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英雄观

 优悠之乐 2014-08-26
 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怀疑荆轲》,作者朱鸿。作者通过这篇文章,颠覆了荆轲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反思了中国人对于英雄的认知,将历史赋予了时代观念。英雄与历史,我们今天依然津津乐道,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人们往往只愿意接受自己所认为的真相、让人们燃起自豪之情的真相。而这种精神胜利之法,却让真实的历史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荆轲的形象,似乎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眼中都是一样的,是那个敢于反抗压迫、推翻统治的英雄形象。而其悲剧的结局,也恰恰中了国人“同情弱者”的下怀。所以,荆轲刺秦的初衷,以及最后失败的原因,人们都将其无限淡化了。而对于刺秦这个行为本身的是非对错,人们也不愿意过多的去探讨。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即使你不去想起它、不去理会它,它的真相依然在那。
  
  其实荆轲就是一个被雇佣了的杀手,刺杀的目标是秦王,刺秦的行为不是荆轲自愿的。而雇佣荆轲的老板,是燕太子丹,这个对秦王极度恐惧的人。荆轲敢于刺秦,固然其有超凡的胆识,但荆轲的性格却不像是我们通常印象中杀手那样果断无情。史书记载了好几件荆轲的事,有受辱之后黯然离去的,有为了个人情绪失声痛哭的。这些迷离的性格,都不应该是一个刺客应该具有的,这些多少也为刺秦的行动罩上了一层阴影。
  
  其次,荆轲刺秦的动机呢?实际上,刺秦的任务是燕太子丹给他的。开始燕太子丹找到荆轲时,荆轲并没有马上接受这个艰难的任务。太子丹显然不能轻易放他离去,不会让荆轲把这个天大的秘密带走。荆轲本是一个自负的人,自负其才学,自负其剑术,总有一种怀才不遇之感。当堂堂的燕太子跪倒在他面前,对他哭诉,劝他不要辜负燕国的重托时,荆轲的荣耀感已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且,荆轲应该清楚,太子丹能给他跪下,要是自己还是拒绝,那等待自己的结果只能是死。
  
  于是,荆轲就这样迫不得已的接受了历史赋予他的任务。在长达两年的准备时间里,燕太子信守了他的诺言,给予了荆轲在物质上的无限满足。但太子丹心里还是不时的怀疑着荆轲,害怕他最后不肯去刺秦,所以,二人在这期间有了一定的摩擦。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而燕太子怎么会是荆轲的知己呢?他只是荆轲的老板,他们有的只是雇佣关系,利益交换的关系。太子丹日夜期盼着,荆轲这把匕首能够早日的刺入秦王的胸膛。荆轲也明白二人的关系,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太子丹提供的好处,同时,也不在乎自己顶撞老板的行为。但这一切,都没能给荆轲一个慷慨赴死的理由。这种雇佣的利益关系无法使荆轲激发出超人的能量与激情。没有坚定的献身精神,那么刺秦的结果在此时也就更加不明朗了。
  
  值得肯定的是,荆轲是守信的,也是有胆气的。在两年的准被时间中,荆轲虽然彷徨,但他也同时发挥了自己谨慎的优点,制定了一个很成熟的刺秦计划。并且,在面见秦王之时,大义凛然,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位刺客有了敬佩之情。准备之后就是出发。在易水之畔,壮士出征。伴随着高渐离缠绵幽怨的击筑之声,荆轲唱出了华夏民族最为悲壮的离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的歌声与高渐离筑生缠绵在一起,如泣如诉。但乐曲的悲壮并不能代表刺秦行动的伟大,悲壮与英雄不总是连在一起的,这两者中国人可能至今还没搞清楚。荆轲用歌声预言了其行动的最后结果。当后人来到易水河边,总是不自然的燃起了慷慨激昂之情,将自己与英雄联系在一起,以英雄情怀舒缓自己内心的苦闷。而易水,千百年来并没有改变,他依旧是从容的奔向大海,即使是大海的波涛将一切击碎,但易水依然和大海紧紧相连。
  
  接下来,就是人们最不愿意面对的情景,刺秦终究还是失败了。人们不愿意让荆轲失败,即使失败了也不希望是荆轲没有彻底的献身精神的原因。于是人们开始为英雄开脱,为英雄找了一个估计连荆轲本人都会感到不齿的原因——剑术不精。即便是隐士陶渊明也是这么认为的:惜哉剑术孰,奇功遂不成。
  
  让我们再次去回顾那段我们不远回顾的历史画面,看看英雄究竟是怎样功败垂成的。荆轲依靠着严密的计划,趁着进献地图的机会接近了秦王。当画卷展开,匕首突现,电光火石间荆轲握住了那凶器,可是他,他,竟没有直接刺向秦王!荆轲在那一瞬间觉得,自己可以不死,他想用匕首挟制住秦王,然后自己全身而退,回到燕国,以秦王作为人质换取土地,回报燕太子丹。这是荆轲死前自己说的,但真正的原因可能连荆轲自己都不知道——他怕死,他没能超越生对他的吸引,也没能超越他对死的排斥。因为荆轲自始至终也没有一个彻底献身的理由,没有一个肯舍弃生命的信仰。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也许这也不能全怪荆轲吧,因为他真的没有“舍生取义”的理由,他只是要完成任务,报答老板。
  
  历史就这样一悲剧的结尾落幕了,英雄也终于走下了神坛。也许无数的炎黄子孙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真相,但真相就在那里——荆轲,不是英雄。英雄是杰出人的称号,英雄是能够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人,荆轲显然不是。荆轲只是一个没有完成任务的杀手,而刺秦整个行动,也不过是燕太子丹与秦王自身利益博弈的产物。一切真相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尚。荆轲当了千百年的英雄,正是因为我们不敢或者不能质疑英雄,我们的英雄就是神明,谁诋毁神明就会背负上千古的唾弃、万世的骂名。我们不敢质疑英雄,不敢至于权威,向统治者顶礼膜拜,世代遵循着三纲五常。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英雄观。
  
  以前看美国的电影《蜘蛛侠》,我一直不能接受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一直认为西方人抛弃了团队精神。但是有一天我知道,我大错特错了。当看到《蜘蛛侠3》,我看到万人敬仰的蜘蛛侠换上了黑的蜘蛛衣,也经历了在欲望与权力之中的挣扎。我明白了,美国人在仰望他们英雄的同时,时时刻刻也在质疑者他们的英雄,反思着英雄。而当蜘蛛侠终于克服了心魔,重新的回到公众的心中,人们原谅了他,就像原谅了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面对邪恶时,人们与蜘蛛侠并肩作战。我明白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不是中国的英雄“高大全”主义,他们承认了英雄是人,接受了英雄也会犯错的事实。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英雄不仅头顶着耀眼的光环,肩上更承担者公众的质疑和批判。于是,我们看到,当我们的英雄姚明在经受休斯顿球迷指责的时候,中国人站出来为他解释开脱。而麦迪呢?只能默默的肩负着球迷们责骂。为什么在球队成绩不好的时候,中国人护住了工资千万的姚明,去指责角色球员的无能,而美国人却在谩骂曾经35秒13分的麦蒂?几个赛季之后,当麦蒂早已经沦为替补,上场投中一记三分球时,丰田中心的球迷将最热烈的掌声和最真情的呐喊献给了他,仿佛麦蒂又一次上演了奇迹。那一刻,相信所有真正的球迷都热泪盈眶,至少我是这样的。
  
  中国人总是习惯对我们的英雄无限的歌功颂德,小说、影视剧在塑造英雄影响时抛弃了英雄作为人的本性。为了表现共产党人是英雄,就让这些角色在出场时喊着响亮的口号。为了表现人民是英雄,就抛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历史的严肃性,于是我们看到地道战地雷战的“经典战役”。中国人的英雄观是多么的狭隘,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英雄的历史,我们不敢面对历史的残酷性,不愿意相信真相总是血淋淋的,不愿意挖掘英雄也同样具备的黑暗丑陋的人性。我们总是为了照顾自己的情绪,将黑暗、丑陋的真相掩埋;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利用着精神的胜利之法,将悲剧封盖;我们总是想象英雄是那么的完美,将自私与丑恶排斥在人性之外。当谩骂小鬼子不能正视历史,我们可曾反思,为什么日本人一直不承认自己被中国打败。当嘲笑韩国棒子意淫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过一个成语。叫做“五十步笑百步”?
  
  正因为中国人这样的英雄观,人们不去质疑英雄。我们可曾想过,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金銮殿上的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但社会制度却是一直的徘徊不前。我们只相信英雄,却没人相信制度。我们不仅崇拜英雄,而且自己也有“英雄梦”。我们教育就是这样,想把每个人都培养成英雄,于是从幼儿园开始,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就都是黄继光、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以轻易的说出“舍生取义”、“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口号。这些当然不是孩子们在作秀,而是因为孩子们在没有成型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幼稚阶段,就被教育灌输以我们引以为豪的“英雄主义”。人们忘记了,英雄主义是精神升华的极致,没有教孩子热爱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