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拳的起源、发展及其现状

 面似满月 2014-08-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995c90100069t.html

大成拳意拳(海鸥的博客)

意拳的起源、发展及其现状(转贴)

(2006-09-08 12:38:29)
意拳的起源、发展及其现状

意拳,曾名大成拳,是我国现代武术史上最为著名的实战拳学。其独特的练功方法和精湛的内功功力,以及它那给人耳目一新的功理和功法横空出世在武林之中,同时又以其凌厉的技击技术而著称于世,得到了现代国内外武术和散打爱好者的特别喜爱和青睐。
那么,意拳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从明代开始说起。

一、姬际可与形意拳的诞生

姬际可,生于1601年,卒于1683年,享年八十二岁。字龙峰。山西蒲州诸冯里尊村(现属永济县张营公社尊村大队)人。在蒲州诸冯里尊村村民中姬姓就有144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明代初期,始祖姬从礼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到山西蒲州诸冯里尊村。著名的西厢记的故事就发生在蒲州。
姬从礼为一世祖,姬文增为二世祖,姬聪为三世祖,姬廉为四世祖,姬赟为五世祖,姬景鸾为六世祖,姬中庸为七世祖,姬训为八世祖。姬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名姬际时,字奇峰。奇峰不练武术。次子名姬际可,字龙峰。姬际可妻谢氏,生六子,次第名为:姬甲傑、姬甲偦、姬甲伟、姬甲傣、姬甲侨、姬甲侃。姬际可为姬从礼的八世孙姬训的次子。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是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晚期了。他自幼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十三岁时开始正式习武。几年后,父母因病双双相继去世。
姬际可在二十岁左右时,离家出走,想到少林寺学习正宗少林门拳术。在他骑着马翻越当地著名的中条山时,不幸马前失蹄,跌入深涧。所幸伤势不重,他手抓树枝,沿峭壁攀登,终于死里逃生,步行着历时数月,终于到达了少林寺。
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和地位。1928年,凌善清先生在《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之源流》一书中说:

六朝时,天竺僧达摩始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于是北方之强者群起而 之。今犹有所谓达摩拳、达摩剑等流传于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

又说:

达摩所传者,意在于摄生,而刺击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译自梵音,其旨即在于养气,……寺僧有得其一体者,复兴中国固有之武技融会而错综之,超逾腾踔,以之胜人。于是始有所谓少林拳者名于世,而去达摩所传之意亦日愈远。北宋时有张三丰者,隐武当为皇冠,究心达摩之术者若干年,得其玄奥,乃尽弃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练气为主。有从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为练习初步。成效既著,学者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内家,而称少林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为内家所专有矣。

1930年,徐哲东先生在《国技论略》一书中也说:

达摩首开禅宗,本以静坐证误而不落文字,言论为旨,其传慧可,唯云:楞伽四卷 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与楞伽同言?岂易筋、洗髓之妙万胜楞伽耶?此亦足为伪作之证矣。

可见,达摩作为少林武术的开山祖师,具有着象征性价值大于他的实际历史价值。


姬际可在少林寺内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学武生涯,可以说尽得少林真传。功成之后又被少林寺主持方丈出面挽留下来,在少林寺教僧侣们学习正宗少林武术。在少林寺的十几年,正是晚明王朝灭亡清军入关之时,国破家亡使他顿生出家之心。在《姬际可自述》一文中他曾说:“彼时因落魄江湖,毫无寸进,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园,生趣毫无,遂生遁世之心”。他开始在寺内练拳教拳和创拳的生涯。而他对于创立心意六合拳的过程更赋予了一些传奇色彩:

老朽那时备受艰辛,真是言莫可喻。只身住古刹,四壁肃然,单将东配殿修葺以备风雪。深夜又常被野兽咆哮声所惊醒,难以就寝。一夜掣剑逐兽返归,偶见西配殿内隐隐约约有微光照射。当时明月皎洁,老朽疑由破窗射入。细一辩别,更为可疑,好感心动,燃油松上照,土蔽尘封,显出点点微光。纵身一跳,跨上横陀,竟见承尘之上有一柄古剑,一个木匣。老朽捧来端详,剑鞘形式古雅,剑光耀目,锋利异常,上嵌“汤阴岳氏”四字,并无剑名。老朽不识其剑,实知其人。再启木匣,却是一部手册,题名《六合拳经》,其中五行变化之原理,阴阳造化之枢机,起落、进退、动静、虚实之奥妙,武技之精华尽集于此。
老朽感焉,悉心研习其中精义,经十载之苦心钻研,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曰:心意六合拳。


关于所谓得岳武穆拳经之说,姜容樵先生在《形意母拳》一书中说:“形意拳,相传创始於宋之岳武穆,第考诸史册,仅载其知拳,而未详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传与何方,学者憾焉。”徐哲东先生在其《国技论略》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传自岳飞,其事终出于依托。盖形意拳家借岳飞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飞之传,亦可疑也。”
清朝学者王自诚在《拳论质疑序》一文中曾指出:

拳之种类不同,他端亦不知创自何人,惟此六合拳则出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 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生犹有虑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则可操兵,归则执枪可自卫,若当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基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

这里把姬龙凤之名误解为姬龙、姬凤二人,可见当时对姬际可生平也不甚了解。
根据钞本《姬氏族谱》中的记载:

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训次子,字龙峰,传艺河南, 今人以夫子事之。


姬际可在入清后便离开少林寺回到老家,教授子孙。姬氏后人称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为际可拳。
 
二、形意拳的师承 

据记载,姬际可在安徽省池州时把拳术曾传给曹继武。而曹继武生于1670年,卒于1706年。曹继武原名曹日玮,字继武。安徽贵池人。从姬际可学心意六合拳长达十二年。则曹继武七岁时姬际可就已经故去,二人有可能构成了师承关系,但是具体代师授业的可能另有他人?这样一来此说就勉强可以过关。
1693年,曹继武参加武科举,连中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都督。曹继武在池州时开始将拳法教授给山西祁县人戴龙邦。曹继武在其所著《拳论·十法摘要》一文中自认其从学于姬氏:
 
……夫世之习艺者,固一师之承也,亦各有不同,岂其始艺之不类欤?谅亦习者未得其真,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况乎愈传愈讹,且不仅差之毫厘也。余从学姬氏,以接姬氏之传,得之甚详,就其论而释之,定为“十法摘要”,非敢妄行于世,聊以训子弟云尔。

又据清光绪重刊本《贵池县志》卷二八中的记载:

曹日玮,字继武。父光国,倜傥不羁,游都门,占籍京卫。授长子日瑛以文,授次子日玮以武。日玮习骑射,兼通经史。康熙三十二年举顺天武乡试第一,明年会试中式,廷试弓马对策,莫与俦者。上亲拔一甲一名,赐武进士及弟,授二等侍卫,直禁中。三十六年,随驾征厄鲁特,著勤劳,屡被内纻蟒衣酒果之赐。三十九年出为山西利民路参将,举卓异,升浙江金华副将,引见上,以利民地方久悉,著以新衔留原任。四十四年,奉特旨,迁陕西固原西路靖远卫副将。四十五年春,即擢陕西兴安、汉羌等处挂印总兵官,时汉江暴涨,州城被水啮尽圯。日玮至官,日督军士昼夜巡防,感寒疾卒,年三十六。上闻悼惜,赐祭葬如例。

依照这一记载,则曹继武当卒于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这就使他和戴龙邦之间的师承关系成了问题。

 
家谱中的曹继武祖师像

戴龙邦生于1713年,卒于1802年。又名戴龙邦。字尔雷,山西省祁县小韩村人。由其弟弟名为戴鳞邦来看,他的本名当为戴龙邦,而非《戴氏家谱》中所记载的“戴隆邦”。曾在河南省商水县常宁镇开设商号经商为生。在《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书于洛阳马公学礼书屋》一文中,戴龙邦说:

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亡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勇。先生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致仕归籍。余游至池,先生以此拳授余,学之十易寒暑,先生曰:“子勇成矣。”

但是,据说开始时这里的“曹继武”自称“南山郑氏”,直到1750年戴龙邦艺成后奉师命回归山西时,“曹继武”始将真实姓名告之。而我们知道真的曹继武卒于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则这里的“曹继武”看来也是假名。很可能所谓的“南山郑氏”(即郑万元)才是其真名吧。而从“南山郑氏”敢于假曹继武之名来分析,可能他是原曹继武部下武将,因仰慕曹继武之人又兼之学了曹继武的拳术,现在又传授了曹继武的拳法,才在临别时冒曹继武之名的吧。这应该就是“曹继武”和“南山郑氏”之间的合理解释。
当然,也许这个曹继武名字是真的,而借用了曹日玮的字号,才出现了“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的假冒行为。
到此为止,在早期形意拳传承史上已经出现了两次颇有些疑问的师承问题。
戴氏返回故里后,戴氏在家乡潜心研究心意拳。因为早在1727年,清政府下令民间禁武。于是,戴龙邦决定此拳绝不外传。对内只授子侄及内亲。这使心意六合拳成了戴家拳。故他一生中不专外人,只传其子文亮、弟弟戴麟邦之子文英、文雄和文雄表兄郭维汉数人而已。
相传池州学艺期间,戴龙邦经常在杨子江边苦练心意拳。曾经多次看见江中有鼍和鲐,鼍以左右两前肢浮于水中,凶猛异常。而鲐则在水中回游,如护尾之状。当下有所感悟,遂以两手左右分拨前进,如鼍之浮水。又以其鲐形为拳,左右前进,如鲐之护尾,久练不厌。戴氏将此二形拳练至精妙之处,请教师傅。曹继武心感其灵,赞许以此二形为拳,传授门人。戴龙邦将心意十形发展为十二形。
由心意六合拳发展成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李洛能。李洛能约生于1783年,约卒于1867年。清代直隶河北深州窦王庄村人。字飞羽、能然,人称李老农、李老能。1836年,李洛能久闻戴文雄(二闾)大名,遂变卖部分家产,别母离妻,千里迢迢到山西祁县小韩村学习戴家拳。多次登门求教,均遭拒绝。李老农心诚意坚,深知戴家拳的厉害和戴文雄师的威名,便风雨无阻给戴家送菜而未曾取得分文。戴文雄感其心诚,遵母命于1839年正式收其为徒,传授心意拳术。在《车君毅斋纪念碑记》中记载说:

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传李老农。

另一说为郭维汉教李洛能,学成后让戴文雄指导,并得到了戴的认可。总之,经数年学习,李洛能得戴氏心意六和拳之真传。
1849年,李洛能受太谷富绅孟脖如之聘,离开祁县,受聘在山西太谷为护院教师。据说李洛能学成后,在山西太谷边教拳边研究拳艺,并开始创形意拳。李洛能创形意拳后,开始收徒外传。在李洛能的传人中,著名弟子有李洛能之子李太和、孙子李文喜和李喜顺、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刘奇兰、郭云深等。
形意拳得以广泛传播,应从李洛能的弟子们开始。由李太和、李文喜和李喜顺、刘奇兰、郭云深在李洛能的家乡河北深州,及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孟脖如在山西太谷广为传播。由此而来也形成了山西形意和河北形意两大流派。而原始心意六合拳或称戴家拳、戴氏形意拳一直传承至今。

三、郭云深和形意拳

郭云深生于1820年,卒年先有数说,一说为1898年,一说为1901年,一说为1903年,一说为1920年,一说为1932年,等等。号峪生,河北省深县西马庄人。
郭云深身材矮小而体格强壮。幼年开始练拳多年,一无所得。打听到本县有一位武林高手李洛能,擅长形意拳。回乡后,与人比武无不胜,名望甚著,世称“神拳李洛能”。于是,郭云深以虔诚之心,前去拜李洛能先生为师。昼夜练习数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义。
按孙禄堂先生在《拳意述真"郭云深小传》一文中的记载:

郭先生讳峪生,字云深,直隶深县马庄人。幼年好习拳术,习之数年,无所得,后遇李能然先生,谈及形意拳术,形式极简单而道则深奥,先生甚爱慕之。能然先生视先生有真诚之心,遂收为门下,口传手授。先生得传之后,心思会悟,身体力行,朝夕习练数十年。能然先生传授手法,二人对手之时,倏忽之间,身已跌出二丈余,并不觉有所痛苦,只觉轻轻一划,遂飘然而去。先生既受能然先生所教拳术三层之道理以至于体用规矩法术之奥妙,并剑术刀枪之精巧,无所不至其极,常游各省,与南北两派同道之人交接甚广,阅历颇多,亦尝戏试其技,令有力壮者五人,各持木棍,以五棍之一端,顶于先生腹,五人将足立稳,将力使足,先生一鼓腹,而五壮年人,一齐腾身而起,跌坐于丈余之外。又练虎形拳,身体一跃,至三丈外。先生所练之道理,腹极实而心极虚,形式神气沉重如泰山,而身体动作轻灵如飞鸟。所以先生遇有不测之事,只要耳闻目见,无论何物,来得如何勇猛速快,随时身体皆能避之。先生熟读兵书,复善奇门,著有《解说形意拳经》,详细明畅,赐予收藏,后竟被人窃去,不知今藏何所,未能付梓流传,致先生启迪后学之心,湮没不彰,惜哉!先生怀抱绝技,奇才未遇其时,仅于北方数省教授多人,后隐于乡闾,至七十余岁而终。


1877年,郭云深开始在西陵教拳,很快成为六陵总管谭崇杰府中的武术教师。经过谭崇杰的推荐,他又成为清宗室载纯、载廉等人武术教师。以后成为正定府知府钱钖采的幕宾,教其子钱砚堂形意拳术。
不少武林中人皆知道郭云深曾因误杀窦宪钧而入狱三年之事。有人甚至说窦宪钧“为害乡里百姓,云深仗义剪除,且自行投案。官府素知窦恶,仅以误杀他人罪将其囚禁3年”。此事真相可能并非如此。根据李见宇先生转述的祖师芗斋先生陈述的事情原委如下:
当时地主的儿子窦宪钧买了一把新式手枪,他四处炫耀这枪的威力。村民有人对他说:“郭云深的功夫,可以刀枪不入。不信,你找他试试?”于是,窦宪钧就让人传话给郭,说要来会会郭。郭知道后就在腰里捌了一把短剑。一日,窦宪钧来找他,在门外敲门时就已经把枪拿在手里。郭云深借开门之机,拔剑出手,只一下就将窦宪钧的半个身子从中劈开。而窦宪钧的枪已经子弹上膛。郭云深前去自首,并阐明系自卫。因此被判入狱三年。服刑之时,郭云深嫌木枷太轻,便让人特制了一副大号铁枷,脚上戴铐也是加重的。于是,他每天以此姿势站桩和走步。由于有铁枷和脚铐的制约,他的走步只能是一次半步,而且作崩拳最适合。三年以后出狱时,少林寺和尚铁罗汉来找郭云深比武,以为郭在狱中三年必是一事无成而废了功夫。不料想却被郭云深进半步使崩拳将其腾空打飞。郭云深出狱后,遍游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诸省,使用半步崩拳而未遇敌手。从此留下“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说。
郭云深练的皮肤特别松,筋又特别长。胸前皮肤可以长长拉起。一次,有个身高马大的蒙古族摔跤高手听人介绍说郭云深功夫如何了得后,很不服气。他说他可以一脚踢死一头牛,让人传话问郭云深可否挨上他一脚?郭云深说可以试试。于是,蒙古族摔跤高手很快从市场上拉来一头牛,只一脚就当场把牛踢死。郭云深说:“好!可是牛没有功夫,我有,所以我不怕踢。你来踢吧。你可以跑出几步使劲来踢。”那蒙古族摔跤高手一听,后退几步后跑步上来,一脚踢向郭云深的小腹部。谁知他的整个身体立刻被郭云深弹出去,向后飞出丈外落在地上。他站起来后还不服气,说还想再踢一下。于是,这次等他脚到了郭云深腹部,郭立刻爆发惊炸之力,将其再次弹出。这次那蒙古族摔跤高手却没有站起来,原来脚踝部已经严重受挫,动弹不得了。
郭云深曾和八卦掌祖师董海川比武三天,最后难分胜负,二人结为好友。而杨露蝉也曾和董海川大战三天不分胜负。从此以后,八卦和形意、太极三大著名的内家拳法鼎立于中国武林之中。
1889年秋,郭云深到山西太谷走访形意同门,与车毅斋师兄切蹉技艺长达一年有余。之后,郭云深曾和别人说:“山西吾车二师兄,技臻出神入化之境,真高手也。”据说,此后几年他曾多次往返山西太谷,与同门切磋拳技。1903年,郭云深最后一次到山西太谷,与车毅斋师兄等人商计十二形之排列序次,将原先李洛能所传之六象排在前、车毅斋所传之六象排在后的序次,改为“龙虎为开”排在前,“鹰熊为合”排在后。鹰、熊二形不再单独演练,形意门人谓之“鹰熊合演”。郭云深临行前,同车毅斋师徒合影留念。然而,至今有关此照片之真假尚难定论。假如郭云深死于1898年,则1903年之行和其照片皆为作假。
郭云深晚年隐居故里,授拳著说,所以外界对他的具体情况一般很难知晓。孙禄堂先生所谓的“后隐于乡闾,至七十余岁而终”之说看来肯定是猜测。由此而来也造成了早期形意拳传承史上第三次的颇有些疑难的师承问题。

四、王芗斋和意拳的诞生

有关王芗斋和意拳的诞生问题,详细请见《王芗斋先生武学传记》。
 
京都静源 于 2006-08-21 01:23 PM 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