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妍:芭蕾是一种信仰

 liuzy56 2014-08-26

作者:毛雅琛  来源:2009年第3期《舞蹈》杂志

 

                              朱妍:芭蕾是一种信仰


人淡如菊 心素如简

    北京冬日的午后依然寒气逼人,忽然跃入眼帘的朱妍清新而又温暖。这个舞台上辉煌耀眼的芭蕾明就那样浅浅地笑着,安安静静地坐在我的面前。周围的一切都似乎沉静了下来,片刻已万年。

她不是天生的舞蹈精灵,甚至不是一个爱跳舞的女孩,很多年来舞蹈只是她应该去完成的一项使命。

    小时候的朱妍在辽宁芭蕾舞团的业余班里,被选去学习艺术体操,父母心疼她太苦,只学了几个月就回归了舞蹈,正好赶上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招生,就这样,九岁的朱妍与芭蕾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七年的中专学习之后直接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表演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从此走上了职业的芭蕾舞道路,至今已有十四年。

    从中专起朱妍就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对于芭蕾她却没有太多的迷恋,从小就听话的她认为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好好学下去,很少考虑自己是不是喜欢。随着年龄的长大,她开始不甘于这种状态,只要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不愿再进练功房,甚至随时都可以放弃芭蕾。对朱妍来说,每天在完成一件事情,而不是从中得到快乐,是一种太过痛苦的折磨,这种心态直接影响了她在舞台上的表现。这也是朱妍一路走来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一直持续到最近几年,这种状态才逐渐转变,朱妍开始越来越喜欢芭蕾舞,芭蕾也不再是一项任务,这个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的东西让她感到快乐,芭蕾已在不知不觉中融进了她的生命。哪怕有一天只剩下芭蕾她也会觉得满足,每天都是微笑着走进练功房,有芭蕾相伴的时间似飞鸟过目,转眼不见。

    在她心里,最大的挫折永远不是伤痛,而是心灵深处的困惑。朱妍曾与许多国际知名的芭蕾编导合
作,可几乎每一次都要经历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经历得多了才慢慢释然。她不喜欢表现自己,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她在练功房里并不显眼,加之条件一般,初次接触她的专家总会觉得她没有他们想象中那样出色,这些言语直率的芭蕾大师把她当成玻璃人透过她去看别的演员,常常是到了最后一刻才发现朱妍的光彩。
比起一路走来的艰辛,朱妍更相信自己是幸运的。刚进团的时候赶上了一个好时机,演员新老接
替,而她又恰好是一个比较全面得演员,在她看来,团里领导的欣赏才成就了今天的朱妍。

 

芭蕾是一种信仰

    芭蕾如风、如云、如气。此生永不分离。

走到今天,芭蕾在朱妍心中已经化为一种类似信仰的东西,它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芭蕾的纯洁和美好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朱妍的芭蕾世界真实而又辽远。

    以前的朱妍会喜欢适合自己的芭蕾,喜欢长长的裙子。但是现在,她已抛掉了外在的顾虑,发白内心地喜欢每一部和她相遇的作品。

    在古典与现代中间,朱妍稍稍偏重现代风格的作品。 “古典芭蕾很美,但对演员来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要很小心、很谨慎,同时还要释放自己,带着感情去表演。现代作品则给你更大的展示空间。”在古典芭蕾中,她欣赏类似吉赛尔的角色,因为有强烈的情感爆发力。

    从古典到现代的跨越并不容易, “两者的训练方法截然不同,古典是向上的,现代则要放下来。当一个演员习惯了古典芭蕾的说话方式,突然用另外一种语言去表达时,常常不知道自己在跳什么,甚至会觉得可笑。可是当她(他)再沉淀沉淀或是再成熟一些,就能体会到动作背后的深意。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接触得多了,便会有自己的理解”。

    朱妍很喜欢交响芭蕾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她觉得编导有很深的音乐造诣。对演员来说努力完成动作,和上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内在的东西只能从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编排当中去感悟,也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感受,也许这不是编导最初的意图,但她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内心来表达,她心目中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或是在一段时间内,心灵的寂寞或孤独。

 

守得住孤独才守得住芭蕾的纯粹

    孤独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是一弯冷月,天空高悬;是朱妍心灵深处如梦如影的芭蕾世界。

她的世界处处是精彩,有辉煌亦有忧伤,但是回想起来,一切早已归于平静。朱妍说: “对芭蕾应
该有一种坚持,让自己简单一些,单纯一些。”

    朱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她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和改变,更看得出问题所在。就算演出时满意自己的状态,回头再看演出现场的录像,永远会觉得不尽人意。

比起前几年,团里现在的工作强度很大,闲下来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在休息,有空的时候,朱妍喜欢到美容院去做一个全身的放松。平日里,不化妆,也很少逛街。她每天六点半起床,下午四点半下班,常常是跟同事一起吃完饭再回家,到家之后就要为了第二天的辛苦训练而早早休息。不排练、不演出的日子,一般都待在家里,偶尔出去跟几个朋友吃饭,过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不跳舞的时候,朱妍喜欢看书,什么类型的书都看,最近一两年喜欢读《周易》。小时候,她觉得自己是跳芭蕾的,应该倾向西方文化。但是,近些年她越来越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意味悠长,《周易》或是古典诗词,都能让她久久回味。而她亦有“风行水上,自然涟漪”的淡然。没有人能够无缘无故地成功,为什么每一个人物都可一被她塑造得栩栩如生?为什么每一个戏剧冲突都可以被她演绎得剑拔弩张?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可以被她勾画得生动、丰满?也许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如止思考着和行为着的朱妍。

     朱妍喜欢看电影,但是只看自己喜欢的片子,与大多数人不同,她喜欢又长又闷的电影。说到前些日子上映的《梅兰芳》,里面的一些台词让朱妍很有感触, “只有心里最干净的人,才能把情欲表达得如此完美”,对芭蕾舞者来说亦要守住心中的那份孤独。如果总是被外在世界干扰,成就不了芭蕾的境界,只有安静、孤独的灵魂,才能演绎出世问最完美的芭蕾。

 

可心契 不可言宣

    朱妍自然随性,洒洒脱脱,美在那份通灵剔透的清明澄澈……

    生活中的朱妍是一个低调、随性的人,性格外向的她喜怒哀乐全在脸上,不是不会隐藏而是不愿去隐藏,因为讨厌虚伪,所以真真实实地活着。

    在朱妍看来,世间的很多东西都是有章可循的,惟有爱情不行,没有定势、难以捉摸。到目前为止,朱妍还是一个人生活,她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问恋爱,从小就离家的她,很习惯也很享受一个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远在辽宁的父母从来不给她施加任何压力。只要有假期,哪怕只是四五天,朱妍也会回家陪伴父母。

    朱妍没有特别仔细地规划过未来,但是,如果有一天不做演员了,她觉得自己应该会去当一名教员。有的时候,看到团里比较小的演员遇到困惑,朱妍打心眼儿里想帮助他们。她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每次遇到问题,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才能解决一些问题,很累也很耽误时间。她这么想:如果自己做了教员,把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这些更年轻的演员,至少可以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从小到大的每一位老师,还有同学、同事都给今天的朱妍很大帮助,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微笑都是她点点滴滴的幸福。朱妍没有太多刻意的追求,一步一步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今天。大部分的时间被芭蕾舞占据着,心境平和而又愉悦,现在的她只想享受如此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时。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跳多久,也许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能跳多久就会跳多久,就算有一天真的不跳了,今生也再割舍不下被她当作信仰的芭蕾。

    这就是朱妍,一个爱看《周易》的芭蕾舞者,茶一样清爽,水一般澄澈,空灵似云,淡然如风,
    她在她的信仰里,自在起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