元老”,在芝城和欧洲有五十多年的经验。这一次和以后几次到芝城,我从梅尔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他告诉我,不管实际或我们所认为的基本面如何,商品价格通常会往阻力最小的一个方向移动。不管是理论上应用上,凡是真正想经由操作期货赚大钱的人,都必须彻底了解这个简单的观念。这个观念真的十分简单,尤其是跟复杂的即时电脑系统普及而出现许多的技术分析相比时,更显得简单。

梅尔先生根据半个多世纪的亲身体验和市场观察,发现到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现象,也就是商品价格总是往阻力最小的一个方向前进。事实上,这也许不算是什么特别深刻的观察。学过电子的都知道,电流是往阻力最小的方向行进,学工程的人都知道,水是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你看过不假外力,水能够自己往上流吗?)。如果你曾经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到纽约地下月台上赶搭火车,应该也会发现人体也是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梅尔先生在这句简短的话中,所指的意思是说:商品价格往往会朝支配性力量所引导的方向前进,比方说,如果买盘多于卖盘,价格就会上涨;卖盘多于买盘,价格就会下跌。任何时段内,这句话都正确,不管那是非常短的时间,还是中期到长期。此外,一旦某个主趋势形成,它往往会加快动力,根据自己的力量上行或减缓。在大多头趋势中,不管操作者是从技术分析看出市场真正的力道,不是从空头仓的追缴保证金通知书中得知,总之他们都要赶快回补空仓,重新建立多头仓。这些行动都会压过市场中的卖单。价格会循着阻力最小的途径猛进。同样,在大空头市场中,价格节节下滑,跌势会愈来愈猛,因为多方阵营即使心不甘情不愿,忍耐不住还是得高举白旗投降,砍掉赔钱的仓位,甚至还得放空。面对大空头市场,大部分多头抱持岌岌可危多头仓的时间拖得越久,市场最后终于不支一点,跌势会显得愈猛,跌幅也就会愈深。这个最后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专业和放空操作者知道和期待着这一点,每当市场显现疲态时,或者他们察觉卖出停损的价位更低时,他们就会无情地发动攻击。

接下来我们显然要问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投机客要怎么去衡量任一时点买盘和卖盘底下的动力,找出一个线索,管窥阻力最小的方向在何方?这可能是价值六千四百万美元的趋势分析问题―――技术分析者的圣杯。到目前为止,这方面最好的著作也许当属韦尔德所写的《技术操作系统新观念》。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他十分清楚地阐述了“方向性移动”和“相对强势”的观念,而且有一堆图表和实际的例子配合解释。技术取向的操作者,如果想从理论上或实践上研究这个难以捉摸但十分重要的市场动态概念,《技术操作系统新观念》是最好的入门书。

几乎每一个投机客都曾经或早或晚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成功的操作大户何以能够建立庞大的仓位(数百口合约或更多),最后大赢一笔。在此同时,绝大多数的投机客都只持有很小的仓位,而且老是买错或卖错,为了错误的经验付出高昂的代价。两者最显著的差别(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在于有经验、成功的操作者总是能够“读”出市场何时处在有趋势的情况中(适于建立顺势而为的仓位),何时是横向整理(最好缩手观望,或者逆势操作短线进出)。

我曾经有过正好可以说明这种情形的操作经验:在不同的场合中持有约三百五十口铜期货,以及二百万英斗小麦。这两个仓位都很大,我也赔了钱,但是所赔的金额仍比其它仓位小得多(那是在逆势操作的时候,仓位不宜过大)的场合。我们应该看得出,当你所建立的仓位正好处在趋势所走的方向中,而且坐拥利润,那么不管仓位多大,都不嫌大;相反如果你所抱的是赔钱、风雨飘摇中的逆势仓位,那么不管他们多小,都嫌太多。当然了,持有庞大顺势仓位的操作,还是得跟发生的技术性反转搏斗。不过这是个预料中的事,不足为奇,他应该有足够的财力和定力,渡过这些危机动荡的时刻。

如果趋势真的是你的朋友,那你为什么要逆势操作呢?我们不妨想想:逆势操作不就等于迎头面对一辆加速驶来的列车吗!所以下一次你在考虑建立某个仓位时,或本来就有某个仓位,不知道该平掉,还是加码操作时,不妨换个实际生活中的角度来想:顺势=你的朋友;逆势=迎头面对一辆加速驶来的列车!你会怎么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