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数开发商将“冻饿而死”

 xcaq 2014-08-26

2014-08-25 13:20:38   刘晓博


在中国的企业家里,每隔几年就扬言自己的企业快破产的,最早是华为的任正非。2000年全球科技股泡沫破裂后,任正非写过一篇“华为的冬天”。后来,每到转折的关键时刻,任正非都会对自己的员工发出警告。

这一次轮到王石居安思危了。虽然在最近两三年,万科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老大,变成了世界房地产的老大,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王石绝对不是故作姿态,模仿任正非,万科的确到了有危险的时候。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在而去十年里,这个行业野蛮生长,供应量之大接近失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3年仅商品房在建面积就达到66亿平方米,这还不包括数量巨大的小产权房、集资房、军产房,以及越来越多的政策性住房。比如在深圳,目前存量住宅中超过60%是非法建筑,合法建筑不足40%。我最近查阅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南、辽宁、广东等省很多地级市的“统计公报”,发现在很多城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都达到了30平米以上。而中国多数中小城市,一般都还处于人口流失,或者增长缓慢的状态。

一个行业,赚钱的时候大家一拥而上,合法的不合法的都来做,亏钱了一哄而散,这是中国的特色。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这么快就在供应量上见顶,这是根本的原因。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013年的统计,目前中国各地规划的新区可以容纳34亿人。也就是说,加上目前已有的城镇人口,中国的城市规划可以将全世界城市人口全装下。

我在将近一年前就预言,房地产商到了要逃命的时候。所谓逃命,包含多重意思,要么转型,要么转行,要么撤离中小城市,要么开拓国外市场。因为我们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产能太大了,将来会面临残酷的市场淘汰。进入2014年,这种态势越来越明显,万达集中精力搞文化产业,绿地选择走出去,恒大开始生产瓶装水,绿城的宋卫平转行当了建筑商。万科也很紧张,郁亮带着高层到处学习,从小米到腾讯,从互联网企业到传统行业,到处学。

万科的最新说法是,要当中国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商,连垃圾场、博物馆、医院都愿意承建。但万科是上市公司,股本庞大,将来开发项目少了以后,仅仅靠“代工”,能不能维持目前的利润水平,是非常可疑的。至于他们提出的“全民经纪人计划”、“万科第五食堂”、“社区金融”,要么是概念,要么刚刚起步,能不能变成利润很难说。

其实万科的困惑,也同样困扰着中国绝大多数房地产商。万达的传统商业和电商项目一直在亏损,恒大冰泉能否成功也有待观察。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这是每个地产商都要思考的问题。其实思考不思考,对于很多房地产商来说他们未来的命运已经注定:要么楼盘烂尾无法套现,要么没有项目可开发,最后死于“饥饿”,就像汉武帝的那个宠臣邓通一样。

 

==========

nnjcy

哈哈!中国现有的房子能装34亿人,邀请全世界的人来住吧。

2014-08-26 10:10:07转发回复
 
 
旺丁旺财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起源于改革开放,在之前由于时代不同计划经济处以框架式的模式,有公房,私房,单位房之分使许多人羡慕有房分的单位而各使奇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房企从供不应求到各取所需直至最近的观望显现出一些房企即将倒下,因为击鼓传花最后一人将要付出极大代价,往往幻想房地产是第一职业者最终在胡乱开发和抢地过程中资金耗尽而接过最后一棒。

2014-08-26 10:00:53转发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